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節 關注農村環境教學目標1.列舉農村環境存在的問題;2.列舉生態農業的主要特征。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列舉農村環境存在的問題。【教學難點】列舉生態農業的主要特征。課前準備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學生準備:預習本節內容。課前完成調查:“對比家鄉環境的昨天和今天”。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教師】課件展示舊農村、新農村圖片,講述:近年來農村經濟不斷發展,農村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但是農村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今天我們一起來關注農村環境。二、講授新課【教師】展示農田生態系統圖片,引導學生回憶農田生態系統的特點。【學生】回憶所學,回答。【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教材,了解農村的概念。【學生】閱讀教材,了解農村的概念。【教師】總結:農田生態系統是進行農業生產的場所,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口所聚居的地方就形成了農業村落,即農村。(一)生產活動會影響環境【教師】講述:我國各級政府和廣大農民在控制森林采伐量、植樹種草、退耕還林還草、建設生態農業示范區、建立自然保護區等方面做出了極大的努力,很多農村地區的環境質量也得到了較大的改觀。但也有一些不當的生產活動使得農村地區的環境出現了新的問題。如某些不易降解的農藥通過食物鏈的傳遞與積累,使處于食物鏈高位的物種遭受更大的毒害風險,直接威脅整個生態系統。那么,什么是生物富集,生物富集的原理是什么?【學生】回憶所學,回答。【教師】評價總結。(建議使用知識卡片:【生物世界】生物富集及其影響)【學生】閱讀卡片,認識生物富集的概念及其影響。【教師】引導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展示并總結課前關于“對比家鄉的昨天和今天”的調查結果和結論。【學生】展示調查結果及得出的結論。【教師】引導學生討論:1.“發展經濟必然要破壞環境”,這種說法對嗎? 2.為進一步美化家鄉環境,我們中學生應該力所能及地做些什么?【學生】討論,形成力所能及為家鄉環境做貢獻的意識。【教師】介紹農藥的危害:1.危害人類健康。在使用農藥過程中缺乏必要的防護,逆風施藥時飄散在空氣中的農藥可以從呼吸道直接進入體內,農藥灑在身體上可通過皮膚進入體內……農藥中毒事件時有發生。農產品中高毒農藥殘留量超標時也會造成食用者發生中毒事故。2.破壞生態平衡,威脅生物多樣性。農藥對害蟲與其天敵的毒殺是同時進行的,施用農藥后,殘存的害蟲仍可以農作物為食,重新繁殖起來,而以捕食害蟲為生的天敵,在害蟲未恢復大量繁殖以前,由于食物短缺,其生長將受到抑制。3.農藥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巨大。由于許多農藥在生產、運輸、銷售和使用過程中沒能做到有效的環境監督管理,各類嚴重的污染事故經常發生,給國民經濟造成巨大的損失。農產品中農藥殘留量超標,還影響到我國的國際信譽與進出口貿易。【學生】聽講并閱讀教材,認識加強農藥的環境監督刻不容緩。(二)生態農業能改善農村生態環境【教師】國內外的經驗表明,發展生態農業是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那么生態農業具備什么樣的特征呢?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分析討論某生態農業村的結構”相關內容,討論:1.輸入這個農業生態系統的總能量,來源于哪里? 2.在這個生態系統中,分解者分布在哪里?3.圖中處理秸稈和糞便的方式,有什么優點?4.這個村利用多余的肉、蛋、奶辦起一家食品加工廠,你認為應該如何處理下腳料?【學生】閱讀教材,討論、回答。【教師】展示其他生態農業的示意圖。(建議使用【教學圖片】生態農業示意圖)【學生】觀察圖片,加深對生態農業的認識。課堂反饋1.下列是關于農作物秸稈的利用觀點,不正確的是( A )A.在田間就地焚燒,秸稈灰還田,經濟合算B.可以作為造紙、纖維板的原材料C.鍘碎掩入田中,有機物緩慢分解,但仍有不少浪費D.沼氣發酵或飼喂牲畜后再作為肥料還田2.生態農業的突出特點是( C )A.能量可以循環利用B.可以不受太陽光的限制C.物質可以循環再生D.對農業害蟲進行綜合防治3.下面列舉的一些農民的做法中,你不認同的是哪一項( A )A.開采石頭,銷往外地B.在荒山上栽種果樹C.在山間溪流中進行網箱養魚D.建沼氣池,對牛、羊實行圈養,用人畜的糞便和飼料廢渣生產沼氣4.下列做法對于保護農田生態系統不利的是( C )①稻田放養蜘蛛 ②劇毒農藥治蟲 ③多施農家肥料 ④捕殺毒蛇 ⑤大面積單一種植 ⑥嚴禁捕捉青蛙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④⑤ D.①③⑥四、課堂小結【教師】和學生一起小結本節的知識,學生邊講教師邊板書,或通過課件展示。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