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燃燒與滅火教學目標:1. 知道燃料燃燒的條件及著火點的概念。2. 通過分析燃燒與滅火的條件,形成對立統一的辯證觀點。3. 通過對燃燒條件探究實驗的分析,體驗完整的科學探究過程,學習根據實驗事實進行分析得出結論的科學方法。4. 通過人類對燃燒本質認識過程的回顧,體會燃燒這一化學變化對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重點和難點理解滅火的原理教學過程;引入:新聞:“鉆木取火”申報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成功。火的使用改變了人類的生活,對火的利用是人類支配自然力的偉大開端。火究竟是什么?如何正確認識燃燒現象和本質?這在人類發展的歷史上經過了漫長的時期。提供情境: 根據鉆木取火的過程,推測燃燒需要的條件。演示實驗: 白磷、紅磷燃燒學生討論:根據實驗現象得出可燃物燃燒所需的條件,并理解與氧氣接觸及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溫度必須同時存在。回顧:我們學過的物質中哪些是可燃物,他們燃燒時的現象有什么共同特點?小結:通常所說的燃燒是指可燃物與空氣中的氧氣發生的反應,是一種發光發熱的劇烈的氧化反應。過渡:根據資料顯示,早在200多萬年前人類就已經能夠利用火了,主要是通過燃燒將化學能轉化為熱能。提供資料:法國化學家拉瓦錫通過著名的鐘罩實驗,發現了空氣的組成之后,才逐步揭示了燃燒的本質。1. 燃燒時放出光和熱。2. 物體只有在氧氣存在時才能燃燒。3. 空氣是由兩種成分組成。物質在空氣中燃燒時,吸收了其中的氧,因而增重,所增加之重恰為其吸收的氧氣之重。之后,對燃燒的利用大大的進了一步。于二百年前英國發明了蒸汽機,實現了化學能到機械運動的轉化,人類對自然力的支配水平得到了空前的提高。演示實驗:鎂條在二氧化碳中的燃燒視頻實驗:鈉在氯氣中的燃燒討論:通過上述實驗對燃燒有何新的認識?完善燃燒的定義:具有劇烈的發光發熱現象的化學反應。過渡:我們研究燃燒的本質,是為了更好的讓燃燒在人類的控制中,更好的為人類服務。我們可以控制條件促進或者抑制燃燒的發生。學生討論:我們學過的物質中,什么物質可燃、什么物質易燃?可燃物燃燒的劇烈程度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可燃物本身的性質;氧氣的濃度;可燃物與氧氣的接觸面積小結:為了促進燃燒我們可以采取的措施:1. 提高氧氣濃度2. 增大燃料與空氣的接觸面積過渡:一旦我們對燃燒失去控制,就會引起火災討論:從可燃物燃燒的條件討論一般情況下如何滅火。應用:1.由于電線老化短路而發生火災。你會采用什么方法滅火?2. 炒菜時油鍋中的油不慎著火,如何處理?利用了什么原理?3. 做實驗時不慎碰倒酒精燈,酒精在桌面上燃燒起來。怎么辦?利用了什么原理?4. 森林發生火災。火勢迅速蔓延,最有效的滅火方法是什么?利用了什么原理?說明:最常見的滅火物質為水和二氧化碳,但在充分考慮使用時要考慮可燃物的性質。小結:目前能源和環境問題也是制約我們進一步發展的關鍵。在目前尚無理想的替代新能源的情況下,因此,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充分利用好燃燒化石燃料產生的熱量。小結:探究了可燃物的燃燒的本質及了解了控制燃燒的一般方法,也體驗到了燃燒給我們人類社會發展所做出的貢獻。但大量化石燃料的使用給我們帶來了嚴重的能源和環境問題。在目前尚無理想的替代新能源的情況下,因此,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充分利用好燃燒化石燃料產生的熱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