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學設計一、教學內容分析1.課標中的內容能結合實例說明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質和用途2.教材中的內容本節課主要介紹CO2的性質和用途。課程中安排了豐富的實驗,通過實驗探究推導出CO2的性質以及CO2在生產生活中的運用。學習本節課,不僅可以進一步強化學生學習化學的科學方法,還可以通過對“溫室效應”的了解,培養學生樹立保護環境的意識,真正做到“從生活到化學,從化學到社會”。二、教學對象分析? 1.學生已對氧氣性質有所掌握,實驗的基本技能得到發展,并且在前一節課已經學習過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所以本節課的難度不會很高。? 2.由于初三學生剛接觸化學不久,對化學尤其是化學實驗充滿興趣,但因為接觸化學的時間不長,所以實驗的動手和分析能力較弱,還沒具備自主的實驗探究能力,所以我采用以“教師引導,學生合作”的實驗探究模式,逐步培養學生的實驗觀察和分析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嚴謹的科學態度。三、教學設計思想從促進學生發展出發制定教學目標,全面考慮“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方面的課程目標;注重科學方法教育,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運用現代技術,發揮多媒體在教學中的功能。 本節課實驗較多,聯系生活和生產實際也較多,因此,我在設計時以雪碧飲料為學習主線,以探究過程、探究方法為學習暗線,將二氧化碳的性質等知識搭上了趣味、愉悅、競爭的載體,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體驗獲得知識的過程。為了使本課的知識點更加系統,最后將知識點從課堂抽取出來,讓學生從知識上、方法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上進行反思,從而使這節課的學習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總之,本節課充分體現新課標“從生活走進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這一教學宗旨。明 線 暗 線尋找二氧化碳 提出問題↓ ↓猜想:雪碧氣泡中含有CO2→CO2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猜 想↓ ↓雪碧氣泡中含有CO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進行實驗↓ ↓雪碧中含有碳酸→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 得出結論↓ ↓生活中的各種碳酸型飲料 循環上述步驟四、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目標?? 能說明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質和用途。溫室效應,關注社會和人類生存環境? 了解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作用及意義。了解自然界中的碳循環2.過程與方法目標?? 學會運用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信息。? 學會用歸納、概括等方法對信息進行加工。?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使學生掌握通過實驗來研究物質及其變化的科學方法。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讓學生明確“化學就在我們身邊”提高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興趣和能力?增強必須的環保意識。五、教學方法選擇1.實驗演示法? 2.實驗探究法 3.講解法教師演示實驗?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燒、二氧化碳與水反應,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實驗,二氧化碳水溶性實驗、二氧化碳與澄清石灰水的反應,實驗中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實驗現象,探究CO2的性質,再提煉總結二氧化碳的物化性質。4.問題討論法?整節課的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猜想和假設,通過討論完成探究實驗,從而掌握本節課的重難點。六、教學環境、教學媒體選擇設備?多媒體教室 , 外放音頻設備。1、教師實驗準備 制CO2裝置(附干燥裝置)、試管、試管架、酒精燈、鑷子、集氣瓶、紫色石蕊浸泡過的干燥小花、火柴、廢液瓶、白紙;石蕊試液、大理石、稀鹽酸。特殊用品:當地的各種碳酸型飲料各一瓶(如可口可樂、雪碧、健力寶等)2、學生分組實驗: (每組中心發言人1名,實驗演示員1~2名、實驗記錄員1名) 質地較軟的礦泉水瓶、實驗室制CO2裝置、試管、火柴、木條、水槽、氣球、錐形瓶、集氣瓶、廢物瓶、廢液瓶;雪碧飲料、稀鹽酸、大理石、水、澄清石灰水。(用品?澄清石灰水、一礦泉水瓶內充滿二氧化碳、紫色石蕊試液、蒸餾水、浸過石蕊試液的干燥小花每組三朵、每組三集氣瓶二氧化碳氣體、醋酸等。