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九年級化學 第六單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課題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課時)【教學目標】1、學生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2、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2、通過對二氧化碳化學性質的探究,學生初步認識科學研究的基本過程,能提出自己的觀點、進行探究活動;【教學重點】1、學生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2、能自己提出觀點進行科學探究;【教學難點】引導學生能自己提出假設、設計實驗對二氧化碳與水的反應進行科學探究,并得出結論。【教具準備】提前收集好的二氧化碳氣體若干瓶、燒杯(內裝高低不一蠟燭兩支)、火柴、裝滿二氧化碳的軟塑料瓶、石蕊試紙、鑷子、350ml雪碧汽水一瓶、帶導管橡 膠塞、試管、木條、酒精燈、澄清石灰水、蒸餾水。【學情分析】學生已對氧氣性質有所掌握,實驗的基本技能得到發展,對學習二氧化碳有幫助。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較容易掌握,但是學生對二氧化碳與水、石灰水反應的生成物不易理解,而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的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的興趣,為實驗的成功提供了保證,也能使學生更易理解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特別是與水、與澄清石灰水反應的原理。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一、二氧化碳是空氣的成份之一,自然界中的生命活動都離不開二氧化碳,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走進二氧化碳,一起來研究它的性質。 (PPT展示教學目的、重難點) 全班同學預習教材,完成導學稿預習作業。 在上課前完成。 1、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2、先學后教,對簡單的學生能自己學習的知識點交給學生課前自學,提高課堂效率。二、請同學回答二氧化碳的顏色、氣味、狀態。(密度、水溶性) 指定一位學生回答,其余學生認真傾聽,記錄 歸納二氧化碳物理性質,訂正預習作業。三、顏色、狀態可以用眼觀察,氣味可以用鼻子聞一聞。密度我們需要用實驗來驗證一下。請觀察演示實驗,觀察現象并在書上做好記錄。 如圖,演示實驗,學生觀察、記錄,并讓學生回答。 提問:這個實驗驗證了二氧化碳的哪些性質? 學生認真觀察,記錄現象。 回答:低的蠟燭先熄滅; 高的后熄滅。 結論: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氣 還能說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 讓學生從實驗中得到知識。培養學生觀察描述實驗現象能力,分析歸納的能力。討論題:我們還能找到其它能證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的依據嗎?(課前布置學生思考設計) 二氧化碳的相對分子質量比空氣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大。2.盛放二氧化碳的集氣瓶是正放的。 3.天平兩端各放一個燒杯,調平后,向其中一個燒杯中傾倒二氧化碳,天平向勝有二氧化碳的一端傾斜。4、用二氧化碳吹肥皂水氣泡,氣泡向下運動。 培養學生探究能力。【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向盛滿二氧化碳的軟塑料瓶中,加入大約1/3體積蒸餾水,請前排某位同學輕輕搖動一下瓶子。同學們觀察現象,做好記錄。(提示:搖動的時候握在瓶口處,避免擠壓瓶子) 觀察,記錄,指定一位同學回答實驗現象。(瓶子變癟了) 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從實驗中得到二氧化碳溶于水。演示實驗取二氧化碳溶于水后的溶液于燒杯,滴加至石蕊試紙上。觀察 請同學們討論,是溶液中哪種物質讓石蕊變紅? 學生討論,實驗驗證 通過對比實驗,師生共同探究,從實驗中得到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生成碳酸。七、探究汽水飲料中出現的氣體是什么? 學生設計實驗。 培養學生根據物質的性質設計實驗的能力。掌握二氧化碳與澄清石灰水反應的原理。八、課堂小結 歸納本節課所學知識(二氧化碳的物理化學性質和用途)。 對本節課知識總結。九、課堂練習與課堂知識有關的檢測題。 做好練習,準備回答。 檢查學生學習情況。十、課后作業 學生記錄,課后完成 鞏固所學知識。【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