資源簡介 體驗化學價值,科學造福人生課題1 燃燒和滅火(第1課時)【教材分析】《燃燒和滅火》是第七單元的重點內容。這部分知識更加貼近生活,體現了從生活中提煉化學知識,將知識應用于生活的思想。在生活中,學生對燃燒的現象非常熟悉,在第一單元的學習中認識到燃燒本質是有新物質生成的化學變化,并且在學習氧氣的化學性質時認識到很多物質都可以在氧氣中燃燒,本課題的內容是對燃燒的知識更深一步地研究,并將其知識進行應用來解決一些實際問題。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可以讓學生更好的去認識生活,學會生活,用化學去改變生活。同時,本節課的知識也是聯系高中 “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這部分內容的紐帶。【學情分析】:在知識方面: 燃燒是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學生對于這部分內容并不陌生,根據生活經驗和前面所學的知識,學生可以知道煤氣,天然氣,煤,酒精,木條等物質可以燃燒,但是對于燃燒發生的條件并不清楚。在能力方面:九年級的學生己初步具備了一定的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事物的認識正處于從感性到理性的轉變時期,并具備了一定的實驗操作能力。實驗是激發他們學習興趣的最好方法,并具備了一定的實驗操作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我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改進學生的學習方式,采用實驗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學模式,通過對大量實驗事實的觀察、分析,讓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潛能,去探究、交流和思考,在教師的層層誘導下,歸納總結出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再通過練習,使學生學以致用,能應用所學的知識解釋一些有關的化學問題,從而從理論到實踐的轉變.【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 1、通過探究實驗總結燃燒的條件和滅火原理;2、接受防火安全教育,學會逃生和自救。過程與方法 1、通過活動與探究,學生對獲得事實進行分析得出結論的科學方法。2、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認識到燃燒有兩面性,學會用辯證的觀點看問題;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讓學生獲得成就感;3、培養學生的消防意識。【教學重點】 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 逃生和自救知識的學習【教學難點 】 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教法】 實驗探究為主線,結合趣味實驗、課外活動,及多媒體教學等方法。【學法】 實驗探究法、合作學習法、自主學習法【教學設計流程圖】教學環節 問題與素材 教學活動教學過程設計環節一:創設情景,導入新知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播放視頻】【提問】看到這兩個精彩的瞬間,你想到了什么?【提問】燃燒已經是大家熟悉的一個現象,那么生活中哪里存在著燃燒現象呢?【提問】燃燒的定義是什么?【引入】 演示小實驗:燒不壞的手帕提出問題:為什么在整個燃燒過程中手帕始終沒有變化?【過渡】帶著這個問題,我們來探究燃燒的條件。 看圖片,回答:火在被人們所使用,現在應用也很廣泛。學生回答生活中的燃燒現象通過課前預習回答學生觀察實驗,描述實驗現象:手帕燃燒得十分旺盛。但對手帕燃燒后完好無損感到困惑。 使學生了解化學是來源于生活并應用于生活,可以激發學習熱情。 與生活聯系,讓學生感受到燃燒就在我們身邊,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布置學生課前預習,不僅加強了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也大大節約了課堂時間。創設情境,設疑。在驚奇中激起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很快進入對燃燒條件的思考。環節二:探究新知,應用新知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給學生提供 短蠟燭2根、小粉筆、小木條 無煙煤、小燒杯、鑷子、酒精燈、火柴,(見附表1)【提問】燃燒是否需要三個條件都滿足時才能發生呢?我們帶著這個問題觀看演示實驗。【演示實驗】---對燃燒條件的探究設置問題:1.試管中的白磷燃燒而紅磷不燃燒的原因是什么 2.試管中的白磷燃燒而熱水中的白磷不燃燒的原因是什么 3.熱水中的白磷是否也能燃燒呢 【小結】展示“火三角”, (解釋著火點的含義:可燃物燃燒所需達到的最低溫度)【學以致用】現在我們利用剛才所學的知識,分析一下奧運火炬的研究原理。 完成實驗探究1總結燃燒的三個條件:1、可燃物2、與氧氣充分接觸3、溫度達到著火點學生實驗思考燃燒的條件的關系 討論總結出燃燒的三個條件缺一不可。 