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堿的性質研究——氫氧化鈉(第1課時)一、教學目標1. 知識與技能(1)掌握氫氧化鈉的物理性質,理解其潮解的原理及用途(2)掌握氫氧化鈉的化學性質,了解它的用途。(3)理解酸性氧化物的概念。2. 過程與方法(1)通過知識的聯系,增強學生比較、分析、歸納的能力。(2)通過實驗,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和觀察能力。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通過親自動手實驗,獲得親自參與探究的體驗,增強探究的興趣。二、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理解氫氧化鈉的化學性質教學難點:氫氧化鈉溶液和二氧化碳反應三、教學過程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復習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酸的性質,知道稀酸具有五條通性。同學們還記得是哪五條通性嗎?酸為什么會有通性呢?堿是否也具有通性呢?為什么?今天我們一起來探究堿的化學性質。 回憶酸的通性。酸都是由氫元素和酸根組成的堿也有通性,因為堿的組成也比較相似,含有氫氧根。 復習酸的通性,有助于類比學習堿的性質。和酸堿指示劑反應 氫氧化鈉使紫色石蕊變藍,無色酚酞變紅 學生回答 鞏固舊知識。和酸發生中和反應 前面我們學習了酸能和堿發生中和反應,生成鹽和水,請大家來寫幾個酸堿中和反應的方程式。注意:可溶性堿與酸反應需要借助于指示劑觀察反應的進行;不溶性堿能溶解于酸中,而且只會與酸反應。結論二:堿與酸發生中和反應生成鹽和水。 1、氫氧化鈉與鹽酸、硝酸的反應方程式:NaOH+HCl →NaCl+H2ONaOH+HNO3→NaNO3+H2O2、氫氧化鈉中和精制石油時過量的硫酸的反應方程式:2NaOH+H2SO4→Na2SO4+2H2O 復習酸堿中和,熟悉相關方程式。和酸性氧化物反應 金屬氧化物大都是堿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可能是什么氧化物呢?我們學過堿與非金屬氧化物的反應嗎?NaOH也能與CO2反應,大家根據石灰水與CO2反應的方程式,類比寫出NaOH與CO2反應的方程式。 回憶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的現象,反應的方程式:Ca(OH)2+ CO2→ CaCO3↓+H2O;2NaOH+CO2→Na2CO3+ H2O。 將已有知識納入新的認知結構。形成酸性氧化物的概念 酸性氧化物──能與堿反應生成鹽和水的氧化物叫做酸性氧化物。注意:大多數非金屬氧化物都屬于酸性氧化物,如:CO2、SO2、SO3 等;CO、 NO、 H2O等少部分非金屬氧化物不屬于酸性氧化物。硫酸工廠排放的尾氣里含有污染環境的二氧化硫,將尾氣通過氫氧化鈉溶液,可以大大減少二氧化硫的含量,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嘗試寫出NaOH與SO3、Ca(OH)2與SO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NaOH+SO2 → Na2SO3+ H2O;Ca(OH)2+ SO2→ CaSO3+H2O;2NaOH+SO3→Na2SO4+ H2O;結論三:堿與酸性氧化物反應生成鹽和水。 學習酸性氧化物的概念,知道堿能與酸性氧化物反應。演示NaOH與CO2的反應 演示教材P15的實驗:在充滿二氧化碳的錐形瓶中,加入少量氫氧化鈉濃溶液,迅速塞緊帶有玻璃管和氣球的橡皮塞,振錐形瓶。提問:小橡皮泡會逐漸漲大的原因是什么? 觀察實驗現象,討論原因:氫氧化鈉跟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二氧化碳氣體在反應中消耗了,集氣瓶中氣體壓強下降,空氣通過短玻管進入橡皮泡而使小橡皮泡膨脹。 觀察實驗現象,理解實驗原理。設計實驗方案 NaOH與CO2反應的產物Na2CO3也能溶于水,反應時觀察不到明顯的現象,怎么證明反應確實發生了呢?還有什么方法可以用來證明這個反應確實發生了呢?大家可以回憶一下前面學習過的證明NaOH溶液和鹽酸發生反應的實驗設計。 小組討論:①是否可以用酸堿指示劑?不可以,產物也顯堿性②能否驗證反應后的生成物?可以,碳酸鈉與鹽酸反應會產生氣泡。③利用壓強原理,還可以有哪些方法? 提高學生實驗設計能力。實驗探究堿與鹽的反應 在兩個試管中分別加入3毫升氯化銅溶液和氯化鐵溶液,觀察溶液各顯什么顏色。再分別加入1毫升NaOH溶液。化學方程式。2NaOH+CuCl2→Cu(OH)2↓+ 2NaCl 藍色溶液 藍色沉淀 3NaOH+FeCl3→Fe(OH)3↓+3NaCl棕黃色溶液 紅褐色沉淀 觀察試管里的顏色變化。寫出反應的 學習堿和鹽的反應。堿和鹽的反應歸納總結氫氧化鈉的化學性質 組織學生共同歸納氫氧化鈉的化學性質;1.與酸堿指示劑反應。2.與酸反應生成鹽和水。3.與酸性氧化物反應生成鹽和水。4.與某些鹽溶液反應生成新堿和新鹽。 師生互動,共同歸納氫氧化鈉的化學性質。 形成氫氧化鈉的化學性質的認知結構。思考與討論 固體NaOH長時間露置在空氣中,可能會發生哪些變化?應該怎樣保存固體氫氧化鈉? 氫氧化鈉不僅吸收空氣中的水分發生潮解,而且還能跟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起反應。密封保存。 創設情景,鞏固對NaOH物理、化學性質的掌握。實驗 展示一瓶氫氧化鈉固體,將氫氧化鈉固體溶于水,取一片氫氧化鈉固體置于表面皿中。 觀察實驗 將實驗獲得的感性認識歸納總結出來。總結NaOH的物理性質 氫氧化鈉的物理性質:(1)極易溶于水的白色固體,溶于水時放出大量的熱;(2)易吸收空氣中的水分而潮解,可作干燥劑(H2、O2、N2、CO等);有強烈的腐蝕性;俗名:燒堿、火堿、苛性鈉。 師生互動,共同總結NaOH的物理性質。 重點學習NaOH和的物理性質。四、板書設計堿的性質探究一、氫氧化鈉(一)、氫氧化鈉的化學性質1.與酸堿指示劑反應。使紫色石蕊變藍,無色酚酞變紅2.與酸反應生成鹽和水。NaOH+HCl →NaCl+H2ONaOH+HNO3→NaNO3+H2O2NaOH+H2SO4→Na2SO4+2H2O3.與酸性氧化物反應生成鹽和水。2NaOH+CO2→Na2CO3+ H2O。2NaOH+SO2 →Na2SO3+ H2O;2NaOH+SO3→Na2SO4+ H2O酸性氧化物:能與堿反應生成鹽和水的氧化物叫做酸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屬氧化物,非金屬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4.與某些鹽溶液反應生成新堿和新鹽2NaOH+CuCl2→Cu(OH)2↓+ 2NaCl藍色溶液 藍色沉淀3NaOH+FeCl3→Fe(OH)3↓+3NaCl棕黃色溶液 紅褐色沉淀(二)氫氧化鈉的物理性質(1)極易溶于水的白色固體,溶于水時放出大量的熱;(2)易吸收空氣中的水分而潮解,可作干燥劑(H2、O2、N2、CO等);有強烈的腐蝕性;俗名:燒堿、火堿、苛性鈉。五、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