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基本信息 名稱 燃料的合理利用與開發執教者 課時 1所屬教材目錄 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上冊第七單元課題2《燃料的合理利用與開發》教材分析 本課題共包含兩大內容:燃料和熱量、使用燃料對環境的影響》。本課題共需2課時,此設計為第1課時。學情分析 學生在學習本課題之前,已有一定的化學知識積累,對燃料也有一定認識。對學習特別是接近生活的知識有著濃厚的學習興趣,本課題重點是燃料和熱量,學生可通過預習課本及多媒體課件展示掌握相關知識。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了解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認識燃料對人類社會的重要性。過程與方法目標 知道化石燃料對人類生活起著重要作用,是人類重要的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知道石油煉制出的幾種主要產品及其用途,了解燃料充分燃燒的重要性。教學重難點 重點 化學反應過程中是放熱反應還是吸熱反應。認識三大化石燃料的重要作用及對環境的危害。難點 化學反應過程中是放熱反應還是吸熱反應。怎樣檢驗物種中是否含有碳元素和氫元素。教學策略與 設計說明 從學生已有經驗出發,結合生活實際,增加學生學習興趣,倡導合作精神,開展探究性學習。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注明每個環節預設的時間)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一、復習舊知,引入新知(3分鐘)二、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5分鐘)三、三大化石燃料及綜合利用(18分鐘)四、充分燃燒的條件(10分鐘)五、當堂測試(6分鐘) 我們上節課學習了燃燒和滅火,同學們還記得燃燒的三個條件和對應的滅火方法嗎?設問:是不是只有燃燒能產生熱量呢?請同學們按照課本做實驗得出結論:化學反應中伴隨著能量變化1、 放熱反應(學生總結)2、 吸熱反應(理論探究)介紹:人類獲取能量的其它方式設問:三大化石燃料指的是哪些呢?請同學們自己看課本內容并完成導學案上面對應問題。提問:如何緩解化石燃料短缺的問題?提問:如何節約燃料?引出:充分燃燒1、 足夠多的空氣(氧氣)2、 足夠大的接觸面積舉例:鐵絲在空氣中與在氧氣中加熱時的現象對比演示實驗:鐵粉在空氣中燃燒運用:新一代鍋爐煤粉燃燒器(圖片)《紅對勾》當堂訓練部分 學生回答問題學生實驗:分小組完成生石灰與水反應,鎂條與稀鹽酸反應的實驗。(教師先交待操作要點,再開始學生實驗)小組呈現:簡述實驗現象自主學習:學生自主對照導學案要求閱讀教材與資料小卡,大組合作、分工填寫大卡紙;大組交互,團隊合作,設計呈現方式,團隊代表呈現小組交流,得出結論:節約燃料,開發新能源 復習上節內容,引出本節內容體現化學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特色,從實驗中得出結論,并結合理論探究思想巧設平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處理資料人際交往、口頭表達能力由生活、學習經驗總結化學規律,再運用化學規律解決實際問題課堂小結2分鐘 化學反應中能量的變化三大化石燃料 三、充分燃燒的條件布置作業1分鐘 課時練第七單元課題2第1課時練習題板書設計 燃料的合理利用與開發化學反應中能量的變化 1、放熱反應 2、吸熱反應三大化石燃料1、煤2、石油3、天然氣 三、充分燃燒的條件教學反思 本課題內容相對簡單,采取學生合作探究學習的方式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且能從自主學習中認識到化石燃料的短缺情況,培養學生社會主義責任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