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質和用途2.通過二氧化碳性質的探究活動,初步認識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提出自己的觀點,進行探究活動。3.通過實驗探究,親自參與到探究活動中,從而獲得成功的喜悅和對化學學習的持續興趣。4.培養學生科學的態度,對二氧化碳存在辯證理解,幫助學生樹立應一分為二的科學觀念看待問題的方法。教學重點: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教學難點:二氧化碳與水反應教學準備:階梯蠟燭、燒杯、集氣瓶、火柴、塑料瓶、酒精燈、試管、導管、等石蕊試液、澄清石灰水、碳酸飲料、稀醋酸、水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演示實驗】打開一瓶碳酸飲料【提問】你看到了什么?你認為它是什么氣體?能否設計一個實驗來驗證你的猜想呢?【演示實驗】根據學生的設計方案進行實驗。【提問】在檢驗二氧化碳過程中,發生了什么變化?說明二氧化碳有什么性質?【過渡】你對二氧化碳還有哪些了解?【板書】根據學生回答板書【引入課題】看來大家對二氧化碳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我們在通過實驗進一步認識它。二、合作探究【提問】 你們知道的二氧化碳的性質中,哪些是已經做過實驗親自驗證并非常確定的,哪些只是由別人告訴你的?【展示】一瓶二氧化碳氣體,并請學生觀察和聞氣味,簡述正確聞氣體的方法。【探究活動1——教師演示】向有兩支高矮不同蠟燭的燒杯中傾倒二氧化碳氣體【提問】你看到了什么?此實驗說明了什么?【探究活動2——學生實驗】分別向空氣、收集滿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加入約1/2體積的水,立即旋緊瓶蓋,振蕩。【提問】你看到了什么?此實驗說明了什么?【提問】根據上述兩個實驗的設計意圖,你們還能設計一些其他的實驗來證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能溶于水嗎?【探究活動3——學生實驗】取等量的水和溶有二氧化碳的水于兩支試管中,分別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提問】你看到了什么?到底是什么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了呢?【學生猜想】可能是水、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的生成物【學生實驗】老師為每組學生提供兩瓶二氧化碳氣體和干燥的紫色石蕊小花,請大家通過實驗來證明是什么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把你觀察到的實驗現象填寫在教材的表格中。【討論】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的物質是什么呢?【教師演示】向干燥的紫色石蕊小花噴灑稀醋酸【提問】你觀察到什么現象?你能得出什么結論?【小結】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我們在提出是什么物質使石蕊溶液變紅后,進行了猜想與假設,然后通過實驗驗證,最后得出結論,這就是我們進行實驗探究的一般過程。【演示實驗】將變紅的石蕊溶液加熱【提問】你觀察到什么現象?你能得出什么結論?能寫出這個反映的化學方程式嗎?【探究活動4】新聞事件因為快要入冬需要儲存冬菜,一位農民在整理地窖時暈倒在地窖中,幸虧被及時發現送入醫院搶救。【提問】二氧化碳本身沒毒,你知道二氧化碳為什么會對人體造成這些影響嗎?【板書】不供給呼吸【提問】你能設計一個實驗人是否安全進入一個久未開啟的菜窖嗎?【播放視頻】“干冰”的汽化,介紹“干冰”的性質。【總結】根據二氧化碳的性質推斷二氧化碳的用途【播放視頻】溫室效應的危害讓學生建立環保的觀念【教師小結】二氧化碳是一把“雙刃劍”,它既可以造福于人類,又會因“溫室效應”的加劇給人類帶來災難,所以利用好、控制好二氧化碳是人類永恒的話題。三、小結請同學們展開想象的翅膀,把有關我們學習二氧化碳的知識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