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碳 金剛石和C60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知道碳的化學性質,能準確描述有關實驗現象,寫出有關的化學方程式;能運用碳的化學性質分析解釋有關現象和問題。2、過程與方法:通過對碳的化學性質的學習,引導學生認識物質的多樣性學會用化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3、情感與價值觀:提高學生認識物質世界的能力、培養學生關注社會和環境的責任感。教學重點:碳單質的化學性質教學難點:碳跟氧化物的還原反應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設疑導入:1、多媒體播放:欣賞用墨寫的古字畫。(設計意圖:導入由欣賞字畫開始,新穎別致,吸引學生的眼球,從欣賞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教師此時并不直接向同學們解釋,而是用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點撥,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猜想單質碳的化學性質,引導學生進行探究。)2、提出問題: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古代一些書法家、畫家用墨寫字作畫,我們知道墨的主要成分是炭黑,這些字畫歷經千百年,但墨跡依然清晰不變,這是為什么?(設計意圖:揭示本課課題從生活實際出發引課,認識到化學就在身邊,進一步認識“性質決定用途”)練習:使用木質電線桿時,常把埋在地下部分表面燒焦,形成炭層經久耐用,這是利用了碳在常溫下具有_______性。(設計意圖:把生活中常見的事物用化學知識解釋,拉近化學與生活的距離。從生活實際出發引課,認識到化學就在身邊,進一步認識“性質決定用途”。)總結:碳在常溫下化學性質穩定。分析:碳原子的最外層有4個電子,它要成為穩定結構,得4個或失4個電子都不容易,所以化學性質不活潑。二、微課演示,總結化性:練習:寫出木炭在氧氣中完全反應的化學方程式。(設計意圖:通過復習,溫故而之心。)多媒體播放:微課分析:(設計意圖:尊重客觀事實,用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待在不同條件下,相同的反應物發生化學反應后產物可能也不相同,從而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一絲不茍的科學態度。通過對“碳的可燃性”的學習,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和辯證唯物主義的“事物變化的內外因關系原理”的教育。)展示:1、長沙:燒煤取暖1人死亡 2月15日上午,長沙市駱家壩小區發生一起燒藕煤引發的中毒事件,兩名佃住在雜物間內的婦女,一人死亡,一人昏迷。民警現場調查確認兩人為一氧化碳中毒。2、青島:30余人生煤爐中毒 2月10日至11日上午8時,山東省青島市六家醫院接診了30多名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其中大多是因家里生煤爐子,排煙不暢而出現頭痛、頭暈癥狀。反思:當我們用煤等含碳的燃料取暖時,應注意通風換氣,以防一氧化碳中毒。(設計意圖:聯系生活實際,認識“煤氣”中毒事件產生的原因。聯系生活實際,認識身邊物質的科學知識,結合已有知識和經驗分析解決問題,進一步提高認識。)三、實驗演示,得出性質多媒體播放:碳還原氧化銅實驗注意要點:(1)酒精燈上加鐵絲網是為了使火焰集中,從而提高溫度。(2)試管口略向下傾斜,試管口的導管不要伸入太長。(3)實驗完畢后,要先撤導管后熄燈。(4)要待試管冷卻后再把試管里的粉末倒在紙上觀察。現象:黑色的粉末變成光亮紅色;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化學方程式:(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動腦通過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化學問題的能力。)分析:還原反應: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奪去的反應。CuO發生還原反應,碳具有還原性。總結:單質碳具有還原性。應用:金屬的冶煉。(設計意圖:理論應用于實際,了解生活和生產中的問題。)(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四、課堂小結:五、作業:作業本:書本112頁第3、7題; 練習冊:61頁。五、板書設計:第六單元 單質碳的化學性質一、穩定性二、可燃性:三、還原性:教學反思:這節課主要是使用了新型的教學手段——微課教學,把微課引進教學課堂中去,整節課下來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這節課主要分為三個環節來展示單質碳的化學性質這一知識點,同時引入了兩個微課進行闡述。環節一:首先通過圖片展示,使學生深刻認識到碳的化學穩定性。同時適時地提出木質電線桿為什么要把埋在地下部分燒焦,從而把生活中常見的事物用化學知識解釋,拉近化學與生活的距離。從生活實際出發引課,認識到化學就在身邊,進一步認識“性質決定用途”。環節二:使用微課分析單質碳的化學性質——可燃性的探究。微課中詳細地用數字來分析碳在氧氣不足與充足的條件下的反應,可以化抽象為具體來理解這一知識點。大大地縮短了教學時間,而且學生的注意力會更加集中,使知識點更鞏固。因此,下面展示的兩個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學生會很好地運用剛才所學的知識解釋與得出反思。環節三:微課演示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實驗,探究單質碳的還原性。這個微課實驗是萬維教育的一個優秀的微課。微課里把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的實驗所要求掌握的實驗步驟、實驗不當帶來的后果與實驗現象分析都能詳細清晰地展現在學生眼前。雖然學生未直接參與到實驗中去,可卻能掌握整個實驗的過程。微課在教學課堂中確實能展現其優勢,打破了教師的滔滔不絕的授課,適當地從其他教師的角度出發,更加全面的提升知識點的開闊性。微課教學還能大大縮短了新授課的時間,使學生有更多的時間用于練習?;瘜W主要是精講多練,學生就能利用剛掌握的知識更好地完成練習,用所學知識解釋遇到的難題。微課雖然能提高教學效率,但是在選擇微課的時候一定要精心篩選微課的質量。我選擇的第一個微課——探究單質碳的可燃性,學生對微課里面的質量份數有點茫然,以至于有個別的學生糾結于此。其實這一可燃性的著重點在于兩個反應化學方程式,就顯得微課講得有點累贅。碳還原氧化銅實驗是本節課的重難點,若以后再上這節課可以讓學生分組進行討論實驗,注意操作的規范和實驗現象的描述。在習題方面還應該精心備課,使課堂結構更加精煉,設計針對性更強的練習,鞏固知識的掌握。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