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單元 課題3 《元素》課時1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了解元素的概念,將對物質的宏觀組成與微觀結構的認識統一起來;(2)了解元素符號所表示的意義,學會元素符號的正確寫法,逐步記住一些常見的元素符號;(3)初步認識元素周期表,利用周期表查取一些簡單信息。2、過程與方法:通過對元素知識的探究學習,聯系生活和地殼中元素含量,讓學生體驗探究過程,培養歸納總結的能力。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合作學習,學會與人相處。通過對生活中一些物質所含元素含量的確定,養成更加關心社會,關心自然的好習慣。二、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重點:元素的概念、元素符號難點:利用元素周期表查取一些簡單信息2、 教學過程(課時1)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引入】通過從日常生活中的鈣片,高鈣奶等學生熟知的東西,提問引入所學內容-元素。對學生提問讓他們說出以前了解和學過的有關“元素”的知識?!净貞洝可弦还澱n我們學習了原子的構成,那原子是如何構成的呢?相對原子質量與質子數、中子數的關系如何 通過對上節課原子的構成及相對原子量的定義引出不同的碳原子,氧原子的相同之處,進行觀察分析得出元素的概念。【設置問題】什么是元素? 【小結】我們把具有相同核電荷數(即核內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叫做元素?!景鍟恳弧⒃囟x:具有相同核電荷數(即核內質子數)一類原子的總稱。【思考】怎樣區分鈣元素和鋅元素?【歸納】元素的種類是由核內質子數所決定的。也就是說質子數不同,元素的種類就不同。【思考】元素的種類是由什么決定的?【學生總結】元素的種類是由核內質子數決定的,也就是說質子數不同,元素的種類就不同。【板書】2.元素的特點同一類原子的總稱,宏觀概念元素只講種類,不將個數?!舅伎肌课覀冋f:水是由氧元素和氫元素組成的。那我換一種說法:水是由兩個氫元素和一個氧元素組成的。這后面一種說法對嗎?【思考】提出的問題:原子、分子、離子、物質與元素之間分別有什么關系?【板書】3.原子、分子、離子、物質與元素之間分別有什么關系【思考】分子由什么粒子構成?構成物質的粒子有哪些?【小結】【思考】元素與原子的區別? 【教師總結】表格分析【思考】化學反應前后分子,原子種類是否變化?物質種類,元素種類是否變化?【學生總結】 在化學反應中分子發生改變,而原子只是進行重新組合,沒有發生變化;元素的種類也沒有發生變化?!局R遷移】我們學習了元素的概念,知道元素是物質的基本成分。那我們的周圍的物質世界是由什么組成的呢?地殼中又含有哪些元素呢?【板書】4. 地殼中元素的含量【圖表展示】觀察圖表分析元素在生物細胞(包括人體中)中的含量分別是多少呢?【老師講解】通過比較地殼中元素含量的分布和生物細胞中元素含量的分布,我們就可以知道整個物質世界都是由元素組成的。只是不同種元素在不同的環境中它們的存在形式不盡相同,含量不盡相同而已。【板書】5.元素的分類(1)金屬元素(2)非金屬元素(3)稀有氣體元素 思考、討論。原子是由質子、中子以及核外電子構成的。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聆聽、記憶。記憶。核電荷數不一樣,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分子、原子和離子都能構成物質記憶學生討論活動。學生討論活動。在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幾種元素的順序為:氧、硅、鋁、鐵、鈣。在生物細胞中,含量最多的幾種元素的順序為:氧、碳、氫。 聯系實際生活,讓學生體會生活中處處充滿化學。知識回顧引導學生思考,學會討論總結,形成元素的概念。激發學習興趣,培養觀察、分析概括能力加深對元素概念的理解。提出疑問,讓學生自己思考,逐步探討,總結。加深學生對元素概念的認識在已有的語言知識基礎上,讓學生尋找規律,自主學習。加強對元素、原子概念的理解。從生活引入,便于學生理解。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中地殼中各物質的含量,拓展知識面。第三單元 課題3 《元素》課時1教學設計銀川五中 孫向軍物質分子原子構成構成構成分裂元素組成只講種類,不講個數既講種類,又講個數構成離子構成物質分子原子構成構成構成分裂元素組成只講種類,不講個數既講種類,又講個數構成離子構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