儀器?帶導管的單孔塞、燒杯(?250mL?)、鑷子、試管、噴壺等。 )七、教學重點、難點重點? CO2的性質及其應用。難點? 通過探究實驗,歸納CO2的化學性質。八、教學過程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謎語引課:同學們,我們先來猜一個謎語,有一種物質,農民伯伯說它是“植物糧食”;消防官兵贊美它是“滅火先鋒”;建筑師們卻稱它為“粉刷匠”;環境學家卻指責它是造成全球變暖的罪魁禍首,你們猜這種物質是什么呢?這一節課就讓我們來探究CO2的性質。 學生觀看二氧化碳用途錄像。 思考、回答:二氧化碳。 謎語導課,隱含化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避免了一開始就介紹理論知識可能會給學生學習帶來的不利情緒。[引入] 現在請同學們不利用化學反應而是從桌面提供的物質中尋找含CO2的物質。看哪個小組最先找到?尋找二氧化碳行動現在開始![板書]活動與探究一:雪碧汽泡中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學生積極尋找,并做出猜想,可能是雪碧飲料中含有二氧化碳。 利用學生的好勝心理,鼓勵學生競爭。[過渡] 大家都猜想雪碧中含有二氧化碳,但是我們化學講究用事實說話,請你們設計一個實驗來證明你們的猜想。 動手動腦,利用所學知識設計實驗并填寫實驗報告。 引導學生探究,激發探究欲望,激活學生思維。我看到大部分同學的實驗探究都已經完成了,現在我們就來交流一下。其它小組認真聽取并積極思考發言小組的意見。 學生上臺展示實驗生1:我們組是用燃著的木條放在雪碧瓶口,木條熄滅,說明雪碧中有二氧化碳。(個別同學暗暗點頭) 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不動聲色轉向生1組)你們認為呢? 生2:不對,不對,木條遇到氮氣也會熄滅。生1:噢,的確是這樣。我們的實驗錯了。 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學會用實驗來檢驗方案的可行性,學會分析實驗失敗的原因。[鼓勵] 不能說你們的實驗錯了,只是你們的實驗不能說明雪碧中含有二氧化碳這個問題,但是卻可以說明二氧化碳的什么性質呢? 學生齊答:二氧化碳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 適時的鼓勵可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其它組有什么方案嗎? 生3:我們組是打開雪碧瓶蓋,塞上導氣管,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振蕩,看到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說明雪碧中含有二氧化碳. 逐步得出正確方案[發現有個別組實驗不成功時] 遇到了什么問題嗎? 鼓勵學生:科學探究的過程并不是一帆風順的,愛迪生為了尋找合適的燈絲材料,對一千多種材料進行了大約六千次的實驗,有人就非常同情的說,你失敗了六千多次,而愛迪生卻說,不,應該說我知道了一千多種不適合做燈絲的材料。因此實驗探究需要有百折不撓的精神。希望這組同學在下面的探究中,繼續努力。 生4:我們的實驗失敗了。 關注學生,正確對待實驗探究中的失敗,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過渡] 經過實驗證明,我們知道了雪碧氣泡中含有CO2,大家利用的是二氧化碳的什么性質得出這一結論的呢? 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這一性質。 溫故知新,學會對同一現象從不同角度來分析,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板書]Ca(OH)2+CO2=CaCO3↓+H2O這個反應的原理是實驗室檢驗CO2氣體的方法。這一原理運用到生產生活中,你見過嗎? 裝過石灰水的玻璃瓶,放在空氣中,內壁會變白。石灰水在空氣中會有一層白膜。 理論聯系實際[引入] 科學探究是無止境的,下面讓我們開始新的征程:我們從雪碧氣泡中得到了CO2,說明CO2能溶于水,你還能設計其它的實驗來證明嗎? 對于探究過程中認真參與、踴躍發言并能迅速取得實驗結果的小組、個人給予表揚,以肯定他們實施方案的能力,表揚他們的團隊合作精神。 組內交流,設計方案。 組間交流,上臺展示本組方案,共同討論每個方案的可行性,得出較好的方案。 方案1:取一個質地較軟的塑料瓶,充滿CO2,加入約三分之一體積的水,立即旋緊瓶蓋,振蕩。塑料瓶變癟了。 方案2:充滿CO2的集氣瓶加入水,按緊玻璃片振蕩,將集氣瓶倒過來,玻璃片不會掉下來。 方案3:先在一支試管中充滿二氧化碳,然后將試管倒扣在水槽中,過一段時間,會看到試管中液面上升。方案4:充滿二氧化碳的錐形瓶,分液漏斗中裝的是水,這邊連接一個氣球,打開活塞,水進入錐形瓶,然后振蕩錐形瓶,會看到氣球變扁了。 探究逐步深入,難度逐漸加大,再明確提出探究的任務,把學生思維引入新的情境中。 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和展示的機會。 采取先設計多種方案之后,再交流展示,從而對方案進行反思、診斷、改進、補充完善的群體探究方式,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并使學生體驗到探究發現的樂趣。(舉著變癟的塑料瓶)①在上述實驗中,塑料瓶為什么會變癟?請說出你的理由。②哪位同學對上述理由提出質疑?③二氧化碳溶于水的過程中,是否發生化學變化了呢?[板書] 活動與探究三:二氧化碳溶于水的過程中,是否發生了化學反應? 進一步思考。 