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七單元課 題 1: 燃 燒 和 滅 火(第一課時)一、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認識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2.了解化學與社會生活實際聯(lián)系。3.能設計和完成一些簡單的化學實驗。(2)、過程與方法1.通過實驗認識探究問題的方法;認識科學探究的意義和基本過程,進行初步的探究活動。2.通過活動和探究,體會對獲得的事實進行分析得出結(jié)論的科學方法。3.能主動與他人進行交流與討論,清楚表達自己的觀點。(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1.認識燃燒實質(zhì)、滅火的原理及其對生活產(chǎn)生重大影響;2.學生通過對火更深的認識,進一步增強了消防意識。學情分析:燃燒是生活中常見的現(xiàn)象,本課題從有關燃燒的圖畫引入,進一步探究燃燒的條件和滅火原理.二、教學重點 探究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 三、教學難點 利用燃燒條件和滅火原理解釋一些日常現(xiàn)象。四、教學過程【創(chuàng)設情境】:多媒體展示兩幅圖片,(1)快樂的篝火晚會(2)節(jié)日煙花教師通過引導學生觀看,分析,產(chǎn)生聯(lián)想。可見燃燒與人類的生活以及社會的發(fā)展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設問引入】:1、溫故知新:觀察鎂帶燃燒、鐵絲燃燒,硫粉燃燒有哪些共特征?學生舉手發(fā)言,教師充分肯定學生的發(fā)言,并進行總結(jié),將學生的思路引到燃燒的新問題上。2、什么是燃燒?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思考,讓學生根據(jù)剛才的總結(jié)歸納燃燒的定義以及燃燒有什么共同特征。【總結(jié)板書】1、燃燒是可燃物與氧氣發(fā)生的一種發(fā)光、放熱的劇烈的氧化反應。燃燒有什么共同特征(1)、可燃物(2)、發(fā)光、放熱(3)、劇烈的氧化反應【提問】生活中有許多燃燒現(xiàn)象,你能根據(jù)這些現(xiàn)象列舉一些使物質(zhì)燃燒的方法嗎?也就是燃燒有什么樣的條件呢?下面我們就來探究燃燒的條件。【教師演示】“燃燒條件”探究:現(xiàn)將教材中的實驗進行了改進,實驗步驟:在 一個大燒杯中放入一個帶有凹槽的橡皮塞,加入熱水淹沒橡皮塞,在凹槽內(nèi)放入一塊綠豆大小的白磷。分別在兩只試管中放入白磷和紅磷,塞上帶有小氣球的橡皮塞,同時放入熱水中。觀察現(xiàn)象。學生注意觀察實驗,其現(xiàn)象并分析。【討論與交流】(1)、 試管中的白磷燃燒,而試管中的紅磷不燃燒的事實,說明燃燒需要什么條件?(2)、試管中的白磷燃燒,而熱水中的白磷不燃燒,說明燃燒還需要什么條件?(3)、本來在熱水中不燃燒的白磷,而用大試管罩著后燃燒的事實,再次說明燃燒需要什么條件?【討論小結(jié)】教師對學生的發(fā)言進行歸納,引導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得出物質(zhì)燃燒的條件,與下列三要素有關:(1)、物質(zhì)具有可燃性(2)、與氧氣或空氣接觸(3)、達到燃燒所需的最低溫度(也叫著火點)的結(jié)論。教師重點講解著火點的概念,介紹幾種常見物質(zhì)的著火點,使學生了解物質(zhì)的基本性質(zhì)知識,并用大屏幕展示“火山角”的示意圖,使學生加深對燃燒條件的理解。【總結(jié)板書】2、燃燒的條件:(1)、可燃物(2)、氧氣(或空氣)(3)、達到著火點三個條件需要同時具備【設問過渡】 下面請同學們觀看圖片:永遠的傷痛。2014年香格里拉大火損失近2億人民幣,影響:242棟房屋被毀,逾2600人無家可歸。面對熊熊的火,當人民的生命和財產(chǎn)受到威脅的時候,我們首先想到的是滅火,那滅火的方法有哪些呢?【交流提高】下面是一些滅火的實例,試分析其滅火的原因:1、炒菜時油鍋中的油不慎著火,可用鍋蓋蓋滅或放入較多的蔬菜;2、堆放雜物的紙箱著火時,可用水澆滅;3、撲滅森林火災的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將大火蔓延路線前的一片樹木砍掉,形成隔離帶。