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二氧化碳的性質》教學設計1、 教學內容分析《二氧化碳的性質》這一課題是粵教版第五章第三節的內容,是教材第一次較全面的介紹元素化合物知識。按照單質——氧化物——酸堿鹽這一由簡到繁的順序,CO2作為碳的氧化物,是其中聯系的紐帶,學習CO2的性質可為第八章學習酸堿鹽打下一定的基礎。教材分別從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及CO2對生活和環境的影響等方面作了系統的介紹,本節教材實驗多、聯系實際多,又蘊含豐富的思想教育因素(如一分為二,量變引起質變等觀點),對于全面提初中學生的素質有重要的作用。二、學生分析1.學生已對氧氣性質有所掌握,實驗的基本技能得到發展,對學習二氧化碳有幫助。2、本節教材中的許多內容學生比較熟悉,也很感興趣。如學生已學過植物光合作用、動植物的呼吸,知道CO2不能支持燃燒和供給呼吸,CO2跟石灰水的反應,則已多次見到。教學中應引導學生用化學知識解釋生活、社會、生態環境中的種種現象,使他們體會到生活處處有化學的樂趣,提高他們觀察、分析和解釋社會和實際生活中化學現象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利用二氧化碳與水反應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探究能力。 三、基本教學模式和手段這節課采用“創設情景──提出假設──實驗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學模式。通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教師的積極參與指導、確立學生在化學教育中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激發他們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讓學生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和用途。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對人類生活、生產的意義。 2.過程和方法:學會使用實驗方法獲取信息,并用比較、歸納等方法對獲取的信息進行整理總結。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增強學生對化學現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發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學生合作意識以及勤于思考、嚴謹求實、勇于創新和實踐的科學精神。 五、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二氧化碳的性質及其應用。 難點: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總結歸納二氧化碳的性質和用途。六、教學準備 大理石、稀鹽酸、紫色的石蕊溶液、石灰水、滴瓶、試管、燒杯、集氣瓶、鐵皮架、玻片、塑料瓶、鐵架臺、紙袋、啟普發生器、蠟燭等。七、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法、問題探究法、討論探究法、歸納法等。八、教學過程設計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一、二氧化碳是空氣的成份之一,自然界中的生命活動都離不開二氧化碳,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走進二氧化碳,一起來研究它的性質。 傾聽 有自然界中存在的一種物質引入新課。二、探究二氧化碳的顏色、氣味、狀態。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氣體。 每個學生認真觀察,并用適當的方法聞一聞,準備回答。 培養學生觀察、基本實驗操作能力。三、探究二氧化碳的密度。 請同學們看一個實驗。 將一瓶二氧化碳 氣體傾倒在一個有燃燒蠟燭的大燒杯里,觀察現象。 讓學生從實驗中得到,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討論題:我們還能找到其它能證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的依據嗎? 1.二氧化碳的相對分子質量比空氣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大。 2.盛放二氧化碳的集氣瓶是正放的。 3.巖洞、枯井下層二氧化碳的濃度比上層大。 培養學生探究能力。 四、探究二氧化碳的溶解性。 利用剛才收集到的二氧化碳,請同學們觀察教師做實驗,觀察現象。 培養學生的觀察實驗現象的能力,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從實驗中得到二氧化碳溶于水。 五、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 請同學們參照書上114頁圖6-12,認真觀察實驗現象。 操作:點燃“階梯形”鐵皮架上的兩支小蠟燭,將鐵皮架放入燒杯中;從燒杯的一側向燒杯中傾倒二氧化碳氣體。 培養學生的觀察實驗現象的能力, 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從實驗中得到二氧化碳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六、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與石灰水反應) 仔細回憶我們是如何檢驗二氧化碳氣體的,并請學生做一做實驗。實驗現象是什么,為什么有這個實驗現象,書寫有關化學方程式。 實驗現象: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原因是: 二氧化碳與澄清的石灰水中氫氧化鈣反應生成了白色碳酸鈣沉淀。 聯系以前所學知識,從實驗中得到二氧化碳能與石灰水反應,練習化學方程式的書寫。七、探究二氧化碳的化性質(與水反應)。 做一組關于花的實驗。 實驗內容 實驗現象 分析或結論 集滿二氧化碳的軟質塑料瓶里水,震蕩瓶子變癟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2.將瓶內的液體倒少量入試管內,滴入紫色的石蕊溶液 變紅 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使溶液變紅3.再將上述試管加熱 溶液變成紫色碳酸不穩定,易分解 通過對比實驗,師生共同探究,從實驗中得到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八、物質的性質決定了用途,用途反映了物質的性質。 二氧化碳有哪些用途呢? 光合作用,滅火,化工產品的原料,氣體肥料,制冷劑…… 實現由學習知識到運用知識的跨越。 九、二氧化碳對環境和人類生活的影響 溫室效應的加劇 ,原因,危害,防止措施 實現由學習知識到運用知識的跨越。十、自然界中碳的循環 二氧化碳產生的途徑,消耗的途徑 練習學生的總結能力。十一、課堂小結 歸納本節課所學知識(二氧化碳的物理化學性質和用途)。 對本節課知識總結。十二、課堂練習 與課堂知識有關的檢測題。 做好練習,準備回答。 檢查學生學習情況。十三、課后作業 課本 142頁 1、2、3、4 鞏固所學知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