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 二氧化碳的性質和制法(第1課時)教材分析 課標要求 一級主題:身邊的化學物質二級主題:我們周圍的空氣地位作用 通過實驗探究推導出二氧化碳的性質以及二氧化碳在生產生活中的運用。學習本節課,可以進一步強化學生學習化學的科學方法,同時,它又是中考中常設計的內容,因此在初中化學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教學目標 知識和技能目標 1、認識二氧化碳,掌握其重要的化學性質;2、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和主要用途;3、能設計和完成一些簡單的化學實驗,表達所觀察到的實驗現象,分析實驗結論。過程和方法目標 通過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質,是學生經歷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觀察、動手、分析實驗的基本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通過學習,增強學生對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學現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拉進化學與生活的距離。教學重點 二氧化碳的性質及用途教學難點 二氧化碳與水、石灰水的化學反應原理學情分析 本課時內容比較貼近學生的生活,并且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有了一些關于二氧化碳的知識的了解,所以學習起來不會很難。又由于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欲強,尤其對化學實驗充滿濃厚的興趣,但是學生對實驗的動手和分析能力弱,還沒具備自主的實驗探究能力,所以我采用組成小組進行實驗探究來形成教學手段,逐步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嚴謹的科學態度。教法分析 1、情境引入法:通過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促使學生主動學習意識。2、實驗探究法:本節課通過教師演示,學生動手操作分析實驗現象,探究二氧化碳性質。3、問題討論法:在教學中恰當的提出問題,并引導學生進行猜想和假設,通過討論完成探究實驗。學法指導 1、指導學生利用生活素材和實驗探究,提煉總結二氧化碳的性質2、指導學生利用分析、對比的思維方式,使新知識與已有的知識發生聯系。3、引導學生定勢思維為發展思維,達到對知識的深層理解和運用。教學流程 創設情境 探究活動教學過程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意大利有一個“死狗洞”,當游客牽著狗進入洞中時,狗就會暈倒在地上,而人卻安然無恙。人們長期不得其解,后來科學家才弄清那是二氧化碳在作怪。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讓我們共同走進二氧化碳的世界吧! 傾聽并思考 通過生動的化學故事將學生引入奧秘無窮的化學世界【新課講授】活動一:展示一瓶CO2氣體(指導學生分別從顏色、氣味、狀態、密度四方面進行回答)思考:為什么在擁擠的人群中,蹲著比站著難受?活動二:探究CO2的水溶性活動三:閱讀P135第一自然段 【板書】 一、物理性質 色、味、態:密度:水溶性:三態變化: 觀察并對的物理性質進行描述學生動手實驗:向預先準備好的集滿CO2塑料瓶中注入約1/3的蒸餾水,立即旋緊瓶蓋,振蕩。觀察現象、分析原因、得出結論閱讀總結概括CO2存在三態變化學生小結 培養學生觀察并能準確描述實驗現象能力。拓展學生思維,把化學知識引入實際生活,打開學生思路,培養學生觀察和應用知識能力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從實驗中得到CO2溶于水這一性質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培養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活動四:教師演示【實驗5-5】【板書】二、化學性質1、通常狀況下,CO2既不能燃燒也不能支持燃燒引導學生回顧CO2溶于水的實驗,思考CO2只是溶于水嗎? 觀察現象、分析原因、得出結論活動五:將塑料瓶內液體倒出2ml,滴紫色石蕊溶液,振蕩。觀察現象并討論這個現象說明什么?(引導學生猜想:是什么物質使紫色石蕊變色的呢?)【板書】2、CO2與水作用思考:大家都知道呼吸作用是吸入氧氣呼出CO2,可是如何證明呼出的是CO2呢?【板書】3、CO2與石灰水作用【回顧】在生物課中是否接觸過二氧化碳?【練習】 動手實驗、思考、討論1、猜想:1)CO2 2)H2O 3)CO2和H2O反應生成的新物質2、設計實驗3、學生操作實驗4、分析對比得出結論5、寫出反應中涉及的化學方程式學生動手實驗:【實驗5-7】觀察實驗、得出結論、書寫化學方程式4、二氧化碳參與光合作用5、二氧化碳不供給呼吸 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經歷“提出問題、猜想、設計方案、實驗探究、獲得結論、解釋交流”這一探究過程,從而培養學生科學探究意識和形成科學探究的方法培養學生實驗操作、實驗觀察能力以及書寫化學方程式能力要讓學生意識到各學科間的知識滲透鞏固強化思考:物質性質決定物質用途,通過我們對CO2性質的了解,你能說出的哪些用途?【板書】三、用途 通過對CO2性質的理解,聯系生活實際,聯想推斷出CO2的用途 讓學生注意到生活中的化學知識,知道化學來源于生活,運用于生活思考:CO2有如此多的用途,那么CO2是不是越多越好呢? 結合已有知識回答問題 培養學生樹立保護環境的意識【小結】 總結本節課的收獲教學反思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主要倡導學生以“主動參與,樂于探究,交流與合作”為主要特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不但要“學會”,還要“會學”“樂學”,當仁不讓的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但是由于本課時的內容較緊湊,實驗較多,部分后進生思維可能會跟不上,所以,我將通過課后輔導來加深這些同學對知識的消化能力板書設計物理性質與水作用二氧化碳的性質的性質導入化學性質與石灰水作用練習小結- 2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