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分子教材以及學情分析:課程標準要求學生1.知道分子、原子、離子等是構成物質的微粒。2、能用微粒的觀點解釋某些現象,。教材分析:第一部分教材先讓學生思考為什么水和氧氣、氫氣的性質是不同的,引出由于它們構成的微粒不同。然后以圖片的形式形象的介紹了氫分子、水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第二部分:介紹了分子具有的性質:很小、不停的運動、分子之間有空隙。對于學生來說,已經在初二的物理學過分子的某些性質,同時在上節課系統學習了微粒的性質,所以對于分子的性質:很小、不停的運動,分子之間有空隙,學生是很容易理解的,本節課的重點放在讓學生真實的感覺到分子的存在;形象的了解它的小;從分子角度看,三態變化的變化實質;同種分子化學性質相同。并學會從分子的觀點來分析純凈物與混合物、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區別教學目標:1.從不斷縮小的奇異旅行,感受分子的客觀存在的事實,通過實物比例模型了解不同種物質是由不同種分子構成的。2.從所學知識歸納、整理、總結分子的基本性質。能用分子的觀點解釋某些現象3.以干冰等的實驗為情境,通過小組討論,進一步了解分子的性質。學會運用比較法研究物質間的異同。4.能夠應用所學知識,從分子角度區別混合物與純凈物、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5.學科觀念目標:不同種物質是由不同種分子構成的(分子的多樣性,區別于物 理學科所講解的分子)。教學重難點:1、認識分子的真實存在、分子的多樣性(因為看不到,所以很抽象。需要一些形象的模型加以建構。物理上講分子時多半以一個小球模型代替,忽視不同種物質是由不同種分子構成的,不同分子的形狀大小是不同的)。(重點)2、利用微觀的模擬進一步了解宏觀物質狀態的改變、體積的改變與分子之間空隙的改變(概念抽象,需要微觀模擬)(難點)3、同種分子化學性質相同,不同種分子化學性質不同。(概念抽象,要具體對比實驗加以具體說明)(難點)4、學會用分子的觀點來區別純凈物和混合物;區別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學以致用,加強對分子概念的建構)(重點)教學流程圖:教學階段 教學過程新課引入 →從不斷縮小的奇異旅行,感受分子的客觀存在的事實建立認識 → 學生感受分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不同物質由不同分子構成溫故知新 →學生從上節課所學的知識歸納、整理、總結分子的基本性質→教師展示干冰升華體積變大,酒精受熱體積變大,學生討論并從微觀角度解釋原因從而了解物質體積的改變、狀態的改變微觀上都與分子空隙的改變有關拓展學習 →干冰升華情境,讓學生建立“分子不能保持物質物理性質”的認識,引發學生提出問題:“分子能否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呢?”→學生結合“干冰與石灰水反應”、“向二氧化碳吹氣”“燃著的木條檢驗二氧化碳與氧氣的性質”的實驗,得出結論“同種分子化學性質相同,不同種分子化學性質不同”從而解釋為什么水不具有氫氣和氧氣的化學性質應用練習→應用分子的觀點區別純凈物和混合物;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課堂小結→激發學生對微觀世界探索的欲望教學過程教學階段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置意圖新課引入 【引入】老師的女兒最近迷上了一本書《神奇校車》,不知大家有沒有看過。今天老師想當一回書里的弗瑞思小姐,請大家也坐上一輛神奇的校車,讓我們不斷縮小,進行一次的神奇之旅。準備好了嗎?睜大眼睛,我們開始啦!你能清晰的看到人、手、手部皺紋細部、手上毛孔、皮膚保護組織、細胞、細胞核膜、染色體、螺旋狀結構的龐大DNA分子,今天我們到達的目的地是分子。 觀看10張圖片,每次放大100倍 用一個奇特 的旅程——從人體到極小的微觀粒子分子、原子,讓學生 感受到宏觀與微觀的變化,讓學生 感受到物質是由肉眼看 不到的微觀粒子構成的 客觀事實。新授建立對分子的認識 【講解】科學家用掃描隧道顯微鏡就看到了分子和原子的圖像。有了這些先進的儀器,就可以讓人們真真切切地知道,物質是由分子、原子、離子微小粒子構成的。這張是掃描隧道顯微鏡獲得的苯分子的圖像。有很多物質也是由分子構成的,像H2、H2O、CO2、O2、酒精等。 【展示】氫氣、氧氣、二氧化碳的比例模型。氫氣球中聚集著大量的氫分子,氫氣是由氫分子構成的.水滴中聚集大量水分子,水是有水分子構成。同理干冰是由二氧化碳構成的。【提問】各分子之間的形狀大小相同嗎?沒錯,化學中講的分子形狀已經不是物理上一個簡單的小球了。他們有各種不同的樣子,這些都是通過掃描隧道顯微鏡看到的分子的樣子。不同的物質由不同的分子構成。 