學生思考討論 并由學生討論歸納燃燒的三個條件缺一不可。學生試著用剛學的燃燒條件理解奧運火炬的設計原理。 通過活動與探究,培養學生對獲得的事實進行分析得出結論的科學方法。通過活動與探究,培養學生對獲得的事實進行分析得出結論的科學方法,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培養學生對獲得事實總結歸納的能力。通過所學知識理解科學家的設計原理,體會學習知識的重要性。環節三:思維遷移,拓展新知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過渡】事物具有兩面性,燃燒也是一樣的,若是處理不當,就會發生火災。觀看圖片和火災危害的數據(展示數據)這些沉重的代價告訴我們,我們掌握燃燒的條件,更需要了解我們滅火的原理。【引導】燃燒需要三個條件都滿足才會發生,那么我們破壞了燃燒的條件就可以滅火。展示動畫的“火三角”,進一步總結滅火的原理。【應用】設計問題:以下方法與那種滅火原理有關?【小組活動】根據所提供的實驗用品探究熄滅蠟燭的方法,并思考該方法的理由。從中找出滅火的原理。【過渡】除了同學們所想到的熄滅蠟燭的方法外,我們還可以利用碳酸鈉和鹽酸反應產生二氧化碳來熄滅蠟燭。常見的泡沫滅火器就是利用這個原理來制作的。同學們可以利用其原理,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自制簡易滅火器。 通過觀看圖片和數據,深刻體會到學習滅火原理的重要性。學生進一步總結:滅火的原理。學生探究熄滅蠟燭的方法,并通過討論解釋原因。 思考,回答問題。分析討論,參與小組活動。完成探究實驗2----熄滅燃著的蠟燭。自主學習教材中滅火器的使用和相關知識。 營造氛圍、讓學生認識到火災將會造成的危害,意識到學習防火和逃生知識的必要性。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得出結論的科學方法。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意識,從中體會學習知識的重要性。培養學生小組合作的意識。讓學生體會將知識應用的快樂,也有利于培養學生設計開發實驗的意識。環節四:反饋練習,鞏固新知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過渡】當災難發生時,你們有能力利用所學的知識保護自己甚至救助別人嗎?【多媒體演示】滅火原理的解釋、逃生與自救的方法 【過渡】我們現在對于燃燒和滅火的知識有了系統的了解,那么我們進行相關活動---“用燃燒和滅火的原理解釋成語”“滅火知識大考驗”。 學生觀看,思考問題: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白逃生時濕毛巾的重要作用,明白火災時電梯禁止使用。火災報警應說明的問題等。參與活動,進行競賽。 培養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突發事件的能力。通過具體的問題探究,讓學生明白逃生中的原理。讓學生學會報警,使學習能夠真正為生活實際服務。 利用生動的動畫將學生的學習的興趣推向高潮,更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的互動中去。同時對于所學的知識進行鞏固和提高。環節五:課后作業,深化新知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課后作業】1、自制簡易的滅火器2、自查家庭或社區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宣傳安全自救知識。 進一步激發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使學生的學習能夠應用于生活,為生活服務。板書設計燃燒---可燃物與氧氣發生的一種發光、放熱的劇烈的氧化反應。一、燃燒的條件 二、滅火的原理1.物質具有可燃性 1. 隔離或清除可燃物2.與氧氣(空氣)接觸 2. 隔絕氧氣或空氣3.溫度達到著火點 3. 降溫到該物質的著火點以下缺一不可 缺一即可實驗設計1、改進教材的演示實驗:原實驗內容如下:改進后如下:優點:通過實驗改進,避免了環境污染,提高了實驗的安全性。2、設計 “簡易滅火器”的實驗裝置。展示利用生活中的廢舊物品制作出部分實驗裝置圖。通過實驗的再設計,提高了教學的趣味性,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要想解決難題,需要了解燃燒需要的條件。我們體會一下科學家的研究過程,對燃燒條件進行猜想。參與逃生和自救知識的學習。如何報火警和火場逃生逃生和自救知識創設情景,引入新課多媒體播放圖片,通過圖片,你想到了什么?引導學生歸納,引出課題。介紹奧運火炬在珠峰頂燃燒觀看圖片,結合生活猜想燃燒的條件。探究燃燒的條件小組合作完成對燃燒條件的探究實驗1觀察《燃燒條件》的實驗。學生分析推斷,歸納燃燒條件觀看錄象,分析燃燒三個條件的關系。小組活動:用不同的方法熄滅燃燒的蠟燭。學生分析,歸納總結滅火原理。探究滅火原理探究實驗:利用碳酸鈉和鹽酸反應熄滅蠟燭。動手實驗,熄滅燃著的蠟燭。介紹泡沫滅火器原理和自制的簡易滅火器。學習簡易滅火器的設計原理。自主學習:常見滅火器的使用及滅火器原理。掌握滅火器的使用方法及原理。紙板空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