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質量守恒定律》教學設計(第1課時)一、教學內容分析1.課標中的內容認識質量守恒定律,能說明常見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系,用微粒的觀點對質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釋。2.教材中的內容教材不是從定義出發,把質量守恒定律強加給學生,而是首先提出在化學反應中反應物的質量與生成物的質量之間存在什么關系的問題,讓學生思考,然后通過作出假設、實驗探究,交流討論,得出結論等科學探究方法,設計并實施一些實驗方案,指導學生觀察、思索,使學生從自己親身觀察到的事實中,經過思考,得到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這一規律,然后教材又給出蠟燭燃燒前后質量的測定,鎂條燃燒前后質量的測定這兩個實驗方案,讓學生比較前后質量變化情況,并分析發生變化的原因,進而較深刻地認識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系。二、教學設計思想從促進學生發展出發制訂教學目標,全面考慮“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方面的課程目標;注重科學方法教育,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發揮多媒體的教學功能。【知識與技能】通過實驗測定,使學生理解質量守恒定律的原因。【過程與方法】初步培養學生應用實驗方法來定量研究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培養學生由感性到理性,由個別到一般的認識方法。三、教學重、難點對質量守恒定律涵義的理解和運用。四、教學方法實驗探究,講練結合五、實驗準備學生分組實驗:1.【儀器】托盤天平、小燒杯、鑷子、砂紙等。【藥品】鐵釘、CuSO4溶液等。2.【儀器】托盤天平、滴瓶等。【藥品】氫氧化鈉溶液、CuSO4溶液等。3.【儀器】托盤天平、小燒杯、吸管等。【藥品】澄清的石灰水等。【復習過渡】請寫出白磷燃燒和電解水的文字表達式。【問題質疑】文字表達式能告訴我們哪些涵義?反應物的質量和生成物的質量之間存在什么關系嗎?【演示實驗】白磷燃燒前后質量測定。設計實驗方案:在底部鋪有細沙的錐形瓶中,放入一小堆干燥的白磷。在錐形瓶口的橡膠塞上安裝一根玻璃管,在其上端系牢一個小氣球(為什么要這樣做?)并使玻璃管下端能與白磷接觸。將組裝好的錐形瓶玻璃管放在托盤天平上用砝碼平衡,記錄所稱的質量M1。然后,取下錐形瓶,放到酒精燈上墊加石棉網加熱,引燃白磷(這樣改進有何好處?)。待錐形瓶冷卻(為什么?)后,重新放到托盤天平上,記錄所稱質量M2。【實驗現象】請同學描述觀察到的實驗現象。【實驗小結】化學反應前后,質量相等。【實驗推理】反應前:M錐形瓶+M細沙+M白磷+M瓶內氧氣+M瓶內其它氣體+M玻璃管+M氣球= 反應后:M錐形瓶+M細沙+M剩余白磷+M五氧化二磷+M瓶內其它氣體+M玻璃管+M氣球【實驗結論】反應物總質量 = 生成物總質量。【提出問題】化學反應中,“反應物的總質量等于生成物的總質量”的結論是否具有普遍意義呢?六、教學過程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一)引言:通過文字表達式可以表示出物質發生化學變化,那么反應的內部實質是什么呢?質量又是如何變化的呢? 積極思考,產生了強烈的學習興趣 激發學習興趣和探索知識的欲望(二)提出問題:化學反應的特征是生成了其他物質,例如:紅磷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了五氧化二磷,那么生成物的質量與反應物的質量之和有什么時候關系呢? 產生猜想,出現不同的想法 引導學生從量的方面來進行研究(三)實驗探究1、提出假設若反應物與生成物之間的質量有變化,則可能有幾種情況?2、制定方案方案一白磷燃燒前后質量的測定,播放視頻共同分析,方案二(分組實驗)鐵釘與硫酸銅溶液反應前后質量的測定分組實驗:巡回檢查、指導,發現問題,及時糾正。