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性狀遺傳的物質基礎教學目標1.描述染色體、DNA和基因的關系;2.舉例說明生物體中染色體和基因的存在關系;3.利用已學過的知識嘗試解釋遺傳問題,在這一過程中進一步提高表達、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4.正確認識基因對生物性狀的控制,增強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1.染色體組成;染色體、DNA和基因的關系;2.說明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教學難點】染色體、DNA和基因的關系。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教師】課前要求學生帶一張自己的全家福照片,引導學生相互觀察全家福相片,提問:同學們哪些性狀像爸爸,哪些像媽媽?父母是把自己的眼睛、臉型這樣的性狀直接傳給孩子了嗎?如果不是,那傳下去的是什么呢?回憶學過的人的生殖,基因通過什么過程傳遞給子代?在基因傳遞的過程中,是什么作為“橋梁”來進行傳遞呢?【學生】相互觀察全家福相片,回憶所學知識,回答。【教師】展示精子與卵細胞結合的圖片,質疑:在有性生殖過程中,精子和卵細胞就是基因在親子代間傳遞的“橋梁”,那么成千上萬的基因是如何通過這座“橋梁”的呢 【學生】思考,帶著疑問進入新課的學習。二、講授新課1.DNA是遺傳信息的攜帶者【教師】精子和卵細胞都屬于生殖細胞,基因應該就存在于細胞之中,那么基因存在于細胞的什么位置呢?【學生】回憶細胞結構,回答問題。【教師】展示“展示細胞核中的染色體”圖。講述:科學家在研究細胞分裂時發現,細胞核內有許多能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這些物質被稱為染色體。【學生】觀察、傾聽。【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教材,說出染色體是由什么組成的?【學生】閱讀教材,說出染色體的組成:DNA和蛋白質。【教師】科學家通過實驗證實,起遺傳作用的是DNA分子,你是否能總結細胞核、染色體與DNA的關系?【學生】思考回答。【教師】小結并過渡:細胞核內有染色體,染色體中有遺傳物質DNA,那么基因是什么呢?它在哪里呢?【學生】閱讀教材,回答:基因在DNA分子上。【教師】提問:一個DNA分子中只有一個基因,還是有很多個基因?【學生】回答:每條染色體上一般只有一個DNA分子,一個DNA分子上包含多個基因。【教師】總結:可以說,DNA是遺傳信息的攜帶者,基因是包含遺傳信息的DNA片段。【教師】那么染色體在生物體內是怎樣存在的?課件展示幾種常見生物體細胞中染色體,引導學生認識,染色體通常是成對存在的。這些成對的染色體,一條來自父方,一條來自母方。【學生】觀察圖片,結合教材,認識到細胞中的染色體是成對存在的。2.基因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藍圖【教師】我們剛剛了解到,基因是控制性狀的基本單位,那么基因是怎樣控制生物性狀的呢?【學生】結合教材,總結:基因就是通過指導蛋白質的合成,來表達自己所包含的遺傳信息,從而控制生物個體的性狀表現的。【教師】生物體中的每個細胞所含有的遺傳物質相同嗎?這些遺傳信息都表達嗎?【學生】閱讀教材,回答。【教師】總結:由于我們身體中的每個細胞都來自同一個受精卵,因此每個細胞中應含有相同的遺傳物質。但并不是每個細胞中的每個基因都要將遺傳信息表達出來,不同部位和功能的細胞,能將遺傳信息表達出來的基因不同。【學生】聽講。【教師】基因控制生物性狀,所有性狀都受基因控制嗎?【學生】閱讀教材,了解有很多性狀表現是由遺傳物質和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教師】怎樣用圖示表示染色體、DNA和基因以及基因和性狀的關系?【學生】根據所學,嘗試用圖示表示染色體、DNA和基因以及基因和性狀的關系。【教師】評價、總結:課堂反饋1.下列有關人類基因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B )A.基因是遺傳物質中決定生物性狀的小單位B.基因都是成對存在的C.一對基因中,可能都是隱性的D.一對基因,一個來自父方,一個來自母方2.親代的遺傳物質傳遞給子代是通過( C )A.體細胞 B.受精卵 C.生殖細胞 D.胚胎3.人的體細胞中的每一對染色體( B )A.都來自父方 B.一條來自父方,一條來自母方C.都來自母方 D.有的來自父方,有的來自母方4.下列有關基因、DNA和染色體關系的敘述,錯誤的是( B )A.每條DNA分子上會有很多個基因 B.每條染色體上會有很多個DNA分子C.每條染色體上會有很多個蛋白質分子 D.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課堂小結教師與學生一起小結本節知識,學生邊講教師邊板書,或通過課件展示。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