【思考回答】不同 初步認識宏觀物質與分子的關系,初步建立分子模型,明確分子的種類很多,不同的物質是由不同分子構成的溫故知新分子的性質 【講解】分子是一種微粒,上節課我們介紹了微粒的性質,結合物理上的知識,你能說說分子有哪些性質嗎?并且要用實例或實驗加以說明。【板書】分子的基本性質分子很小分子在不停的運動分子之間有空隙【演示實驗】將品紅固體分別放入盛有熱水(左)和冷水(右)的燒杯中。 【回憶、交流】分子在不斷運動實例:聞到花香分子很小分子之間有空隙酒精與水混合體積減少【分組討論回答】現象:在熱水中,品紅很快擴散;在冷水中,品紅擴散較慢。最終都成為紅色、均一、穩定的液體。結論:1.分子在不停地運動著; 2.受熱時,分子能量增大,運動速率加快; 建立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通過歸納、總結、完善,幫助學生,認識有關分子的性質。并且讓學生初步從微粒的角度,運用分子的性質,分析具體的實驗現象新授三態變化的微觀實質 【展示】上課時放在扎口塑料袋內的干冰有什么變化嗎?【提問】塑料袋有沒有增加什么物質?分子的總數有沒有增加?體積為什么會膨脹?請從分子的角度分析干冰變成二氧化碳時分子的改變【flash】二氧化碳由固體到氣體轉變時分子空隙的變化的情況【提問】二氧化碳從固體到氣體狀態的改變與什么有關呢?【flash】酒精受熱體積變大微觀模擬 塑料袋明顯脹大,變鼓干冰變成二氧化碳時分子數、分子大小沒有改變,是分子的空隙變大導致的狀態的改變和體積變大酒精分子之間的空隙在變大,酒精分子的大小不變 加深對分子間隔的認識,了解間隔的變化會導致宏觀物質狀態的改變,體積的改變。新授同種分子化學性質相同 【提問】再探究一下這個塑料袋里的物質,請問:干冰和二氧化碳氣體各由什么分子構成?干冰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相同嗎?請舉例【講解】相同的分子對應的物質物理性質可以是不同,因為分子間的間隔不同。相同的分子化學性質相同嗎?【提問】那不同種分子化學性質相同嗎?【觀察與思考】老師面前有一瓶是氧氣、另一瓶是二氧化碳,構成物質的分子是否相同,它們的化學性質是否相同,請舉出實驗事實說明。【板書】同種分子化學性質相同,不同種分子化學性質不同。【講解】分子構成的物質是,由分子來保持該物質的化學性質的【提問】從分子觀點請解釋為什么水不具有氧氣和氫氣的化學性質? 【思考、回答】都是二氧化碳分子物理性質不相同。如狀態不同,顏色不同,密度不同【活動與探究】1、在放有一塊干冰的小燒杯里到40ml澄清石灰水,振蕩,將燒杯中少量液體倒出,觀察現象2、在另一只試管里倒2ml石灰水,拿一個導管向里面吹氣至有明顯現象。3、對比兩只試管中石灰水的變化情況【觀察、回答】兩只試管中石灰水均變渾濁【結論】相同種分子化學性質相同。【觀察、思考、回答】氧氣中木條燃燒更旺,二氧化碳中木條熄滅說明不同種分子化學性質不同【解釋】水是由水分子構成的,氧氣是由氧分子構成的,氫氣是由氫分子構成的,由于分子不同,所以對應的物質的化學性質就不同。 以具體的宏觀事實為問題情境,引發學生思考、提問。結合具體化學反應,通過學生討論,使學生對分子的性質有了進一步具體的認識。幫助學生初次建立分子觀應用用分子的觀點來看物質與變化 【提問】你能用分子的觀點區分一下純凈物和混合物嗎?請用學過的知識區別糖水、冰水屬于純凈物還是混合物的糖水、冰水中有些什么分子,你能用分子的觀點區分一下純凈物和混合物嗎?大家分小組討論一下。【練習】【提問】你能通過水蒸發生成水蒸氣以及水分解生成氫氣和氧氣兩個變化用分子的觀點區分一下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嗎?【總結】請大家說說看今天你學到哪些知識? 【思考、討論、回答】糖水屬于混合物,冰水屬于純凈物由一種分子構成的是純凈物,有兩種或兩種以上分子構成的是混合物。【思考、討論、回答】物理變化沒有新分子生成。化學變化有新分子生成【學生小結】 初步學會用分子的觀點解釋宏觀現象的原因,并獲得結論。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做了一次奇特的旅行,終點是肉眼難見的微觀世界,這是我們第一次與微觀世界親密接觸,初次感受宏觀與微觀、現象與本質的關系。今天它只是一個開始!下節課中我們將跟隨科學家道爾頓、盧瑟福等一起去探尋分子中更小的微粒原子的奧秘。 傾聽與思考觀看圖片 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為學生進一步認識微觀粒子,發展微粒觀打下基礎。教學設計反思:我覺得本堂課的最大亮點在創新設計干冰的兩個實驗:(1)把干冰扎在一個癟的塑料袋中,當它升華變成二氧化碳時,塑料袋脹大,讓學生很形象看到宏觀物體在三態變化時,體積的改變,同時證明同種分子物理性質不同。(2)再用干冰放入燒杯中并倒入澄清石灰水,為了讓現象明顯,振蕩后把少量液體倒在小試管里,然后在另一個小試管倒同樣的石灰水,然后吹氣,觀察到相同的石灰水變渾濁的現象,來證明同種分子化學性質相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