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種子萌發形成幼苗》教學方案教學目標描述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的結構,并指出雙子葉植物種子和單子葉植物種子結構的主要區別;描述種子萌發時形態變化的過程,能用適當的方法將種子培養成幼苗;指出種子萌發的內在條件及其營養貯存的主要結構,能用合理的方法探究種子中含有的各種成分;指出種子萌發的外部條件,能對萌發條件各要素的作用做出合理推斷。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認識種子的結構和各部分的功能;了解種子萌發過程中的形態變化。【教學難點】使學生對種子的萌發過程建立起具體、生動的形象認識。教學準備教師:多媒體課件。學生:提前預習。教學過程導入新課【教師】通常,播種后不久就能見到幼苗出土,但有時把種子播下后,很長時間都不見幼苗長出來。這是為什么呢?種子的萌發有什么奧秘呢?【學生】思考問題。【教師】綠色開花植物的一生是從種子到種子的過程,即從一粒種子萌發和幼苗的形成到幼苗的根、莖、葉的發生和生長,再到成熟植株的開花、傳粉和受精,最后到果實和種子形成。一粒種子是怎樣長成幼苗的?什么樣的種子萌發能夠形成幼苗?種子萌發需要怎樣的環境條件?認識種子是我們解決這些問題的前提。講授新課(一)觀察種子的結構目的要求:1.解剖和觀察菜豆、玉米等種子,識別種子的基本結構;2.學會處理和解剖種子的方法,掌握觀察種子的步驟。材料器具:浸泡過一天的菜豆和玉米等種子、放大鏡、解剖刀、鑷子、白瓷盤等。方法步驟:1.觀察菜豆種子的結構(1)觀察種子的外形;(2)剝離種皮;(3)觀察胚根、胚軸和胚芽;(4)繪出菜豆種子結構的示意圖。(建議使用資源:【教學實驗】觀察菜豆種子的結構)2.觀察玉米種子的結構(1)觀察玉米種子的外形;(2)剖開種子,觀察種子的縱剖面;(3)滴加碘液,觀察胚及胚乳;(4)繪出玉米種子的縱剖面結構示意圖。(建議使用資源:【教學實驗】觀察玉米種子的結構)3.小結:(1)種子的基本結構:種皮和胚。(2)雙子葉植物:胚有兩片子葉,子葉中貯存著養料。(3)單子葉植物;胚只有一片子葉,有胚乳,胚乳中有豐富的養料。(二)種子萌發需要適宜的條件種子萌發過程中各部分結構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請同學們觀察:種子萌發的過程:吸水膨脹,胚萌發時種皮破裂脫落→胚根突破種皮,發育為幼苗的根→胚軸伸長(下部伸長時,子葉出土,上部伸長時子葉留土) →胚芽出土,發育成幼苗的莖葉→子葉(無胚乳時)萎縮,或胚乳萎縮。種子萌發的條件:實踐證明,播種到土壤里的種子,并非都能夠萌發。種子的萌發既需要必要的內在條件,又需要適宜的環境條件。(三)探究種子的營養成分探究問題:種子萌發與其儲藏的物質有關系假設:種子中可能貯存著無機物和有機物制定實驗計劃:……實施實驗計劃:1.將部分種子置于試管里用酒精燈烘烤,觀察現象。2.烘燒種子,觀察現象。3.用水反復揉洗面團,觀察沉淀物,判斷該物質的成分。4.先將種子烘烤一會兒,放在白紙上用力擠壓,觀察實驗結果。分析及結論:種子內部貯存的營養成分:水分、無機鹽、淀粉、蛋白質、和脂肪。種子萌發的內部條件:發育成熟的、活的而且完整的胚,有足夠的供胚發育的營養儲備,有生活力的種子,不處于休眠狀態的種子。(四)探究種子萌發的外部條件提示:你曾經利用課余時間播種和培育過植物,根據親身體驗和從農作物播種工作中所受到的啟發,嘗試對問題做出解釋(即假設)。有多種環境因素影響種子萌發,應采取單因素實驗法,要設置對照。可選用的材料器具有:4個小錐形瓶(或其他可替代器皿)、清水、電冰箱、綠豆或花生等種子。可供參考的一組實驗計劃,請討論其是否科學、可行,對該實驗計劃的結果做出預測。討論:1.比較①和③的結果,你的結論是什么?2.比較②和③的結果,你的結論是什么?3.將實驗裝置③和④的實驗結果加以比較,你又得出怎樣的實驗結論?4.假如上述裝置中每瓶只放一粒種子,實驗結果會怎樣,結論又怎樣?結論:種子萌發時需要適量的水分、適宜的溫度和充足的空氣,缺少其中的任何一種外界條件種子都不能萌發。三、隨堂練習建議使用:【同步測試】第1節 種子萌發形成幼苗..doc。四、小結【教師】課堂小結,多媒體課件展示。1PAGENUMPAGES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