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新人教(2019)生物必修2同步學案3.3 DNA的復制一、對DNA復制的推測及DNA半保留復制的實驗證據1.對DNA復制的推測(1)半保留復制①提出者:沃森和克里克。②觀點:DNA復制方式為半保留復制。③內容:DNA復制時,DNA雙螺旋解開,互補的堿基之間的氫鍵斷裂。解開的兩條單鏈分別作為復制的模板,游離的脫氧核苷酸根據堿基互補配對原則,通過形成氫鍵,結合到作為模板的單鏈上。④結果:新合成的每個DNA分子中,都保留了原來DNA分子中的一條鏈。(2)全保留復制概念:指DNA復制以DNA雙鏈為模板,子代DNA的雙鏈都是新合成的。2.DNA半保留復制的實驗證據(1)實驗方法:同位素標記技術和離心技術。(2)實驗原理:只含15N的DNA密度大,只含14N的DNA密度小,一條鏈含14N、一條鏈含15N的雙鏈DNA密度居中。(3)實驗假設:DNA分子以半保留的方式復制。(4)實驗結果預期:離心后應出現三條DNA帶。①重帶(密度最大):兩條鏈都為15N標記的親代雙鏈DNA。②中帶(密度居中):一條鏈為14N標記,另一條鏈為15N標記的子代雙鏈DNA。③輕帶(密度最小):兩條鏈都為14N標記的子代雙鏈DNA。(5)實驗過程(6)結果分析①立即取出:提取DNA→離心→全部是重帶。②細胞分裂一次(即細菌繁殖一代)取出:提取DNA→離心→全部是中帶。③細胞再分裂一次(即細菌繁殖兩代)取出:提取DNA→離心→1/2位于中帶、1/2位于輕帶。(7)實驗結論:DNA復制是以半保留的方式進行的。(1)沃森和克里克以大腸桿菌為材料,運用同位素標記技術證明DNA復制方式是半保留復制( )(2)證明DNA為半保留復制的研究過程中運用了假說—演繹法( )答案 (1)× (2)√科學家在研究DNA的復制方式時,提出了兩種復制模式:全保留復制和半保留復制(如圖所示):請據圖回答問題:(1)用什么技術區分來自模板DNA的母鏈與新合成的DNA子鏈?提示 同位素標記技術。(2)如何測定子代DNA帶有同位素的情況?提示 對DNA進行離心,觀察其在離心管中的分布。(3)若DNA復制的方式為全保留復制,上述實驗結果會是怎樣?提示 ①親代大腸桿菌:提取DNA→離心→全部是重帶。②繁殖一代后取出:提取DNA→離心→1/2重帶、1/2輕帶。③繁殖兩代后取出:提取DNA→離心→1/4重帶、3/4輕帶。二、DNA復制的過程1.DNA復制的概念:以親代DNA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過程。2.發生時期:在真核生物中,這一過程是在細胞分裂前的間期,隨著染色體的復制而完成的。3.過程4.結果:一個DNA分子形成了兩個完全相同的DNA分子。5.特點(1)邊解旋邊復制。(2)半保留復制。6.準確復制的原因(1)DNA獨特的雙螺旋結構,為復制提供了精確的模板。(2)通過堿基互補配對,保證了復制能夠準確地進行。7.意義:DNA通過復制,將遺傳信息從親代細胞傳遞給子代細胞,從而保持了遺傳信息的連續性。拓展延伸 真核生物DNA復制的起點和方向多起點不同時雙向復制在復制速率相同的前提下,圖中DNA是從其最右邊開始復制的。(1)DNA復制時新合成的兩條鏈堿基排列順序相同( )(2)DNA雙螺旋結構全部解旋后,開始DNA的復制( )(3)單個脫氧核苷酸在DNA酶的作用下連接合成新的子鏈( )(4)真核細胞的DNA復制只發生在細胞核中( )(5)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的作用部位均為氫鍵( )答案 (1)× (2)× (3)× (4)× (5)×請總結DNA復制的相關計算規律:假設將一個全部被15N標記的雙鏈DNA分子(親代)轉移到含14N的培養液中培養n代,結果如下:從圖中可以得到如下規律:(1)DNA分子數①子n代DNA分子總數為2n個。②含15N的DNA分子數為2個。③含14N的DNA分子數為2n個。④只含15N的DNA分子數為0個。⑤只含14N的DNA分子數為(2n-2)個。(2)脫氧核苷酸鏈數①子代DNA中脫氧核苷酸鏈數=2n+1條。②親代脫氧核苷酸鏈數=2條。③新合成的脫氧核苷酸鏈數=(2n+1-2)條。(3)消耗的脫氧核苷酸數①若一親代DNA分子含有某種脫氧核苷酸m個,經過n次復制需消耗游離的該脫氧核苷酸數為m·(2n-1)個。②若一親代DNA分子含有某種脫氧核苷酸m個,在第n次復制時,需消耗游離的該脫氧核苷酸數為m·2n-1個。1.DNA復制是指以親代DNA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過程。2.DNA復制的過程可分為三步:(1)解旋:復制開始時,在細胞提供的能量的驅動下,解旋酶將DNA雙螺旋的兩條鏈解開。