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燃燒和滅火》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①認識燃燒條件和滅火原理;②初步學會滅火器的選擇和使用;③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識;2、過程與方法①通過實驗認識探究問題方法;②利用實驗學習對比在化學學習中作用;③通過活動和探究,體會對獲得的事實進行分析得出結論的科學方法。3、情感態度價值觀①培養學生合作交流意識和探索精神;②激發學生熱愛生活,關注社會的責任感;③使學生學會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去認識事物,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事物教學重點難點:1.認識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2.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方法:實驗演示法、實驗探究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學法方法1、實驗探究法:通過實驗探究出滅火的原理,從探究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從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2、合作學習法:讓學生在討論中取長補短,培養學生的合作競爭意識。學情分析1、學生對燃燒的現象已有了基礎的認識;對生活中關于燃燒的常識也有一定的了解。2、學生對“著火點”、“可燃物”等概念的理解和運用還比較模糊;知道生活中滅火的一般方法,但對滅火的原理不太清楚。3、學生在探究性實驗中對于變量的控制問題應用還不夠熟悉。設計意圖1、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讓學生從生產、生活實際中發現和提出問題,通過實驗探究得到結論。2、創造條件讓學生親自完成燃燒條件的探究、滅火的方法等實驗。以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使學生在實驗中發展學習的興趣。3.利用化學知識解釋生活問題,使學生對化學保持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增強日常生活中的防范災害的意識。教學過程教學內容 教學環節 教學活動 設計意圖燃燒的定義及特征 引入新課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通過創設情景激發起學生探究燃燒本質與燃燒條件的興趣。并讓學生自己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與已有的知識體系對燃燒進行從感性到理性的再認識【創設情景】通過PPT課件展示雕像《背縛的普羅米修斯》【教師引導】火是人類文明的搖籃。不管是古希臘神話故事還是中國古代神話都對火有著描述。我們今天學習的內容就和火密切相關。【教師提問】什么是燃燒? 【觀看】交流講述自己知道的關于“火”的故事【思考并回答】 燃燒的條件 引入 【投影展示】人類利用燃燒史的相關圖片①遠古時代:取暖、獲得熟食;②古代:冶金、燒制陶瓷、制造火藥;③近代:內燃機、蒸汽機廣泛的應用;④當代:飛船升空、火炬燃燒等。【教師引導】火對人類是如此的重要,那么怎樣才能產生燃燒現象呢? 【觀看】【思考并回答】 利用“用火發展史”的圖片讓學生了解本節課的學習目的并對火與人類發展的密切關系有進一步的認識。實驗探究 【布置任務】提出問題:具備哪些條件才能產生燃燒現象呢?(器材:蠟燭、木條、石塊、火柴、酒精燈、燒杯、其它物品亦可)【提問】你的猜想:你的設計: 【思考并回答】【提出假設、設計方案、實驗驗證并得出結論】 創設情景,讓學生自己用探究學習的方式去研究物質燃燒所需要的條件。教學環節 教學活動 設計意圖燃燒的條件 實驗探究 【點評】學生探究方案【介紹】著火點【小結】燃燒的條件 【交流匯報與討論】【傾聽】【思考并回答】課堂練習 【布置任務】1.觀看視頻《火燒赤壁》并回答相關問題2.分析課本p129實驗【教師引導】 【思考并回答】【傾聽】 創設情景,讓學生根據物質燃燒所需要的條件解決實際問題。應用拓展 【投影展示】奧運會火炬水下傳遞 【觀看并思考】 提高學習興趣,擴大知識面。滅火的原理與方法 引入 【投影展示】1.音頻《冬天里的一把火》2.視頻《9.11飛機撞大樓》【教師引導】火能給人類帶了幸福,但是如果使用不當,也將給人類帶來災難。 【觀看并思考】 讓學生明白燃燒不僅會給人類帶來幸福,也會給人類帶來災難,同時很自然地聯想到滅火實驗探究 【布置任務】請同學們用不同的方法熄滅燃燒的蠟燭(器材:蠟燭、木條、石塊、火柴、酒精燈、燒杯、水、剪刀、紙板、濕抹布、其它物品亦可) 【同學代表上講臺演示其余同學觀察并思考】 讓學生自己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與已有的知識體系對滅火的原理進行從感性到理性的再認識【小結】滅火的原理與方法課堂練習 【教師引導】提出問題,組織學生交流討論1.炒菜時油鍋著火怎么辦?2.堆放雜物的紙箱著火怎么辦?3.視頻題《兩個小八路》 【觀看思考】【交流并回答】 創設問題情景,讓學生利用所學的新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應用拓展 【投影展示】滅火彈【實物展示】滅火器 【觀看并思考】 提高學習興趣,擴大知識面。課堂小結 回顧 【小結】1.燃燒的條件2.滅火的原理與方法 【回顧總結】 通過師生共同回顧與總結,明確燃燒的條件與滅火的原理及方法分析小結練習 【布置任務】請同學們認真完成課堂練習 【思考并回答】 鞏固所學火場逃生 應用拓展 【教師引導】生命,那是自然付給人類去雕琢的寶石。——諾貝爾 【投影展示】《火場逃生小游戲》 【觀看思考,交流討論】 創設問題情景,使學生學會基本的防火、滅火及火災現場的自救方法,教導學生珍愛生命。教后反思1. 在本課中,教師對教材中的實驗,根據學情進行了靈活的處理。如對“燃燒的條件”探究中,受實驗環境,及條件的影響。教師沒有按照教材p129的演示實驗進行。而是引導學生利用身邊常見物品進行自主探究,得出結論。這樣的改動不僅降低了原有實驗的操作難度,并通過學生的親自參與,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對教材p129的演示實驗,也沒有全部刪除,而是變成了課堂練習分析。通過學生的討論交流,也達到了其設計的目的。2.在本課中,教師設計了多樣靈活的情境導入,在注重學生對科學知識的掌握和理解的同時,更加注重了學生在活動中進行科學探究以及分析推論的體驗。使學生對知識理解和認識水平、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探究中得到了提高。3.在本課中,充分地利用并發揮了多媒體資源的優勢。選擇了大量的相關圖片和視頻為本課服務。這不僅充分發揮了遠教資源的優勢,增加了課堂容量,提高了課堂的高效。更是最大程度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習不僅充滿了樂趣,而且對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也更加容易。參考文獻:電影《火燒赤壁》《兩個小八路》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