學生討論交流滅火的方法,并總結(jié)滅火的原理。1、可燃物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與其他物品隔離2、與氧氣(或空氣)接觸 2、隔絕氧氣(或 空氣)3、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 3、使溫度降低到可燃物著火點以下燃燒三個條件是“缺一不可”的,破壞一個條件燃燒反應將停止。依據(jù)這個思路同學們是否有辦法使燃燒反應停止以達到滅火的目的【探究實驗1】“滅火方法”探究實驗:點燃3支蠟燭,在其中一支蠟燭上扣一個燒杯;將另兩支蠟燭分別放在兩個燒杯中,然后向一個燒杯中加適量碳酸鈉和稀鹽酸。蠟燭燃燒的現(xiàn)象有什么不同?請同學們用滅火的原理來分析。學生發(fā)言,教師總結(jié)。【探究實驗2】滅火器滅火原理【討論小結(jié)】教師對各同學的實驗方法歸納,引導學生得出滅火的方法和原理:(1)、可燃物與氧氣或空氣隔絕(2)、降低可燃物溫度到著火點以下(3)、隔離可燃物。教師重點幫助學生分析各種方法的原理,如吹氣、噴水、噴二氧化碳、剪燈芯等等方法的實際原理,以便學生更好地理解滅火的方法和原理。【總結(jié)板書】4、滅火的方法和原理:(1)、可燃物與氧氣或空氣隔絕 (窒息法)(2)、降低可燃物溫度到著火點以下 (冷卻法)(3)、隔離可燃物 (隔離法)【成語中的化學】釜底抽薪——缺少了燃燒條件之一——可燃物,因此不再燃燒。杯水車薪——水太少,不足以降溫到柴草的著火點以下,因此火不能熄滅。鉆木取火——升高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因此能燃燒。煽風點火——增加空氣的流通,增大氧氣的濃度,因此能燃燒。[小結(jié)]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可燃物與氧氣發(fā)生的一種發(fā)光、放熱的劇烈的氧化反應叫做燃燒。可燃物燃燒需要具備三個條件才能燃燒,且缺一不可。還學習了滅火的三個原理并應用于實際生活中。【課堂訓練】1 . 開辟防火帶是山林防火的一個措施。在樹林中間開辟通道(防火帶)的主要目的是 ( )A.降低著火點 B.隔絕空氣C.隔離可燃物 D.沿通道擴散濃煙2. 將點燃的火柴豎直向上,火柴不易繼續(xù)燃燒,其原因是 ( )A.火柴梗溫度達不到著火點B.火柴梗的著火點比火柴頭的高C.火柴梗潮濕,不易繼續(xù)燃燒D.火柴梗接觸氧氣少3.木柴燃燒時,常把木柴架空一些,目的是 ( )A.使熱量易散失B.使木柴著火點降低C.使木柴變成易燃物D.使木柴與氧氣充分接觸4. 1854年5月30日,英國戰(zhàn)艦“歐羅巴”的船艙里裝滿了供戰(zhàn)馬吃的草料,航行途中突然草料著火,整個戰(zhàn)艦瞬間變?yōu)榛鸷!t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草料艙沒有氧氣B.草料艙通風不好C.草料發(fā)生緩慢氧化積累了大量的熱D.草料溫度達到了草料的著火點5、三國演義中的“赤壁之戰(zhàn)”,曹操率領百萬水師乘船橫渡長江,聲勢浩大,卻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借”來的東風弄得大敗而逃。用燃燒三要素回答以下問題:A.周瑜使用了“火箭”射進連環(huán)木船上,“火箭”能使木船著火的原因是——B.起火后曹軍的部分船只逃脫,這些船沒有被燒的原因----C.孔明“借”來的東風不僅使火勢吹向曹營,還為燃燒提供了———— ,使火勢燒的更旺。【課后作業(yè)】課本P135練習與應用: 2、3、4、6【板書設計】第七單元 燃料及其利用課題1 燃燒和滅火一、燃燒1.可燃物與氧氣發(fā)生的一種發(fā)光、放熱的劇烈的氧化反應,叫做燃燒。(1)可燃物2.燃燒的條件 (2)氧氣(或空氣)(3)達到著火點二、滅火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與其他物品隔離2、隔絕氧氣(或空氣)3、使溫度降低到可燃物著火點以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