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化肥一、學情分析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農作物的生長及表象有一定了解;大多數學生知道化肥但對化肥的具體作用沒有深入了解;部分學生夸大了化肥的危害,沒有從全面的角度的認識化肥;學生在之前的學習中,已經了解酸根的檢驗和鑒別,但對于銨鹽的性質和檢驗還不了解。二、教學設計化學作為鹽的最后一節新課,圍繞著化肥展開,將化學知識與生產生活實際相聯系,容易引起學生興趣。同時,銨鹽的性質和檢驗與化肥緊密聯系在一起,所以在設計本節課時從學生周圍的事物出發,對教材進行了重新組織和補充。三、教學目標1、通過收集信息,知道常用化肥的種類以及對農作物的作用。2、通過學習化肥的應用,體會化肥在糧食生產中的重要作用,也意識到使用不當會造成環境污染,認識事物的兩面性。3、學會計算肥效,知道從不同的角度選擇合適的化肥。4、通過實驗探究,知道銨鹽的性質和檢驗方法。四、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知道常用化肥的種類;掌握銨鹽的檢驗方法。教學難點:通過實驗,驗證碳酸氫銨的性質五、教學案例1. 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引入 【圖片】無土栽培 提問:為什么能實現無土栽種 思考、回答 引發學生思考,引入新課環節一、化肥的種類、作用 【任務】以小組為單位,閱讀課本p44~p45,查找信息并完成學案。 【指導】化肥是以什么標準來分類的 【呈現】氯化銨、硝酸鈉、尿素 【思考】氮肥以什么標準進行分類 【分析】氮肥的優點 過渡:缺少某種營養元素會對植物造成什么影響? 【圖片】植物缺乏營養元素的癥狀 【歸納】氮肥、磷肥、鉀肥的作用 【當堂檢測】為植物治病 要求:為植物選擇合適的化肥(單選題) 【分析】復合肥的優點 過渡:化肥是不是就多多益善呢? 自學,閱讀課本,進行歸納總結 思考、交流、討論 學習收集信息進行的方法,并進行交流。 知道化肥的種類和分類方法。 了解化肥對農作物的重要作用 體會復合肥的優點環節二、 肥效的計算 合理使用化肥 【過渡】種地施肥有許多學問 【討論】如何選擇肥效高的化肥 【情景】兩種氮肥:尿素、碳酸氫銨 1、計算氮元素的質量分數(肥效) 2、已知:尿素每千克1元,碳酸氫銨每千克0.5元。買何種化肥最合算? 【過渡】選擇化肥時除了考慮肥效、價格等因素,還需要考慮哪些因素? 【討論】長期使用銨態氮肥會對環境造成哪些影響? 學會計算肥效 學會從不同的角度選擇肥料 交流討論 復習元素質量分數的計算,掌握肥效的計算方法 學會從不同角度綜合考慮問題 了解化肥對環境的影響,認識事務的兩面性環節三、銨鹽的性質 【講述】農村也常用碳酸氫銨 【情景】碳銨的使用說明書 【分析】關于碳銨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講述】碳酸氫銨受熱分解產生氨氣、二氧化碳和水。 【練習】嘗試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演示】碳酸氫銨受熱分解 【講述】碳銨屬于銨態氮肥,銨態氮肥都不宜和堿性物質混合使用。 【演示實驗】把少量氯化銨和熟石灰粉末放在一起研磨。 【練習】氯化銨和熟石灰反應的原理 【講述】可將此實驗作為檢驗銨鹽的化學方法 【講述】草木灰主要成分是碳酸鉀,它也不能和銨態氮肥混用。 【演示實驗】驗證碳酸鉀溶液呈堿性 【討論】完善說明書 【講述】農村里更多的是使用尿素,肥效高,肥效穩定持久,對土壤沒有影響。 推測碳酸銨的性質 書寫化學方程式 觀察 觀察實驗現象 交流討論 培養學生從文本中分析問題的能力 通過實驗,驗證銨鹽的性質 掌握銨鹽的檢驗方法 知識遷移,推測草木灰的化學性質課的結語 【提問】本節課我們給大家介紹了常用化肥的種類及使用時的注意事項,同學們本節課有哪些收獲? 討論交流 對本節課的知識進行簡單回顧2. 主要板書化肥一、幾種主要化肥二、化肥的合理使用三、銨鹽的檢驗方法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