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節 生物的性狀遺傳》教案【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理解什么是遺傳;理解什么是性狀;2、理解性狀與染色體、DNA和基因之間的關系。能力目標:通過對性狀的調查和圖片、圖示的觀察,培養學生運用調查、觀察等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情感與價值觀目標:1、嘗試運用遺傳學知識解釋一些遺傳現象,培養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2、通過閱讀“實際用”中關于中國參加“人類基因組計劃”的材料,樹立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教學重難點】重點:理解性狀與染色體、DNA和基因之間的關系。難點:理解性狀與染色體、DNA和基因之間的關系。【教學準備】教師準備:準備一張一家三口的照片;PPT課件。學生準備:1、根據調查表,調查家中成員的各種性狀;2、搜集有關“人類基因組計劃”的資料;3、完成導學案。【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出示學校一位音樂教師一家三口的照片,引導學生觀察照片中三人,了解什么是遺傳現象。請學生根據觀察找出照片中的孩子與其父母在相貌上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學生觀察后交流。教師:這個孩子雖然與她的父母在相貌上有長得很相似的地方,但他與父親或母親長得完全一樣嗎?學生:不完全一樣。教師:子女在相貌上有和父母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相像的地方是一種遺傳現象,不像的地方則是因為發生了變異。遺傳和變異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現象。在這一章里,我們將會知道生物界的物種是通過遺傳保持相對穩定,而生物個體的新性狀是通過變異形成的。那么,什么是遺傳?什么是變異?什么是性狀呢?這都是我們將要共同探討的問題。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第十一章《生物的遺傳和變異》中第二節的第一部分內容《生物的性狀遺傳》。二、講授新課1、遺傳教師: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來會打洞”。這句話說明了生物的什么現象?學生思考回答,遺傳現象。教師:什么是遺傳呢?指導學生閱讀教材 “知識鏈”,總結遺產的概念。學生閱讀后總結。遺傳:每種生物所繁殖的新個體,在形態結構,生理機能上都和自己的親代相似 , 這種現象叫遺傳。教師:記住一個定義需抓住關鍵詞,這個概念的關鍵詞是什么?試舉出些有關于遺傳的例子。學生思考后交流。教師:很多同學有兄弟姐妹,你們之間也有相似的地方,那這是遺傳嗎?學生思考后總結:子代與親代的相似現象才能稱為遺傳。教師:我們與父母之間相似的現象就叫做遺傳,現在讓我們來看看我們身上是否也有遺傳現象呢,課前同學們已完成了課外調查表,哪個同學來描述下發生在自己身上的遺傳現象。序號 特征 自己 爸爸 媽媽1 雙眼皮 單眼皮 2 舌頭能向中央卷曲 舌頭不能向中央卷曲 3 大拇指能向背側彎曲 大拇指不能向背側彎曲 4 左手相嵌右手在上 右手相嵌左手在上 5 有酒窩 無酒窩 6 有耳垂 無耳垂 學生交流調查表回答。2、性狀過渡:剛剛同學們描述的能否卷舌,有無酒窩都是人的特征,動物身上也有它們特有的特征。教師指導學生做辨認游戲,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語言描述能力。并引導學生初步了解什么是性狀。游戲規則:一個人根據屏幕上出現的動物圖像或植物圖像,描述這種動物或植物的各種特征,如生活習性、形態結構、行為方式、食性等,其他人根據這名同學的描述,推測這是什么生物。學生分組做游戲。在學生游戲的基礎上進行點撥,引導學生了解什么是性狀教師:在剛才的游戲當中,同學們描述了很多生物的特征。這些特征就是我們在遺傳學上所說的性狀。那么什么是性狀呢?性狀:生物學上把生物體的形態結構特征和生理特征都稱為性狀。學生理解性狀的概念,并繼續舉例說明什么是性狀。教師對學生的交流予以點撥。3.遺傳物質教師:生物體的性狀是由什么決定的呢?