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動物的行為知識目標:1.描述各種動物行為。2.說出動物行為的類型。3.區別各種動物行為,明確動物行為對動物的作用。。能力目標:通過觀察圖片視頻、設計探究實驗和編寫小故事等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探究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了解動物行為,樹立正確利用和保護動物的態度和價值觀。教學重點、難點1.教學重點:觀察動物的幾種行為類型及各種行為對動物生存和種族延續的意義。2.教學難點:設計探究螞蟻覓食行為的方案。“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這是杜甫描寫的初春時節鳥類活動的場面。我們同學對周圍的動物世界也非常感興趣,進行了仔細觀察,他們又有哪些收獲呢?下面我們有請每組代表上臺展示觀察成果,其他同學認真聽講解,選出你認為最棒的講解員。他們介紹的都是動物行為嗎?那么什么是動物的行為呢 生活在不同環境中的動物,它們能對體內外環境的變化做出相應的反應,這些反應的表現形式就是動物的行為.所以他們介紹的不全是動物的行為。動物的行為具體說就是動物的各種姿態和動作,包括動物的爬行、走動、奔跑、跳躍、游水、飛行、滑翔和其他運動方式;還包括動物的取食、攻擊、防御、繁殖、遷徙過程中的各種動作;甚至動物的體態、體色、聲音等正常和異常的狀態也屬于動物的行為。動物的行為對動物的生存和發展有利。自然界千姿百態的動物行為又可分為哪些類型?請同學們先欣賞一段視頻,看一看視頻中出現了哪幾種動物行為?(覓食、爭斗、防御、繁殖、社群)分類的依據又是什么?觀察圖片,結合P71-P72頁信息庫內容小組討論這些行為屬于哪種類型、有什么特點、對動物的生存和發展有何意義、能不能再舉出其他的例子----一、覓食行為概念:是動物通過獨特方式獲取生存所需食物的行為。意義:覓食是本能,是動物生存的最基本的行為。動物的覓食行為是通過獨特的方式獲取生存所需食物的行為。當雄蛙和雄蟾蜍在一起以美妙的鳴聲向雌性求愛的時候,蝙蝠卻能分辨出是可食的青蛙還是不可食的蟾蜍。響尾蛇的紅外線感受器極其靈敏,能夠感知鳥或哺乳動物的準確位置。螞蟻是如何覓食的?你在生活中有沒有見過螞蟻覓食?什么食物最容易招來螞蟻?你覺得螞蟻是根據什么來選擇食物的呢? 那么事實上螞蟻是不是按照你想的這樣來覓食呢? 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探究一下這個問題。設計探究實驗探究“螞蟻覓食與食物氣味的關系”。指導學生設計實驗體現出探究實驗的“對照”思想。(附:“探究螞蟻覓食與食物氣味的關系)學生:各小組匯報討論結果,大家一起討論實驗設計是否合理。教師:安排學生課后將理論應用于實驗,大膽動手去做,邁向成功。二、爭斗行為教師:羚羊是草食動物,長犄角不是為了獲取食物,一旦受到猛獸追捕時,自衛的方式也只是奔跑。羚羊的長角原來是在繁殖期雄性個體之間用來爭奪雌性個體的。教師:你能否舉出其他攻擊行為的例子? 教師:對,這些都是動物的攻擊行為,動物的攻擊行為發生在什么動物之間? 學生:發生在同種動物不同個體之間。 教師:同種動物不同個體之間為什么會發生攻擊行為? 學生:為了爭奪食物、配偶或生存的領地。 教師:在動物界中,同種動物個體之間常常由于爭奪食物、配偶、領地或巢區而發生相互攻擊或戰斗。這種行為叫攻擊行為。(學生會提出諸如老鷹抓小雞、貓捉老鼠及蛇追人等動物的攻擊行為。)教師:動物的攻擊行為是指同種動物不同個體之間發生的攻擊或戰斗;不同種動物之間的攻擊則屬于捕食行為、防御行為或其他類型的行為。 教師:同種動物個體互相殘殺,對那種動物是有利還是有害呢? 學生齊答:有害。 教師:不完全對。同種動物爭斗的結果,對失敗的個體來說是有害的,失敗的個體總是體弱的、年老的或病殘的,戰勝的個體一定是體強的、健壯的。這樣可以提高種群的整體素質,對種群有利。概念:在動物界中,同種動物個體之間常常由于爭奪食物、配偶、領地或巢區而發生相互攻擊或戰斗,這種行為叫攻擊行為。爭斗的動物雙方很少受到傷害意義:對于動物維持個體生存和延續種族必不可少。三、防御行為動物除表現出主動的攻擊行為外,同時還具有保護自身、防御敵害的行為。概念:動物對付外來侵犯,保護自己或群體中其它個體的行為意義:對于動物維持個體生存和延續種族必不可少。四、繁殖行為概念:與動物繁殖有關的行為(包括求偶、占巢、交配、孵卵、哺育等)意義:使動物能夠產生大量的后代,使后代得到親代的良好照顧,提高動物幼體的成活率。有的動物單獨生活,有的動物集群生活。集群生活的動物又分為幾種類型,有的有首領或有職能的分工,這是一種有組織的群體生活。有的是一般的群聚,沒有首領也沒有分工,像蝗蟲、帶魚、麻雀等。五、社群行為蜜蜂是有益的昆蟲,它們過著群居生活。平時我們經常用“一窩蜂”這個詞來形容一大群人不正常地聚集在一起,亂哄哄的。我個人認為這樣形容不太準確,實際上,蜜蜂們在這個組織里分工合作,有條不紊,一點都不亂。因此,我們教材上把它們擬人化了,說它們,像我們人類一樣,過著社會性生活,稱為“社群”。動物的社群行為就是同種動物個體之間除生殖以外的各種聯系行為。具有社群行為的動物不是同一種的許多個體簡單的聚集,而是群體之間有明顯的分工合作,共同維持群體的生存和發展。概念:是動物群體內不同成員之間分工合作,共同維持群體的生活,它們具有一系列的動物社群行為。意義:社群行為使群體更好地適應環境,維持個體和種族的生存。視頻總結動物行為的類型教師:你覺得這些行為中哪個行為對動物最重要?學生:自由闡述自己的看法教師:不同的行為對動物起了不同的作用。動物的行為增強的動物對環境的適應性,對動物來說都十分重要。教師:在這個地球上許多動物和人類共同生存,你都知道它們的哪些故事呢?如果你是“它”,你會如何生存呢? 學生分組活動(三):選 擇 如果我是 (選擇你一種你喜愛的動物)“它”的生活小片段 (要求:融入一種或多種動物的行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