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十二課 感受大自然復習學案山東東明武勝中學 閆俊麗【復習目標】1、感受大自然之美,了解鑒賞自然美的方法。2、了解人與大自然的不和諧之音,以及環境問題的危害。【復習重點、難點】1、怎樣鑒賞大自然之美。2、明確環境問題的含義及危害。【導學過程】自主復習i一、自己復習鞏固本課知識,明確以下問題:1、自然之美表現在哪些方面?自然之美對我們有何益處?2、美的自然對象可分為哪兩種?3、鑒賞自然風景應該注意哪些問題?44、人與大自然的不和諧之音表現在哪些方面?5、造成自然物種滅絕的原因有哪些?危害?為此我們應該怎樣做?6、什么是環境問題?危害?為此我們應該怎樣做?合作學習(由前后4人組成的大組內合作:把你的答案說出來與同學交流,不同意見進行討論,小組內達成共識,并將你的困惑提出來讓同學幫助解決或求助老師)。展示交流 小組交流,解決個人疑難問題。互講鞏固 (2人小組分別將上述問題答案復述一遍,同位之間進行互講)。【達標測試】一、我來選擇(溫馨提示:每小題只有一個符合題意的答案)2、自然美是我們能夠欣賞和感受到的,美的自然對象可分為兩種,一種是經過人們直接加工改造、利用的對象,另一種是未經直接改造的自然,下列屬于前者的是( )A.成群的牛羊 B.廣闊的海洋 C.起伏的山川 D.雨后的彩虹3、大自然風光秀麗,美景如畫。歷代不少名篇佳作就是人們對自然的贊美和歌頌。下面詩句中不屬于描繪大自然之美的有( )A.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B.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C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D.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6、美麗的夜空、奇妙的生命、遼闊的草原、起伏的山巒、浩瀚的江河,都讓我們流連忘返,驚嘆大自然的神奇。這都告訴我們大自然 ( )①精彩紛呈、美景如畫 ②能帶給我們無窮的精神享受 ③能陶冶我們的情操,豐富我們的精神生活 ④給我們提供了無限寬廣的審美領域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7、法國著名雕塑家羅丹曾說過:“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對這句話認識不對的是有 ( )A.生活中的一切都是美麗的,要善于去感受B.大自然魅力無窮,我們應學會感受自然之美C.美有時是直觀的,有時是隱蔽的,我們不可能完全欣賞和感受D.要走進大自然,親近大自然,熱愛大自然8、下面的漫畫給我們的啟示有 ( )A.目前我國的環境問題十分嚴重,應加大治理力度 B.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C.我國應先治理環境,然后再發展經濟 D.自然災害后患無窮,人類對此無能為力材料分析:關注我們生存的家園材料一:伴隨著人口數量膨脹和經濟快速發展,野生動植物的種類和數量以驚人的速度減少。據科學家估計,近代物種的喪失速度比自然滅絕速度快1000倍,比形成速度快100萬倍,物種的喪失速度由大致每天1個加快到每小時1個。材料二:在太湖風景區有一座山,山上的別墅鱗次櫛比,原來山體的綠色植被被砍伐殆盡,遠看白花花一片。開發商為了在有限的空間里獲得最大的利潤,將房子蓋得非常密,使得房子與整個山體極不協調,大煞風景。材料三:我們面臨的環境污染主要有大氣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噪聲污染。可以說,污染無處不在。1、上面3則材料分別從哪些方面說明了人與大自然的不和諧 2.上述不和諧現象會帶來什么危害 3.你所在的班級準備以“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為主題組織活動,請你提供3種活動形式。(二) [城市新聞]2008年“五一”黃金周期間,每天有300多名環衛工人兩班倒,24小時不間斷地清掃天安門地區各類垃圾,7天共清理各類垃圾146噸,日產垃圾量是平日的9倍多。[觀察漫畫] 1.新聞和漫畫共同反映了什么現象 2.類似上述不和諧現象在我們生活中時有發生,請你再列舉兩例。3.你認為應該如何避免類似現象的發生 (從3個角度回答。)第十二課 感受大自然復習學案參考答案【達標測試】一、1.A 2.D 3.A 4.A 5.A二、材料分析1.材料一說明自然物種在減少;材料二說明自然景觀遭到人為破壞;材料三說明環境狀況不容樂觀。2.威脅生態平衡,危害人類健康,制約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3.召開主題班會、開展社會調查、舉行演講比賽。(二)關注我們生存的家園1.新聞和漫畫共同反映了在社會生活中還存在破壞環境的現象,說明人們的環保意識不強。2.任意向河流排放污水;架網捕鳥;露天焚燒雜物。3.加大執法力度,對破壞環境的行為給予嚴懲;宣傳環保知識,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發揮群眾的監督作用,發現有破壞環境的行為及時舉報。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