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燃燒和滅火(教案)一、學習目標1.通過對燃燒條件的探究,理解燃燒條件三個缺一不可。2.通過對滅火實例分析,總結出滅火原理。3.通過分析生活中燃燒素材的過程,感受燃燒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體會事物具有兩面性。4.通過了解易燃易爆的安全知識,增強安全意識。二、學習重點燃燒條件,滅火的原理三、學習難點提出、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及知識遷移的能力的培養四、教學過程1.引入:說到燃燒,可追溯到遠古時代。燃燒是人類最早利用的化學反應之一,人類已有幾十萬年利用燃燒反應的歷史。出示課件資料2.學教:再說燃燒,前面我們曾經學習過C,S,P,Fe四種物質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現象,大家還記的它們在燃燒時有什么共同的現象嗎 出示:燃燒的特征 燃燒的定義物質需要具備哪些條件才能燃燒呢?現在我們一起通過幾個小實驗,來探討燃燒的條件,演示實驗演示實驗:注意觀察實驗現象(1)木條和玻璃棒分別在酒精燈上點燃思考:為什么玻璃棒沒燃燒?(2)蠟燭扣燒杯(對比)思考:為什么扣燒杯的蠟燭熄滅了?(3) 木條和煤塊分別在酒精燈上點燃思考:為什么煤塊沒燃燒?學生回答現象?討論?出示課件小結燃燒三條件,并明確著火點是一種固有屬性,及三個條件缺一不可。再引導學生回頭看燃燒條件實驗,思考木條怎樣才會熄滅,發現滅火根本是破壞燃燒條件,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實驗現象,從而推出滅火原理。出示課件內容,小結滅火原理。現在老師設計了一個滅火器,大家認真觀察實驗并思考這個滅火器的原理。演示實驗出示原理方程:Na2CO3+2HCl = 2NaCl+H2O+CO2↑介紹生活中,我們在商店,大型商場種常見的滅火器,有三種,它們也有各自的適用范圍。學生自學課本,回答滅火器的適用范圍。思考: 什么是爆炸?燃燒和爆炸有什么關系,演示實驗知道固體可燃物也可以發生爆炸。學生回答:實驗現象,結論?出示一些與燃燒和爆炸有關的圖標3.課堂練習(1)下列處理事故的方法中不正確的是( )A.電器著火用水撲滅B.炒菜時油鍋著火,立即蓋上鍋蓋C.廚房煤氣管道漏氣,立即關閉閥門并開窗通風D.圖書館內圖書起火,立即用泡沫滅火器撲滅(2)關于易燃物和易爆物生產、使用、運輸、貯存的方法不正確的是( )A.存放時要露天放置,緊密堆積B.搬運取用要輕拿輕放,不能摔、砸和撞擊C.運輸時,避開人口稠密區D.生產廠房、倉庫可建在鬧市區,但須貼“嚴禁煙火”字樣或圖標(3)發生下列情況時,你會采用什么方法滅火?說明理由。①做實驗時,不慎碰倒酒精燈,酒精在桌上燃燒起來②鄰居由于吸煙,不慎引燃被子而發生火災。③由于電線老化短路而發生火災。(4)解釋下列現象①用嘴對著燃燒的蠟燭用力吹氣, 結果蠟燭熄滅了。②向燃燒的蠟燭上澆水,結果蠟燭熄滅了。③在點燃的蠟燭上方倒扣一只燒杯,由于蠟燭燃燒不斷地消耗氧氣,當氧氣量不足時,蠟燭熄滅。④用濕布覆蓋,結果蠟燭熄滅了。⑤用沙土覆蓋,結果蠟燭熄滅了。⑥剪去蠟燭的燭芯,或在蠟燭的下面截取其中的一大段,蠟燭很快熄滅。(5)《三國演義》中的“赤壁之戰”,曹操率百萬水師乘船橫渡長江,聲勢浩大,卻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借”來的東風弄得大敗而逃。用燃燒三要素回答以下問題:①周瑜使用了“火箭”射向曹軍的連環木船上,“火箭” 能使木船著火的原因是: 。②起火后曹軍的部分戰船逃脫,這些戰船沒有被燒的原因是: 。③孔明“借”來的“東風”不僅使火勢吹向曹軍,還為燃燒提供了 ,使火勢燒得更旺。4.小結今天你學到了哪些知識,明白了生活中哪些道理?5.板書設計燃燒和滅火燃燒條件 滅火原理︱ ︱可燃物 —————————消除或隔離可燃物氧氣(或空氣)——————隔絕氧氣或空氣溫度達到著火點——————降溫到該物質著火點以下︱ ︱三個條件缺一不可 只需破壞其一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