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燃燒與滅火》教案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①知道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方法。②分析燃燒的現象,綜合認識燃燒的條件,培養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③由燃燒的條件和生活經驗,推想出適當的滅火方法,培養推理能力。過程與方法;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和分析,學習對事實進行分析得出結論的科學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①認識燃燒實質及其對生活生產的重大影響。②向學生進行防火安全教育,培養關注社會的意識。③使學生體會到:化學知識與生活的密切關系,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教學重點:燃燒的條件 、滅火的方法。教學難點:利用燃燒條件推理得出滅火的方法及原理。教法分析:1、引導探究法:2、多媒體輔助教學法:利用多媒體技術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減少板書,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動手、思考、討論,突出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學法指導:1、實驗探究法:通過實驗探究燃燒的條件,滅火的原理和方法,從探究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從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2、合作學習法:讓學生在討論交流中取長補短,培養學生的合作競爭意識。教學準備:500毫升燒杯兩個,大試管二支(帶橡皮塞),小試管,吸濾瓶,白磷,紅磷,一試管氧氣,碳酸鈉溶液,濃鹽酸,扇子,剪刀,細沙,蠟燭,濕毛巾,(12組)酒精燈,坩堝鉗,小木塊,煤塊,棉花,酒精,水,打火機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展示]篝火、煙火圖片。[講述]燃燒產生了火,我們認識化學就是從火開始的,火是光明的使者,火花是跳動的美,火星是流動的美。今天我們學習有關燃燒的知識。[展示課題]課題1 燃燒與滅火 思考這些屬于什么現象。(燃燒) 創設情境,讓學生以輕松愉快的心情去認識多姿多彩、與人類息息相關相關的化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完成教學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③)二、提出問題。 我們說水火不相融,觀看視頻:[展示]水下傳遞火炬視頻:2000年6月27日,一位澳大利亞海洋生物學家手持奧運會火炬3分鐘的水下火炬接力,奧運圣火首次照亮水下世界。 你有什么疑問?規范提出的問題:燃燒需具備什么條件? 學生觀看提出疑問三、作出猜想(燃燒需要的條件) [引導]學生根據已有知識作出一定猜想:(前面學過硫磺、木炭燃燒是硫磺、木炭與哪種物質發生了化學反應?) 可燃物放在空氣中就可以燃燒嗎?(需要點燃即要達到一定的溫度)引導學生歸納燃燒的條件。 猜想:(可能情況:有氧氣、可以燃燒的物質——可燃物)學生會回答:需要點燃 注重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讓他們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學的重要性,了解化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并逐步學會歸納簡單的化學問題。四、實驗探究討論交流得出結論 [學生實驗]請同學利用提供的實驗用品設計實驗證明你的猜想:(指定1至6組探究可燃物這一條件,7至12組探究要達到一定的溫度這一條件,藥品自選) [演示實驗]在1000mL的燒杯中注入熱水,并放入一小塊白磷。并用兩支大小相同的試管,分別裝入少量白磷和紅磷,塞上橡皮塞,[引導]試管中的白磷和紅磷都接觸了哪些物質?這個適合的溫度就是使物質燃燒的是低溫度叫著火點。展示一此常見物質的著火點,讓學生體會著火點是物質的固有屬性。[師生共同歸納]:燃燒的條件: ①可燃物,②氧氣③溫度達到著火點。(板書)利用多媒體展示火三角圖片 學生分組實驗。[觀察]實驗現象。[討論]1、試管中的白磷燃燒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燒的事實說明燃燒需要什么條件?[討論]2、試管中的白磷燃燒而紅磷不燃燒的事實說明燃燒還需要什么條件?(適合的溫度)[討論回答]燃燒需要條件,三個條件同時具備還是只需其一?[學生理解記憶]。 通過學生自己設計、動手實驗,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在實踐中促進了學生的發展。根據實際情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改進實驗,增強學生環保意識。通過分析實驗中燃燒現象,綜合認識燃燒的條件,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完成教學目標的過程與方法及知識與技能①②)利用多媒體生動形象地展示知識,便于學生更好地掌握。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五、應用知識解決問題 [提出問題]根據燃燒的條件,想想辦法,如何才能使水中的白磷燃燒?[演示實驗]將收集的一試管氧氣倒置于水中,罩住水中的白磷。 [觀察]滿足條件,白磷在水下可以燃燒。思考:本實驗與書中實驗相比,有何優點 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和嚴謹的思維方式,了解對比實驗在科學探究中的重要性。根據實際情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改進實驗,增強學生環保意識。生活中的燃燒現象很多(美麗的煙火、溫曖的篝火…),這些燃燒都有些什么共同的現象?[講解]燃燒(通常意義下)的概念:可燃物與空氣中的氧氣發生的一種發光、放熱的劇烈的氧化反應。 [討論]燃燒的共同現象、燃燒屬于什么反應?[閱讀教材]相關內容六、升華提高 [講述]人類運用燃燒,從愚昧走向文明,但如果燃燒利用不當,會給人類造成災難。[展示]火災視頻以及造成的損失統計。[板書]滅火的原理和方法(破壞燃燒的一個條件):①清除或隔離可燃物;②隔絕氧氣;③降低溫度到著火點以下利用多媒體將火三角的三條邊分別移走,從而滅火 [討論]根據燃燒的條件如何滅火?[歸納]滅火的原理和方法。 讓學生認識事物的雙面性,培養學生辨證的觀點(完成情感態度與價值觀①)由燃燒的條件和生活經驗,推想出適當的滅火方法,培養學生推理能力(完成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①)。讓學生形象地理解滅火的原理[展示]生活中的一些滅火措及其原理。并組織學生用不同的方法將燃著的蠟燭熄滅(提供部分用品) 學生可能用嘴吹、用砂子滅、用濕布蓋滅、用燒杯蓋滅等 通過討論解釋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滅火措施,理論聯系實際七、知識拓展 [演示]滅火器原理。介紹幾種滅火器。 [討論]生活中哪些物品可代替吸濾瓶和小試管。課后自制一個簡易滅火裝置。八、安全教育 防火重于滅火。[展示]一些逃生方法常見防火標志。 生活中如何防止火災的發生。如何逃生 [社會實踐]根據自己住宅及周邊環境特點,設計預防火災的方案(包括萬一發生火災時需采取的滅火和自救措施) 樹立防火安全意識,培養珍愛生命,關注社會的意識,加強社會責任感。鼓勵學生走出課堂提高自己的能力。(完成教學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②)九、小結及課堂練習 學生自己談收獲及疑惑完成課后作業。板書設計: 課題1、燃燒和滅火燃燒:可燃物與空氣中的氧氣發生的一種發光、放熱的劇烈的氧化反應。1、可燃物 1、清除或隔離可燃物燃燒 ————→ 2、有氧氣 ————→滅火 2、隔絕氧氣3、溫度達到著火點 3、降低溫度到可燃物的著火點以下缺少一個同時具備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