3、指導實驗適時指導學生完成實驗4、收集數據5、歸納小結屏幕顯示:質量守恒定律 分組討論,交流得出有如下三種情況①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②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③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分工、合作設計實驗方案、動手實驗觀察實驗現象進行討論、歸納、完成表格(表格見后)分析實驗現象和實驗數據,試著總結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質量的變化規律。體會、記憶定律內容 了解科學探究的方法培養學生團隊精神培養學生研究問題的科學方法和嚴謹求實和科學品質 初步記住定律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問題討論]為什么參加化學反應前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化學反應后生成各物質的質量總和呢[演示]有關“化學變化中分子被破壞,原子重新組合成其他物質的分子”的動畫課件。[小結] 電解水的微觀模擬演示原子的種類不變 原子的數目不變 質量守恒 原子的質量不變 6、反思評價[演示]實驗1、2實驗1改為:鹽酸與碳酸鈉粉末反應前、后以及反應后并刺破汽球質量的測定[討論]在封閉體系中發生的化學反應,沒有物質逸散到空氣中,而在開放體系中發生的化學反應常會有生成的氣體逸散到空氣中,分析是否與質量守恒定律相矛盾? [小結]所有的化學反應都符合質量守恒定律 猜想、討論出現思維困惑,產生新的學習期待觀看動畫演示,思考化學反應的微觀實質記憶“三個不變”學生閱讀教材P92頁觀察現象,分析原因,討論思考 再次設疑啟發學生深入思考通過形象的分析,使學生的思維由宏觀到微觀,從現象對本質深入思考,學會研究問題的科學方法。掌握質量守恒定律的本質原因激發學習興趣,為后面的學習作準備加強對定律的理解使學生對開放體系的化學反應也能遵守質量守恒定律有更直觀的理解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四)練習1、參加反應的各物質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質量總和,是因為( )A、反應后物質的種類沒有變化 B、反應后原來的種類沒有變化 C、反應后原子的種類、數目和質量沒有變化 D、反應后分子的種類、數目和質量沒有變化 2、現有化學反應A+B=C,若mgA和ngB在一定條件下充分反應,生成C的質量是( )A、等于(m+n)g B、小于(m+n)g C、大于(m+n)g D、不大于(m+n)g3、小明在練習制作“糖葫蘆”時,在給蔗糖加熱時產生了炭黑和水(整個過程密閉),這一事實說明了( )A、蔗糖是由炭黑和水組成的純凈物 B、蔗糖是炭黑和水組成的混合物 C、蔗糖分子是由碳元素和水分子組成的 D、蔗糖是由碳、氫、氧元素組成的4、下列各組物質,在敞口容器里發生反應,容器內物質的總質量在反應前后不變的是( )A、鎂條放入鹽酸中 B、高錳酸鉀固體受熱分解 C、硫酸銅溶液加入氫氧化鈉溶液 D、在空氣中加熱銅粉5、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鐵絲在氧氣中空氣燃燒后生成的質量為( )A、大于鐵絲質量 B、小于鐵絲質量 C、等于鐵絲質量 D、可能等于鐵絲質量(五)歸納總結 獨立完成,自查知識掌握情況,并分小組互相檢查歸納,小結1、質量守恒定律是指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2、化學反應的過程,就是參加反應的各物質(反應物)的原子重新組合生成其他物質(生成物)的過程。在化學反應中,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沒有改變,數目沒有增減,原子的質量也沒有改變 及時反饋,使學生掌握質量守恒定律及運用形成較完整的知識體系七、教學反思該課較好地完成了教學目標,在活動與探究中,引導學生認真完成實驗和做好結果記錄,對實驗現象進行思索歸納,并與同學、教師進行交流和討論,得出結論。這些實踐活動不但有利于學生獲得知識技能,也培養了學生認真扎實的科學態度和科學探索的學習方法。本節課對演示實驗1的改進,使學生對封閉體系和開放體系中的化學反應都能遵守質量守恒定律有了更直觀的理解,使認識更加深刻,效果較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