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物 質 的 變 化【教學目標】認知目標1、了解物質處于不斷的運動和變化中,不同物質的形態和運動形式發生著相互作用。2、了解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以及化學變化的實質。技能目標1、了解探究物質變化的方法。2、培養學生細致的觀察實驗能力和分析實驗結果得出科學結論的能力。3、固體物質加熱的實驗裝置和操作要求情感目標通過實驗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使學生接受物質是變化證唯物主義的物質觀。【教學重點與難點】重點:掌握探究物質變化的方法難點:了解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以及化學變化的實質。【課時安排】 1課時【教學準備】鎂帶、坩堝鉗、石棉網、硫酸銅溶液、氫氧化鈉溶液、大理石、稀鹽酸、滴管、無色酚酞試液、酒精燈、錐形瓶、試管、硫酸銅晶體、蒸餾水、雞蛋清。【教學過程】引入 : 我們知道:自然界的物質會發生各種各樣的變化,你能說出生活中一些物質變化的實例嗎?這些變化本質上是否一樣呢?引出課題:物質的變化一、物質是不斷變化著師:請大家思考自己提出的這些變化可以分幾類?分別屬于哪種變化?生:兩類,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錄象介紹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師:這些變化又是什么變化?生:下雨和瀑布落下是物理變化,木柴燃燒和植物光合作用是化學變化。師:小結并板書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概念與本質區別。1、物理變化:變化中沒有新物質產生,只有形態、狀態的改變。化學變化:變化中會產生新的物質。本質區別:變化中有沒有新的物質生成思考: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在實質上有什么不同?生:總結并板書2、物理變化的實質:分子間的距離發生改變。化學變化的實質:構成物質的分子的原子重新組合,形成了新的分子。思考與練習:判斷下列變化是物理變化還化學變化?為什么?(1)把鐵塊磨成鐵粉(2)把鐵塊放在地面上,生銹了(3)把濕衣服放在太陽下,曬干了(4)銅錠抽成銅絲(5)鐵在高溫下熔化成鐵水(6)煤的燃燒(7)碳酸氫銨受熱分解為氨氣、水、二氧化碳(8)空氣液化(9)銅器生綠銹(10)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11)酒精揮發(12)火藥爆炸1、二、探究物質變化的方法:師:要了解物質的變化,必須通過觀察和實驗尋找物質變化的證據。對化學實驗現象的觀察判斷是尋找化學變化證據的關鍵。觀察實驗現象主要是指用或借助儀器用眼看、鼻聞、耳聽、手感等方式了解實驗的現象。觀察化學實驗主要應當做好實驗前、中、后的觀察。師:演示實驗1:點燃鎂帶,觀察現象生:發出耀眼的強光。師:小結并板書2、發生化學變化的證據通常有:(1)發光、發熱2Mg+ O2=點燃=2MgO師:演示實驗2:硫酸銅溶液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觀察實驗現象生:產生藍色絮狀沉淀師:板書(2)產生沉淀CuSO4+ 2NaOH= Cu(OH)2↓+ Na2SO4師:演示實驗3:大理石表面滴上稀鹽酸生:大理石表面產生氣泡師:證據(3)產生氣體CaCO3+ 2HCl= CaCl2↓+H20+CO2↑演示實驗4: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入無色酚酞試液師:證據(4)顏色的改變實驗:觀察硫酸銅晶體的變化。1、取1塊硫酸銅晶體,觀察它的形狀、顏色。 形狀規則 藍色的固體2、向盛有硫酸銅晶體的試管中加水,觀察晶體能否溶解,水溶液的顏色有什么變化。 硫酸銅晶體能溶解,硫酸銅晶體的水溶液為藍色的液體。3、在硫酸銅溶液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觀察溶液的變化。生成藍色的沉淀。4、取1塊硫酸銅晶體,將它放入大試管中加熱,觀察硫酸銅晶體有什么變化。 變成白色。5、實驗完成后,熄滅酒精燈,冷卻大試管,再在冷卻后的硫酸銅粉末中滴加入水,觀察有什么現象。 變成藍色。思考:白色硫酸銅粉末遇水會呈藍色,這一性質有什么應用?根據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可進行如下的分析:1、有顏色變化的實驗是2、3、4 、5,原因是水合銅離子呈藍色2、有沉淀生成的實驗是3,原因是生成不溶于水的氫氧化銅。3、有狀態變化的實驗是2、3、4、5,原因是2:分子擴散到水中,成為溶液;3、溶液中產生沉淀;4、5:晶體狀和粉末狀的轉變。根據物質變化中所獲得的信息對物質的性質進行分析推測,這是我們認識物質,進一不探索物質變化規律的方法思考:根據前面的觀察,你能總結出硫酸銅 晶體有哪些性質?分析:硫酸銅晶體是能溶于水的藍色的固體,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藍色的氫氧化銅沉淀。加熱的情況下變成白色的固體,遇水又重新變成藍色。提問:在這些性質中,哪些是物理性質哪些是化學性質?物理性質:能溶于水的藍色的固體化學性質: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藍色的氫氧化銅沉淀三、物質變化規律的應用:師:根據物質變化的規律,我們可以推測物質的性質和用途。演示實驗:在盛有2毫升雞蛋清的試管中加入硫酸銅溶液,可發現有雞蛋清發生凝固。這是由于雞蛋清中的蛋白質與硫酸銅產生化學反應,使蛋白質發生變性的現象。根據這個性質,你能說出硫酸銅的一種用途嗎?思考:2、硫酸銅是一種有毒的重金屬鹽,誤服會引起中毒。如果你遇到這樣的緊急情況,會采取什么措施?3、為什么在農業上可用波爾多液(含硫酸銅)來消滅病菌?課堂小結:要想知道某一種物質是什么物質、會發生怎樣的變化,我們可以通過觀察、實驗等方法,從物質的狀態、顏色、溫度,變化中有沉淀、氣體生成等方面尋找證據,對各種證據進行分析,從而認識物質的變化和變化的規律,推測它們的性質,并利用物質變化規律造福人類。布置作業: 課后練習和作業本第1節教學反思:【板書設計】第一節 物質的變化一、物質是在不斷變化著的1、物理變化:變化中沒有新物質產生,只有形態、狀態的改變。化學變化:變化中會產生新的物質。本質區別:變化中有沒有新的物質生成2、物理變化的實質:分子間的距離發生改變。化學變化的實質:構成物質的分子的原子重新組合,形成了新的分子。3、兩者的聯系:化學變化一定能伴隨著物理變化;物理變化不一定伴隨化學變化4、物理性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的性質化學性質: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二、探究物質變化的方法:1、通過觀察和實驗來尋找物質變化的證據。2、發生化學變化的證據通常有:(1)發光、發熱(2)產生沉淀(3)產生氣體(4)顏色的改變、二、二3、硫酸銅晶體的性質:(1)藍色晶體(2)易溶于水(3)受熱易分解CuSO4·5H2O 加熱 CuSO4 + 5H2O(4)能與水反應CuSO4 + 5H2O ==== CuSO4·5H2O(5)能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藍色絮狀沉淀等2NaOH + CuSO4 = Cu(OH)2↓ + Na2SO4三、物質變化規律的應用PAGE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