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燃燒與滅火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 :認識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知道火災中的如何自救。2、過程與方法:學習運用比較、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知識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利用化學知識解釋生活問題,使學生對化學保持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增強日常生活中的防范災害的意識,并注意采取安全措施。教學重點難點:認識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以及火災中的自救。 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方法:實驗探究、 多媒體教學過程:1、 情景導入:(1)引言:火,讓愚昧化作文明,使黑暗趨向光明!火的發現和利用,改善了人的生存條件,并使人類變得聰明而強大,推動人類歷史向前發展。(2)圖片:人類利用火和火災的圖片二、新課授入:探究活動一:燃燒1 學生通過觀察圖片交流討論得出燃燒的特征。2 燃燒的定義:燃燒是可燃物與空氣中的氧氣發生的一種發光、放熱的劇烈的氧化反應。探究活動二:燃燒的條件設問:燃燒需要什么條件呢?1、探究活動:燃燒的條件1 實驗一:可燃物的探究2 實驗二:燃燒需要氧氣(或空氣)的探究3 實驗三:燃燒需要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可燃物燃燒所需的最低溫度)2、實驗記錄表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實驗分析 燃燒的條件1233、通過以上實驗總結:可燃物條件 氧氣(或空氣)達到著火點(燃燒所需的最低溫度)探究活動三:如何滅火?活動探究:滅火的原理1 實驗:點燃幾支蠟燭,讓學生采用不同的方法熄滅。2 圖片:生活中常見的滅火方法。3 學生討論總結滅火的原理。4 由此可知,要燃燒就得具備燃燒的三條件,三者缺一不可!5 總結:滅火原理清除或隔絕可燃物原理 隔絕空氣降溫至著火點以下探究活動四: 完成填表。三、課時總結:燃燒條件與滅火原理的對照:燃燒的條件是 滅火的原理與方法1、物質具有可燃性 1.隔離可燃物2、與氧氣充分接觸 2.隔絕氧氣3、溫度達到著火點 3.降溫到該物質的著火點以下。(需同時具備三個條件) (去掉其一即可)四、作業:135頁:1、2、3、4、6。五、板書設計:課題1 燃燒與滅火1、 燃燒2、 燃燒的條件3、 滅火的原理4、 火災中的逃生六、教學反思這節課,我最深的感受就是,讓學生作為課堂的主人,給學生留有探究的時間和空間,給學生有思考和感悟的機會,并讓他獲得成功的成就感,在學習中不僅獲得了知識,更重要的是擁有了學習的快樂!這才是一節好課關鍵!根據我對這個班的學情研究,我主要是從這幾個方面來解決三個層次的學生的學習的。1、實驗設計的選取,簡單易懂,并便于操作,這樣的小實驗一般來找差生參與,提高他的學習興趣,讓其有成功的喜悅。2、習題的選取有梯度,課堂練習是我校化學小組的重點研究課題,在我們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從中選取了難易不同,知識覆蓋面很全的習題對學生加以演練。我認為這樣的習題練習基本達到了課標要求。3、突破重難點教材的重點要做到心中有數,學生學習過程的難點更要提前預設,以往的教學經驗告訴我,學生在此段內容的學習有以下幾個地方容易知識混淆,理解出錯:(1)著火點的認識,不能物質的此點性質有清晰的了解。所以會在以后的學習中出現這樣說法上的錯誤,如:木材的著火點升高了,降低了煤塊的著火點。處理方法是專題演練,并在此處重點點撥,起到畫龍點晶的作用。(2)滅火方法和原理的混淆不清,這也是同學們容易混淆的部分,所以我對此塊專門設計的習題處理。(3)通過煤氣的泄露與失火,象同學講述這樣一個事實,知識需要縝密思維,而不是草草了事,更要在學習過程中做到認真讀題審題,而這種素質的建立和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們也充分考慮到了這一點,所以安排了這樣的一道典型習題。(4)照顧優等生,所以安排了一個質疑環節,因為提前預設到,本教材的燃燒定義,可能和前面教材氫氣在氯氣中燃燒的現象相沖突,這樣可能會在一些思維寬闊的學生頭腦中引起質疑,所以順勢拓展,講出這里的燃燒是狹義的燃燒,一般的燃燒,而不是廣義的燃燒。體會我們知識是有局限性的,不能鉆牛角尖。(5)學生安全意識的培養和理論聯系實際能力的培養。以上僅僅是我在設計此課題的想法,是否達到預期的效果,還要看以后的學習情況。不足之處,感覺還是不能照顧全面,習題還可再精選。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