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營養器官的生長》教學方案教學目標了解哪些屬于營養器官;描述根的發生和生長過程;觀察根尖的結構,解釋根尖的發育;明確葉和莖的發生和生長。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觀察根尖的結構,解釋根尖的發育;明確葉和莖的發生和生長。【教學難點】1. 觀察根尖的結構,解釋根尖的發育;2. 明確葉和莖的發生和生長。教學準備教師:多媒體課件。學生:提前預習。教學過程導入新課【教師】俗話說“根深葉茂”,“根深”才能“葉茂”,可見根對植物的生長和發育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你知道根是怎樣生長的嗎?【學生】思考問題。講授新課(一)根的發生和生長1.回憶種子萌發過程什么部位先突破種皮,形成什么結構?它有什么作用?2. 觀察小麥和大豆的根,它們有何不同?正常根的種類有哪些?展示根系概念圖:討論:根據主根和側根的分布,除吸收水分和無機鹽外,還有什么作用?現在泥石流現象大家常常聽說,它與植物減少有何關系?你該怎么做?3.探究:演示學生課外實驗取大小、生長狀況相同的同一種植物若干,分成四組,分別用大小相同的破燒杯種植。第一組:正常種植,澆水、施肥均勻;第二組:植物水平倒放,其它與第一組均相同;第三組:植物一側保持水的供應,另一側保持相對干燥,其它與第一組均相同;第四組:一側施肥,其它與第一組均相同。討論:觀察四組裝置的植物根,比較有何不同,并討論分析原因。理論聯系實際,在農業生產中應注意哪些問題?(二)觀察根尖各部分結構1.指導學生制作臨時裝片(取材、壓片)、顯微鏡使用。(可用永久裝片代替)2.結合觀察結果完成表格:根冠 分生區 伸長區 成熟區位置結構特點功能討論:為什么在移栽幼苗時,一般要帶土?(三)葉和莖的發生和生長隨著胚根的生長,胚芽葉從土壤中伸出來,很快地展開它的第一片和第二片真葉,胚芽頂端葉隨即伸長而成為主莖。此后,在主莖生長的同時,又會陸續生出新葉和側枝。(1)芽的結構葉和莖都是由芽發育而來的,所以我們先來看看芽的結構。活動:解剖觀察芽的結構觀察葉芽的縱切面結構圖可知芽的中央為芽軸,其頂端有生長點,周圍有許多葉原基和芽原基。葉原基發育為幼葉,這些幼葉層層包裹著芽軸,保護生長點。芽原基將發育為側芽。(舉例講解各結構)(2)芽的種類芽的種類可以有兩種分法:第一種按照著生位置可分為頂芽和側芽;第二種按照發生來分,可分為花芽、葉芽和混合芽。發育成花或花序的芽為花芽,發育成枝葉的芽為葉芽,發育成枝葉和花的芽為混合芽。(3)莖的生長莖的生長方向與根相反,一般都是向上生長的,但也有水平生長的。無論垂直生長還是水平生長,都是頂芽生長點細胞分裂和伸長的結果。玉米、小麥和水稻等植物的拔節,是莖基部幾個節的部分細胞分裂和伸長的結果。此外,楊和松等植物還能夠加粗生長。(4)葉的生長葉原基形成幼葉時,先是頂端生長使葉原基伸長成柱形,然后邊緣生長而形成葉的雛形。大多數的幼葉,葉片的生長是全面擴展,但各部分的生長速度可能不一致,因而葉片的形狀和葉緣會發生不同的變化。葉的生長期有限,在短期內葉片長到一定大小時,生長就會停止。有些植物的葉基部,有保持分生能力的細胞,葉片的生長期較長,如韭菜割去葉片上部,葉仍繼續生長。點出主題:綠色植物的根、莖、葉是植物體吸收、運輸和制造營養物質的主要器官,因此被稱為營養器官。三、隨堂練習建議使用:【同步測試】第2節 營養器官的生長.doc。四、小結【教師】課堂小結,多媒體課件展示。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