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七單元 燃料及其利用課題1:《燃燒與滅火》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①認識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②知道防火和自救的常識,培養自護自救能力。③通過活動與探究,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合作與交流能力,在學生體驗科學探究過程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2、過程與方法:①通過活動與探究,學習對獲得的事實進行分析得出結論的科學方法。②學習運用比較、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信息并運用歸納、概括等方法對信息進行加工。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①認識燃燒可造福人類又會給人類帶來災害的事實,學會用辨證的觀點看問題。②通過認識燃燒條件和滅火原理,懂得一切事物均有規律,認識規律、掌握規律,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進展,避開災害,造福人類。③通過安全知識的學習,增強安全意識。二、教學重、難點:重點: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難點:通過實驗分析燃燒的條件,進而推導滅火的原理。三、教具準備:演示實驗用品:、裝水的燒杯、剪刀、帶橡皮塞的試管2支、紅磷、白磷、打火機、抹布、空燒杯2個、熱水、藥匙、鑷子、吸水紙、蠟燭2支學生實驗用品:火柴、玻璃棒、酒精燈、蠟燭、燒杯、石棉網、鑷子、煤塊四、教學過程:(一)創設情景、引入課題[投影1234] 一組燃燒場面的圖片1、教師介紹火的歷史2、教師介紹燃燒的作用。引入課題:火是人類文明的搖籃。火給我們帶來了美好的生活,但使用不當也會給人類帶來巨大的損失和災難。掌握燃燒的規律,用好火非常重要。這就是我們要學習的課題《燃燒與滅火》。板書課題:燃燒與滅火(二)復習舊知,明確概念問題1:燃燒現象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1、學生歸納燃燒的特征:發光、發熱、劇烈、有新物質生成。2、揭示燃燒的定義:[投影5] 燃燒是一種發光、放熱的劇烈的化學反應。3、設疑:在生活中我們常碰到以下的一些現象,如野炊時,要點燃篝火必須先要用紙片進行引燃;在燃燒過程中,如果樹枝壓得太緊,火容易熄滅;在熊熊燃燒的篝火下面,泥土卻“安然無恙”,不為火所動。我們如何來解釋上述現象?(三)實驗探究燃燒的條件【學生分組實驗】 分三個實驗來探究燃燒的條件。[投影6] 實驗內容及步驟:實驗1:分別在酒精燈上點燃木條和玻璃棒。實驗2:將直立于桌面上的兩支蠟燭點燃,其中的一支罩在玻璃杯下。實驗3:分別在酒精燈上點燃木條和煤塊。1、學生分組探究物質燃燒的條件,并將討論交流實驗現象和結論。2、評析實驗探究結論。3、介紹著火點:可燃物達到燃燒所需要的最低溫度。[投影789]通常狀況下一些常見物質的著火點及實驗討論交流物質 白磷 紅磷 木材 木炭 無煙煤著火點( ℃ ) 40 240 250-330 320-370 700-7504、小結燃燒的條件 (板書)[投影10] 燃燒的條件(1)可燃物(2)氧氣(或空氣)(3)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設疑:燃燒的發生,是否必須同時滿足這三個條件呢 【演示實驗】白磷、紅磷的燃燒對比實驗。學生觀看實驗過程,分析實驗現象,得出結論。利用“火三角”進一步加深印象、強調燃燒的三個條件缺一不可。5、知識應用:用所學的知識來解釋下面生活現象。在野炊時,我們常碰到以下的一些現象:(1)點燃篝火必須先要用紙片進行引燃。(2)在燃燒過程中,如果樹枝壓得太緊,火容易熄滅。(3)在熊熊燃燒的篝火下面,泥土卻“安然無恙”,不為火所動。你能解釋上述三種現象嗎?結論:(1)因為木材的著火點較高,先用紙片引燃使溫度達到其著火點。(2)樹枝壓得太緊,空氣不流通,缺少氧氣,火容易熄滅。(3)泥土不是可燃物,所以安然無恙。(四)引導分析,明確滅火的原理[引言] 燃燒能造福于人類,但燃燒失控引起火災就會給人類帶來災難。[投影11] 展示一組火災的圖片,引出學習內容。1、再次利用“火三角”,作承上啟下的小結,使學生明確:如果破壞了其中的一個條件,燃燒就不能發生,這樣就達到了滅火的目的。2、學生探究活動:熄滅蠟燭實驗學生討論交流后,學生代表上臺演示滅火方法并說明滅火原理。[投影12、13] 熄滅蠟燭實驗展示3、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在剛才熄滅蠟燭過程中,都運用了哪些滅火原理,并進行總結。4、歸納總結:滅火的原理及方法(板書)[投影14、15、16、17]①清除可燃物或隔離火源②隔絕氧氣(或空氣)③使溫度降低到著火點以下如果發生下列火患險情,你該怎樣處理?失火現象 滅火方法 滅火原理油鍋著火鄰居吸煙,不慎引燃被子森林草原著火 [投影18、19]練習(五)消防安全知識1、觀看短片,增強學生的防火意識,使學生掌握火災中的自救措施。2、 珍愛生命、防止火災、學會自救、遠離傷害。(六)總結反思問題: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的收獲、體會或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五、附板書設計:燃燒與滅火燃燒的條件(同時具備) 滅火的原理(破壞其一)1、可燃物 1、 清除可燃物2、氧氣(或空氣) 2、 隔絕氧氣(或空氣)3、溫度達到著火點 3、 使溫度降到可燃物的著火點以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