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九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走近物聯網一、教材體系項目設計設計智能溫室項目準備搭建溫室調試設備走近物聯網建造智能溫室編程控制遠程監控分析智能溫室項目揭開物聯網的面紗認識物聯網二、知識點1.學會分析智能溫室的應用需求。要實現遠程養護家中的水仙花,需要創造一個適宜水仙花生長的環境。光照、溫度、濕度、空氣和土壤是影響植物生長的五大要素,不同植物和植物生長的不同階段對于環境因素的喜好各不相同。能遠程監控水仙花的生長環境,包括土壤溫濕度、空氣溫濕度、光照度。能在土壤濕度低于50%時,進行自動澆灌:土壤濕度高于70%時,停止澆灌。能在空氣溫度低于10℃時,進行自動加熱:空氣溫度高于20℃時,停止加熱。每天保持10小時光照和適度通風。2.掌握智能溫室的設計方法。(1)搭建一個微型智能溫室,在其中部署空氣溫濕度傳感器、光照傳感器、土壤溫濕度傳感器。(2)對溫室中部署的各類傳感器進行設備調試,確保其能正確進行環境參數采集。(3)利用物聯網中控云平臺編程控制,實現智能溫室生物環境的監測。(4)通過云平臺,根據環境參數變化,遠程控制對智能溫室的自動澆灌、溫度調節、光照調節。3.了解智能溫室所需軟、硬件材料。(溫室種植箱、Arduino擴展板及連接線、土壤溫濕度傳感器、澆水水泵、DHT1lp溫濕度傳感器、加熱器、通風風扇、光照傳感器、植物補光燈、繼電器、Wi-Fi通信模組、mixy-arduino編程軟件、校園物聯云平臺)4.了解智能溫室的搭建方法。(搭建溫室主體結構、連接環境傳感器、連接繼電器、部署硬件設備)5.體驗軟、硬件設備互通調試和簡單的編程控制。6.體驗物聯網云服務平臺的編程配置。(編寫初始化程序、設置設備身份D、判斷是否有傳感器命令、執行繼電器主體函數:編寫傳感器程序,獲取空氣溫濕度、土壤濕度以及光照度并上傳:編寫繼電器整體程序)7.分析智能溫室項目的結構和特點。(智能溫室系統的基本結構:應用系統、數據處理與控制系統、網絡系統、感知系統。)8.了解物聯網及其特征和關鍵技術。(物聯網的概念: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loT)是指通過信息傳感設備,按約定的協議,將任何物體與網絡相連接,物體通過信息傳播媒介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管等功能。物聯網的特征:全面感知、可靠傳遞、智能處理。物聯網的關鍵技術:識別技術、傳感器技術、無線網絡技術、智能技術。)練習題一、單選題1、為了保證接入溫室的設備正常運行,計算機需安裝()可視化圖形編程平臺?A.mBlockB.Mind+C.MixlyD.mPython二、多選題1、()是影響植物生長的要素。A、光照B、溫度C、濕度D、空氣2、根據水仙花的養護條件,梳理溫室項目的實踐目標如下(。A、遠程監控B、自動澆灌C、自動加熱D、自動通風3、實施植物養護智能溫室項目,需要設計()項目實施步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