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七單元 燃料及其利用課題1 燃燒與滅火(第1課時)一、 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了解燃燒的概念(2)認識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3)認識到火災的危害性,學會逃生自救、學會如何報警2.過程與方法以小故事為線索,使學生學會自主探究,交流,動手實驗,歸納總結等科學探究的方法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合作探究與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及勤于思考的精神,培養學生面對災難的自救意識。二、教學重難點重點 探究燃燒條件和滅火的原理難點 燃燒條件的探究3、學習者特征分燃燒是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學生比較熟悉,問起學生有關燃燒方面的問題,他們總能說出個一二三,但由于知識有限,他們不會去思考其中的原因,生搬硬套,由此教師要有意思的引導他們去學會思考。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學生為主,老師為輔,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完成探究過程五、教學資源(1)人教版九年級化學教材上冊(2)化學實驗(4)多媒體課件六、教學過程1、創設情景導入在臺上點燃一支蠟燭,請同學觀察現在怎么樣?(學生:正在燃燒)追問:那你們有哪些辦法能將這只蠟燭弄熄滅呢?(請一個學生上臺)導入新課:燃燒與滅火是我們生活中經常會遇到的兩種現象,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燃燒與滅火的相關知識。2、新知探究燃燒是運用最早的化學知識,早在古代,人們就知道使用火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展示幾幅圖片觀察,然后請同學們舉出幾個燃燒的例子,然后課件展示幾個燃燒的圖片。追問:這些物質燃燒都是與什么物質發生反應?有什么共同現象?(學生回答:與氧氣反應,都發光,放熱)總結出燃燒的概念板書 一 燃燒的概念繼續追問,燃燒現象的發生需要一定的條件嗎?具體有哪些?板書 二 燃燒的條件老師講個小故事:幾個小朋友在野外樹林里迷了路,這時天漸漸黑了下來,他們只好在野外過夜,氣溫也降了下來,他們該怎么辦?同學們,你們能幫他們想想辦法嗎?(同學們各抒己見:可以找些枯草,樹枝之類生火取暖)對,生火取暖,首先就要找到一些可以燃燒的物質。利用課件展示一些物質讓學生找出可以燃燒的。我們把可以燃燒的物質叫可燃物板書 條件之一 可燃物繼續聽故事:幾個小朋友找來一堆樹枝,可他們還是煩惱,因為沒辦法讓它們燃起來。可見燃燒還需要別的條件,那到底還要什么條件呢?(學生探究:請同學們想辦法讓桌上提供的可燃物燃燒起來:有蠟燭,木條,紙條,煤)追問:還有沒燃起來的嗎?(學生回答:有,煤沒燃)繼續追問:為什么煤不燃,難道它不是可燃物嗎?(學生討論)得出結論:燃燒要發生,必須要達到可燃物燃燒所需的最低溫度(即著火點)板書 條件之二 要達到可燃物燃燒所需的最低溫度(即著火點)著火點是物質的固有屬性,不同的物質著火點不同,一般一種物質它的著火點是不會隨便改變的,課件展示幾種物質的著火點,搞清楚煤為什么不燃燒的原因。桌上有燒杯的同學將燒杯罩在蠟燭的上面,觀察有什么變化?(學生:熄滅了)追問:為什么罩上燒杯的蠟燭熄滅了,沒有罩上燒杯的還在繼續燃燒?(學生回答:缺氧)板書 條件之三 有氧氣(或空氣)繼續追問:燃燒所需的這三個條件是要同時滿足還是只要滿足一個或兩個呢?引導學生觀看一個視頻,然后總結出燃燒的三個條件必須同時滿足,缺一不可故事還在繼續:幾個小朋友要離開樹林了,可火還在燃燒,為了安全起見,你能和他們一起將火熄滅嗎?怎么熄?(學生發表意見)最后總結板書 滅火的原理清除可燃物,隔絕空氣,降低溫度到著火點以下(不能說成降低著火點)其實滅火就相當于破壞燃燒的條件追問:是只要破壞一個條件還是三個條件要同時破壞呢?(學生判斷)3、交流展示討論完成下表滅火事例 滅火方法 滅火原理(破壞了哪個條件)油鍋著火熄滅蠟燭紙箱著火煤氣著火森林著火4、綜合運用燃燒可以給我們帶來光明和溫暖,但是使用不當就會給人們帶來災難,展示幾幅圖片,通過學生自己探究總結出身處火災現場時,該如何應對,展開自救。課件展示自救畫面5、整合提升本節課小結1、燃燒的概念2、燃燒的條件:① 可燃物;② 氧氣(或空氣); 同時具備③ 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3、滅火的原理:① 清除可燃物;② 隔絕氧氣(或空氣); 三者具其一降低溫度 。4、認識到火災的危害性,學會逃生自救、學會如何報警拓展:1.燃燒一定要有氧氣參加嗎?2.有發光、放熱現象的一定是燃燒嗎?6、檢測鞏固1.開辟防火帶是山林防火的一個措施。在樹林中 間開辟通道(防火帶)的主要目的是( )A.降低著火點 B.隔絕空氣C.隔離可燃物 D.沿通道擴散濃度2.通常所說的燃燒正確的是( )A.可燃物與氧氣接觸一定燃燒B.燃燒時發生的反應一定是化合反應C.發光、放熱的現象一定是燃燒D.燃燒是一種發光放熱的劇烈的氧化反應3、下列有關燃燒與滅火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用燈帽蓋滅酒精燈——隔絕空氣B、森林滅火時,建立隔離帶——隔絕空氣C、家具起火,用水撲滅——降低可燃物著火電D、煤爐生火時,用木柴引燃——提高著火點溫馨提示:冬天來了,天變冷了,同學們不要隨便玩火,到處生火,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和災禍,切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