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1學年第二學期期末抽測七年級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試題卷10。歷史推論離不開對史實的正確解讀。下列史實與推論之間的邏輯關系正確的是(▲13.(10分)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中國古代的政治制度不斷發展完善。閱讀材料,回答問題選項史買推論溫馨提示:全卷分社會卷和法治卷;滿分100分(其中社會卷60分,法治卷40分);閉卷考試:清把答A589年,隋文帝統一全國結束了我國五代十國以來的分裂制據局面立和完善①制案做在答題卷上,做在試卷上無效。考試時問90分鐘。B75年,安祿山發動“安史之亂唐朝的國勢從此由盛轉衰中央:皇帝制設內閣帝處理內C1005年,渡淵之盟締結宋金對峙局面形成D歷史與社會卷清朝統治者實行“閉關鎖國”政策清朝滅亡的根本原因索朝西漢隋朝唐朝宋朝元朝明胡清朝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請選出各題中一個符合題意的正確選項,不選、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4小題,共40分)地方:縣制刺史制度四制度設立“②多選、錯選均不給分)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變1.我市某中學開展人文地理項目化學習,項目主要涉及“魚文化”、“海洋牧場”等,據此推斷該項目11.(10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請寫出年代尺中①②③④處的內容,(4分)化學習的主題是(▲2021年10月1日,作為中國館“海水稻”智慧農業展項一“袁(2)從中央和地方所填內容中各選一例并分別說明其設立的意義?(4分)A.耕海牧漁一日本B.水上都市一威尼斯C.沙漠綠洲-以色列D.稻作文化一河姆液隆平院士青島海水稻”,正式亮相“2020年迪拜世界博覽會”。(3)根據年代尺,請選擇一項符合中國封建社會皇權地位演變趨勢的示意圖(▲)(2分)2.以下各項對湄公河平原人們的精神生活影響最深的因素是(▲)(1)B為▲(海灣名稱),該海灣地區被稱為“世界▲(礦產名A.中國傳統文化B.稻作文化C.西方文化D.宗教文化稱)的寶庫”,H地與A地緯度相近,但年平均氣溫比A地▲(“高”3.莫斯科城市的交通不僅便利而且富有藝術特色,特別是(▲)或“低”),主要是因為H地▲。(4分)A,水上巴士B.地鐵C,飛機D.輪船(2)迪拜屬于▲氣候(氣候類型名稱),▲資源對該地區生產、生4.七年級(1)班的黑板報設計選定的主題是“唐朝的中外交往”,并擬了四個標題,下列選項不恰當的活有明顯的制約作用。(2分)是(▲)14.(10分)民族團結,國家統一,大勢所趨。閱讀材料,回答問題(3)迪拜為解決沙漠種植水稻灌溉用水問題,可以采取哪些措施?(4分)第11題圖亞洲部分區域圖A,唐太宗被尊奉為“天可汗B.。鑒真東渡宣揚中因文化材料一:管轄彰顯主權C.玄裝西行天修取經D.日本派遣唐使來華地區(朝代)新蹈(清朝)西藏(元朝)12.(10分)唐朝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的鼎盛時期,在當時的世界上聲名顯赫。閱讀材料,回答問題。臺灣(清朝)5。北宋時,“狀元登第,雖將兵數十萬,恢復幽薊,凱歌而還,獻捷太廟,其榮亦不能及矣”。這反明材料設置機構(職責)A(管轄整個新疆)B(掌管西藏軍民事務)C(求屬福建省)了當時玫府(▲)(1)請寫出表格中A、B、C的內容。(3分)A.重文輕武B.崇武抑文(2)我們可以用這些史事告訴調獨、藏獨和臺獨分子一個歷史結論:▲(2分C.委派文官主持軍務D.渴望收復生的地區材料二:文物見證歷史6.中國古代經濟重心不斷南移,最終完成于(▲)A.隋朝時期B.唐時期C.五代十國時期D.南宋時期7.有學者認為,古代絲綢之路不僅使中國的絲綢遠銷以羅馬為中心的地中海世界,更大的貢獻還在于溝通了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下列史實能佐證這一觀點的是(▲)第12題圖1唐開元年間形勢圖(741年)第12題圖2農業工具示意圖①中國指南針傳入朝鮮②羅馬的玻璃器皿等傳入中國(1)分別寫出圖1中都城A和圖2工具的名稱。(2分)③中國茶葉、瓷器等遠銷美洲④中國活字印刷等技術傳入歐洲圖1霍去病圖2文成公主入藏壁回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材料二:唐太宗見到新科進士們從金殿大門魚賞而出,興奮地說:“天下英雄,入吾投中矣。”8,歸納法是掌握歷史知識的重要方法。明清時期的階段特征可以歸納為(▲)(2)唐太宗的“英雄入吾彀中”是靠哪一制度保證的?該制度正式建立的標志是什么?(2分)材料三: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票米白,公私倉原俱豐實。一杜《憶告》9.美國《百科全書》這樣寫道:“15世紀初期的中國將領,幾乎于葡萄牙人乘船繞過非洲抵達印度一百(3)材料三記述的是康朝哪位阜帝?他在位期間,唐朝進入了品盛時期,指的是什么?(2分)圖3明長城圖4清代《避暑山莊》年前,就率領海軍對印度洋做過七次遠征。”文中的“中國將領”是(▲)A.玄類B.鑒真C.鄭和D.繼光(4)依據上述材料中的相關史實,說明“唐朝在當時的世界上聲名顯赫”。(4分)(3)根據材料二,歸納我國古代推動民族融合的不同方式。(2分)(4)以史為鑒,談談對當今我們處理民族關系有何啟示。(3分)七年級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試圈第1頁共6到七年級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試第2頁共6七年級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試愿第3頁共6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