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九上歷史 《第4課 希臘城邦和亞歷山大帝國》優質學案第二單元 古代歐洲文明第4課 希臘城邦和亞歷山大帝國【課標】知道建立在奴隸制基礎上的希臘城邦,了解亞歷山大帝國對文化傳播和交流的作用。一、希臘城邦1.地理范圍: 是古希臘的主體,還包括愛琴海諸島、小亞細亞半島西岸、黑海沿岸、意大利南部以及西西里島等地區。2.地理環境及其利弊(1)地理環境:環海、多山、多 ,平原面積很小,耕地十分有限。(2)利弊:希臘海岸線曲折,港灣眾多,島嶼密布,適宜 和 的發展。同時,多山不利于各地區間的聯系,影響了希臘的 。3.古希臘文明:最早產生于 地區,包括克里特文明和邁錫尼文明,合稱“愛琴文明”。之后,經歷了 時代。4.希臘城邦(1)形成:公元前8世紀,希臘地區出現了城邦,其中最大的城邦是 。(2)突出特點:“ ”。(3)居民構成 基本情況 關系公民 占有土地,具有公民權,但只有 公民才有參與統治的權利;參軍打仗是公民的義務 公民與非公民是統治與被統治的關系非公民 外邦人 是自由人,但沒有 權利,不占有土地奴隸 幾乎沒有任何權利和自由2.雅典的民主政治1.全盛時期(1)出現:公元前5世紀中后期, 主政時期,雅典民主政治發展到高峰。(2)表現形式 雅典公職人員,幾乎都是從全體公民中 產生,都有參政的機會;但外邦人、奴隸、 都沒有任何政治權利機構 主席團及其主席都是抽簽產生,輪流主持城邦日常事物,召集公民大會; 是城邦最高的權力機構,具有立法、司法等職能保證 為保證貧窮公民參政議政,建立 制度3.亞歷山大帝國1.背景:公元前4世紀,希臘北部的 成為軍事強國。2.亞歷山大東征與帝國的建立(1)公元前334年,馬其頓國王 率領大軍,以少勝多,擊敗波斯大軍。隨后,繼續南下,攻占地中海東岸地區;繼而進入埃及。(2)公元前331年,亞歷山大從埃及轉而進入 ,與波斯帝國再度會戰。公元前330年,波斯帝國滅亡。(3)歷經10年征戰,亞歷山大建立了一個空前龐大的帝國,其版圖西起希臘,東到印度河流域,北抵中亞,南達 ,地跨歐、亞、非三洲。3.評價:亞歷山大東征具有 性質,給東方人民帶來巨大災難,也掠奪了東方世界的無數財富。但是,東征和帝國的建立也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大交匯,加強了東西方之間的經濟聯系和貿易往來。第4課 希臘城邦和亞歷山大帝國1.海洋文明是人類歷史上主要因特有的海洋文化而在經濟發展、社會制度、思想、精神和藝術領域等方面領先于人類發展的社會文化。下列屬于海洋文明的是A.古埃及 B.古印度 C.古希臘 D.古巴比倫2.公元前5世紀中后前期伯里克利主政時期,雅典奴隸制民主政治發展到高峰。下列有關雅典民主政治的說法正確的是A.婦女與男子享有平等的政治權利 B.外邦人與本邦公民同等政治權利C.公民大會是雅典的最高權力機構 D.君主掌握了最高統治的實權3.公元前399年,經過抽簽的方式,雅典從自愿報名的候選者中隨機選出501人組成陪審團,負責審判蘇格拉底。根據當時的情況,下列最有資格入選陪審團的是A.雅典男童 B.雅典貴婦 C.雅典男性公民 D.波斯商人4.雅典政治家伯里克利認為,在民主政治中,貧困不能阻礙一個公民參與城邦公共事務。下列措施中最能體現這一主張的是A.抽簽產生公職人員 B.擴大公民大會的權力C.賦予婦女政治權利 D.給參政公民發放津貼5亞歷山大攻下埃及后,接受“埃及的法老”“阿蒙神之子”等稱號;征服波斯后,他則以波斯帝國的繼承者自居。亞歷山大旨在A.推行神人同形同性的理念 B.獲得更為廣泛的統治基礎C.提升馬其頓軍隊的戰斗力 D.挑起被征服地區內部矛盾6.公元前4世紀,馬其頓國王的東征和帝國的建立,既給東方人民帶來巨大災難,也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大交匯。其建立的帝國是A.波斯帝國 B.拜占庭帝國 C.日不落帝國 D.亞歷山大帝國6.公元前4世紀,亞歷山大東征,他每征服一個地方就要在當地興建一座城市,各城市中希臘式的神廟、體育場等建筑也兼具了所征服地區的文化元素。這段話強調了A.希臘文化的優越性 B.希臘文化的東方化 C.文化交流的雙向性 D.東方文化的希臘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