(2)合成子鏈:DNA聚合酶等以解開的每一條母鏈為模板,以細胞中游離的4種脫氧核苷酸為原料,按照堿基互補配對原則,各自合成與母鏈互補的一條子鏈。(3)螺旋:每條新鏈與其對應的模板鏈盤繞成雙螺旋結構。3.DNA復制的特點:邊解旋邊復制,半保留復制。4.DNA復制需要的條件:模板、原料、能量、酶。1.細菌在含15NH4Cl的培養基中繁殖數代后,使細菌DNA的含氮堿基均含有15N,然后再移入含14NH4Cl的培養基中培養,抽取其子代的DNA經高速離心分離,如圖①~⑤為可能的結果,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第一次分裂的子代DNA應為⑤B.第二次分裂的子代DNA應為①C.第三次分裂的子代DNA應為③D.親代的DNA應為⑤答案 A解析 親代DNA為15N/15N,移入含14NH4Cl的培養基中培養,經第一次復制所形成的子代DNA應均為15N/14N,應如圖②所示。2.把培養在含輕氮(14N)環境中的細菌轉移到含重氮(15N)的環境中培養相當于復制一代的時間,然后放回原環境中培養相當于連續復制兩代的時間后,細菌的DNA組成為( )A.3/4輕氮型、1/4中間型B.1/4輕氮型、3/4中間型C.1/2中間型、1/2重氮型D.1/2輕氮型、1/2中間型答案 A解析 將含14N的細菌轉移到含重氮(15N)的環境中培養相當于復制一代的時間,則得到的每個DNA分子都是一條鏈含14N、一條鏈含15N,再將其放回含輕氮(14N)的環境中培養相當于連續復制兩代的時間后,由1個DNA分子得到4個DNA分子,其中3個DNA分子只含14N,另外1個DNA分子一條鏈含14N、一條鏈含15N,即此時細菌的DNA組成為3/4輕氮型、1/4中間型,A項正確。3.(2019·福建廈門一中期中)下列關于DNA復制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DNA復制時只以DNA的一條鏈作為模板B.DNA復制時以4種游離的脫氧核苷酸為原料C.DNA復制過程需要消耗能量D.DNA分子的復制方式是半保留復制答案 A解析 DNA復制時以解開的兩條單鏈分別作為模板,A錯誤;DNA復制過程需要細胞呼吸產生的ATP作為直接能源物質,C正確;DNA分子的復制方式是半保留復制,通過半保留復制,每條子鏈與對應的模板鏈構成一個新的DNA分子,D正確。4.(2020·成都高新實驗中學高二月考)以DNA的一條鏈“—A—T—C—”為模板,經復制后產生的子鏈是( )A.—G—A—T— B.—U—A—G—C.—T—A—G— D.—T—U—G—答案 C5.下圖表示DNA分子復制的過程,結合圖示,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DNA復制過程中首先需要解旋酶破壞DNA雙鏈之間的氫鍵,使兩條鏈解開B.DNA分子的復制具有雙向復制的特點,生成的兩條子鏈方向相反C.從圖示可知,DNA分子具有多起點復制的特點,縮短了復制所需的時間D.DNA分子的復制需要DNA聚合酶將單個脫氧核苷酸連接成DNA片段答案 C解析 DNA復制需要以DNA的兩條鏈為模板,因此DNA分子復制過程中首先需要解旋酶破壞DNA雙鏈之間的氫鍵,使兩條鏈解開,A正確;由圖可知,DNA分子的復制具有雙向復制的特點,生成的兩條子鏈方向相反,B正確;題圖中復制的起點只有1個,不能體現DNA分子具有多起點復制的特點,C錯誤;DNA聚合酶的作用是將單個游離的脫氧核苷酸連接成DNA片段,D正確。6.如圖為真核細胞中發生的一項生理過程示意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表示的生理過程是________,此過程發生的主要場所是________。(2)該過程首先需要在_______酶作用下把兩條螺旋的雙鏈解開;需要_______直接供能。(3)已知一個親代DNA分子有p個堿基,其中腺嘌呤q個,連續進行此項生理過程n次,共消耗游離的胞嘧啶脫氧核苷酸________個。(4)該過程得到的子代DNA與親代相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DNA復制 細胞核(2)解旋 ATP(3)(p/2-q)(2n-1)(4)DNA獨特的雙螺旋結構,為復制提供了精確的模板,通過堿基互補配對,保證了復制能夠準確地進行解析 (1)分析題圖可知,圖示為DNA的復制過程,主要發生場所是細胞核。(2)DNA復制首先需要在解旋酶作用下把兩條螺旋的雙鏈解開,該過程需要消耗能量,ATP是直接能源物質。(3)已知一個親代DNA分子有p個堿基,其中腺嘌呤q個,則胞嘧啶有(p/2-q)個,所以連續進行此項生理過程n次,共消耗游離的胞嘧啶脫氧核苷酸(p/2-q)(2n-1)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