請同學們觀察圖請同學們觀察6-2-3,分析圖中谷穗的形狀為什么各不相同?你從中得到什么啟發?學生觀察后討論交流。圖中的谷穗的形狀各不相同,是因為它們的染色體組成不同。說明性狀與染色體有關。教師:染色體和性狀之間有什么關系呢?請同學們觀察圖6-2-4,分析染色體、DNA和基因三者之間的關系。學生分組觀察后,討論交流。染色體主要由DNA和蛋白質組成,在DNA上有基因。指導學生閱讀 “知識鏈”,了解以下問題:什么是染色體?什么是 DNA?什么是基因?學生:閱讀教材,結合觀察“染色體、DNA、基因之間的關系”示意圖,思考交流。(1) 細胞核里容易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叫做染色體。(2) DNA是脫氧核糖核酸的簡稱。(3) 在DNA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狀的小單位,這些小單位叫基因。教師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思考題:染色體、DNA、基因和遺傳之間是什么關系?學生討論交流。基因是DNA分子中能控制生物性狀的遺傳單位,DNA是位于染色體上的遺傳物質,染色體是遺傳物質的載體。教師:能否用簡單明了的圖來表示它們三者的位置關系及數量關系。學生分組討論(1、2、3組討論位置關系,4、5、6組討論數量關系)。三者的位置關系:三者的數量關系:一條染色體上一般只有一個DNA分子,一個DNA分子上具有許多基因。染色體=DNA<基因教師:染色體在不同的生物體細胞中又有什么規律呢?教師出示人和其他幾種生物的染色體圖,引導學生觀察理解染色體的數量特點。每種生物的細胞內都含有一定數量的結構不同的染色體,這些染色體在生物的體細胞里是成對存在的。如,人的體細胞里有23對染色體,玉米的體細胞里有10對染色體。學生觀察圖示,理解每種生物染色體數是一定的,在生物的體細胞中染色體是成對存在的,存在于染色體上的基因也是成對存在的。教師:在同種生物的兩個體細胞中,染色體的數量是一樣的嗎?學生:數量一樣。教師:結合DNA和基因的關系、基因和性狀的關系,你認為在同種生物的兩個個體的染色體上,DNA的組成是一樣的嗎?學生進行討論交流:不一樣。教師:在世界上,除了同卵雙胞胎之外,幾乎不存在DNA完全相同的兩個人。因此,人們將DNA序列圖譜稱為DNA指紋或基因指紋。這可以作為鑒別不同人的科學依據。你認為這種DNA指紋或基因指紋可以用在哪些領域呢?學生討論交流。對學生的交流予以點撥和補充:可用于親子鑒定、犯罪認定、疾病檢查、遺傳病診斷、血液配型、人類學研究諸多領域。教師:DNA指紋對生物基因組成的研究有重要的科學價值,課前同學們搜集了有關“人類基因組計劃”的資料,接下來我們一起進入一段視頻,了解什么是“人類基因組計劃”,這個研究有什么意義。學生觀看視頻,了解人類在研究自身基因組成上的成果和重要意義。三、學以致用(分組討論)教師:1、為什么種瓜得瓜,種瓜不能得豆?(1、2、3組完成)2、生活在草原上的牛和羊,吃同樣的草,飲同樣的水,但牛肉和羊肉的味道卻相差甚遠,試分析原因。(4、5、6組完成)學生討論交流。學生:1、因為生物的性狀是由遺傳物質決定的,瓜的種子中含有遺傳物質,決定了種瓜只能長瓜,不能長豆。2、肉的味道是由其蛋白質的性狀決定的,而不同的蛋白質是由不同的基因決定的,因為牛和羊具有不同的基因,所以牛羊肉味道相差甚遠。四、課堂小結1、遺傳:每種生物所繁殖的新個體,在形態結構,生理機能上都和自己的親代相似2、性狀:生物學上把生物體的形態結構特征和生理特征都稱為性狀。3、遺傳物質(1)細胞核里容易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叫做染色體。DNA是脫氧核糖核酸的簡稱。在DNA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狀的小單位,這些小單位叫基因。(2)基因是DNA分子中能控制生物性狀的遺傳單位,DNA是位于染色體上的遺傳物質,染色體是遺傳物質的載體。(3)每種生物的細胞內都含有一定數量的結構不同的染色體,這些染色體在生物的體細胞里是成對存在的。(4)DNA指紋可用于親子鑒定、犯罪認定、疾病檢查、遺傳病診斷、血液配型、人類學研究諸多領域。【板書設計】DNA基因染色體遺傳性狀染色體DNA蛋白質許多小片段基因控制遺傳物質的載體主要的遺傳物質控制生物性狀的遺傳單位生物的性狀和遺傳物質性狀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