連續設問,讓學生的學習進一步深化,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多媒體播放我是變色龍——紫色石蕊自述。提出第三個探究任務。 指導學生交流、評價。板書:(2)二氧化碳與水反應CO2+H2O= H2CO3 觀看課件,明確紫色石蕊遇到酸性物質會變紅學生分組實驗[6-5]:將四朵小花放瓶中,觀察顏色變化集體交流分析對比得出正確結論 多媒體課件直觀形象,將枯燥的知識趣味化,便于學生理解記憶“對比、分析”是科學實驗的重要的方法。在教學中有意識的加以訓練,提高了學生的思維的廣度和深度提問:CO2溶于水反應生成了H2CO3,那么H2CO3能否經得起高溫的考驗呢?演示:將第四朵紅色小花小心放入干燥大試管中,放在酒精燈上微熱板書:H2CO3= CO2↑+H2O講述:生產汽水等碳酸飲料就是利用了CO2可溶于水這一性質。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大家自備的“可口可樂”“非常可樂”“雪碧”的標簽,看有沒有新的發現? 然后指導學生向飲料中滴加紫色石蕊試液。 認真觀察,分析原因,得出H2CO3不穩定,易分解的結論發現標簽上都有“碳酸飲料”四個字,演示實驗成功,異常興奮。 將小花放在酒精燈上直接加熱,容易燒黑,而放入試管中加熱,操作簡單,現象明顯。 可口可樂等飲料是學生司空見慣的東西,但碳酸飲料卻容易被忽視,再此處補充實驗,是對教學重點的再現,目的是讓學生學以致用,重點掌握。 教學素材的生活化,讓學生真切感受到化學就在我們身邊展示:可口可樂、非常可樂、雪碧同學們是否能設計一個實驗來證明這些飲料中有二氧化碳呢?指導學生設計有效方案:講述: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是因為CO2和Ca(OH)2反應生成了白色沉淀碳酸鈣的緣故板書:(3) CO2和Ca(OH)2反應CO2+ Ca(OH)2 = CaCO3↓+H2O 學生思考,提出設想,交流評價。方案1:打開可口可樂瓶蓋,將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蓋在瓶口。通過實驗證明自己的猜想方案二: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自己設計實驗,培養學生實驗探究能力物質的性質決定了物質的用途。那么CO2有哪些用途呢 請同學們閱讀教材P119—P120大屏幕顯示:CO2的用途[過渡]CO2的用途這么大,它對我們的生活和環境有沒有負面的影響呢?大屏幕顯示:漫畫 全球變暖 學生閱讀教材 進一步認識“溫室效應”使學生明確CO2 既對人類有益,也對人類生存環境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提問: 地球為什么會大聲喊救命?請同學們閱讀P120討論:談談溫室效應對環境的影響以及防止溫室效應進一步增強應采取什么措施?(見板書設計) 學生閱讀教材,思考,討論學生討論交流 培養學生用唯物辯證法的觀點,一分為二地看待事物,同時培養學生關注社會和人類生存環境的情感[小結]引導學生對本節內容進行梳理,歸納小結 學生通過對本節內容進行歸納、小結加深了理解和記憶 使學生在腦海中形成知識網絡九、板書設計物理性質:1.通常狀況下是無色無味氣體。2.密度比空氣大。3.可溶于水 化學性質:1既不能燃燒也不能支持燃燒2與水反應:CO2+H2O= H2CO33.與氫氧化鈣反應:CO2+ Ca(OH)2 = CaCO3↓+H2O功1.滅火2.作肥料3.光合作用4.作化工原料5.干冰作制冷劑和人工降雨 過: 溫室效應減緩措施:1.植樹造林,嚴禁亂砍濫伐2.使用新能源3.不使用一次性筷子4.雙面使用紙張學習評價設計1.通過活動表現評價學生的探究能力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活動與探究中,教師通過觀察學生們在參與探究活動中的積極性、實驗技能、記錄處理、交流表達等作出綜合評價,并給予鼓勵【表現性評價】探究內容儀器藥品實驗步驟實驗現象分析結論2.通過課堂紙筆練習評價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能認識自己的水平。【紙筆評價】1.國外試行用“汽水”(碳酸飲料)澆灌植物,它的作用是( )A.對植物的呼吸作用有利 B.加速光合作用的進行C.在植物上形成溫室 D.改良土壤2.可用同一化學原理解釋的現象是( )1 久置的石灰水,液面上出現一層硬殼狀薄膜2 為了適應石灰漿刷過的墻壁快點變干,在室內生一盆炭火,開始時墻壁反而更潮濕3 通過導管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氣,石灰水變渾濁4 向紫色石蕊試液中通入二氧化碳,試液變紅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③3.用實驗證明二氧化碳具有下列性質:(1)CO2的密度比空氣大。(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4.炎熱的夏季,你一定想喝一杯冰水解暑。某冷飲店出售一種特制的冰水,由服務員在水中加入一些雪狀的物質,該物質一放入水中立即冒出大量氣泡,很快就得到一杯清涼可口的冰水,飲用時有碳酸飲料的口感。(1)請你判斷雪狀的物質是____________。(2)請你設計兩個實驗分別驗證這種物質的成分。(注意按序號填寫答案)操作步驟 實驗現象方法一 ① ②方法二 ③ ④教學反思本課較好的完成了教學目標,在探究活動中,一步步引導學生認真完成實驗并做好記錄、觀察、思考,與同學交流,得出正確的結論。培養了學生的技能、科學態度和學習方法。CO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