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酸堿中和反應教案(第一課時)設計思想本節課通過“酸堿中和反應的概念”和“證明化學反應的方法”兩條主線概念的構建進行展開,以胃酸過多的治療原理為情景,引入課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閱讀信息,實驗活動的形式建構酸堿中和反應的概念,通過實驗和分析,理解借助酸堿指示劑可以判斷無明顯現象的酸溶液和堿溶液發生反應,體會用“新物質生成”和“反應物消失”兩條路徑來證明反應發生的方法。同時為后續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溶液發生反應學習打下一定的基礎。二、教學目標1、知道酸堿中和反應。2、理解借助酸堿指示劑可以判斷酸溶液和堿溶液反應的發生。3、通過實驗,體會用“新物質生成”和“反應物消失”來證明反應發生的方法。三、教學重點、難點教學重點:酸堿中和反應教學難點:如何證明無明顯現象反應發生四、教學過程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情景引入 暴飲暴食就容易犯胃病,醫生就會開復方氫氧化鋁片,吃完之后過了一段時間,胃就不難受了。 展示復方氫氧化鋁片的部分說明書。 閱讀說明書,并用化學知識來解釋一下該藥品的治療原理。 猜測:主要成分氫氧化鋁,中和過多的胃酸 用生活中的事例引入,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實驗一 稀鹽酸能和氫氧化鋁會發生反應,那么其他的酸和堿是否同樣能發生反應呢? 演示實驗:取樣,進行稀硫酸和氫氧化鋇溶液的實驗 觀察現象 是否發生反應? 有何依據證明? 根據反應物的元素組成猜測,白色沉淀是何物質? 完成硫酸和氫氧化鋇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出現白色沉淀 發生反應 產生了白色沉淀,說明有新物質生成 是硫酸鋇 感受酸堿反應,形成證明反應發生的路徑。酸堿中和反應 仿照稀硫酸和氫氧化鋇的反應,請嘗試書寫稀鹽酸和氫氧化鋁的反應方程式。 從物質類別總結一下此類反應的特點。 酸和堿反應生成鹽和水的反應,我們就叫做中和反應。 酸堿中和反應的實質是什么?酸中都含有相同的什么元素? 堿中都含有相同的什么組成? 兩者結合生成了什么物質? 書寫方程式 酸和堿反應生成鹽和水 氫元素 氫氧根 水 感受酸堿反應,形成對中和反應的初步認識。實驗二 我們再來嘗試其他一些試劑發生的酸堿中和反應 請寫出稀鹽酸和氫氧化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通過化學方程式猜測反應現象 實驗驗證 如何證明反應的發生? 今天我們就先借助酚酞試液來嘗試證明反應的發生。 那么是先取稀鹽酸還是氫氧化鈉溶液呢?理由? 演示實驗:取2ml氫氧化鈉溶液,滴加幾滴酚酞,觀察顏色。逐滴滴加稀鹽酸,觀察現象。 通過剛剛的實驗我們是否能夠證明反應的發生?通過什么證據? 該現象說明了什么? 指示劑的顏色反映了什么? 指示劑的顏色變化說明了什么? 溶液酸堿性發生了變化,說明物質也發生了變化,所以反應發生了。 我們能夠換一個角度來解釋氫氧化鈉溶液與稀鹽酸發生了反應。 呈現表格 分析在剛剛實驗的三個過程中,酚酞及氫氧化鈉的存在情況,并指出溶液的pH值 過程②中開始滴加了稀鹽酸,因為pH值大于7,所以氫氧化鈉存在,這個結論的得出,我們是否還需要考慮其他一些因素 生成物為氯化鈉,溶液顯中性,所以結論成立。 過程③中氫氧化鈉不存在,為什么? 通過指示劑的顏色變化,我們證明了氫氧化鈉的消失,所以用“反應物的消失”也能證明反應的發生。 請大家再考慮一下另一種反應物HCl和生成物NaCl的存在情況。 過程②中加入了稀鹽酸,為什么不存在? 所以氫氧化鈉與稀鹽酸不共存。 那氫元素與氯元素去哪里了? 現在請同學們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一下整個實驗過程。注意描述現象和對應存在的物質。 同學們表述的過程其實就在我們書本第七頁 完成化學方程式 無明顯現象 借助酸堿指示劑產生明顯現象 氫氧化鈉溶液 顏色變色較為明顯 能 溶液從紅色變成無色,有明顯現象 溶液酸堿性 溶液酸堿性也發生變化 酚酞一直存在 過程①②pH值大于7,所以氫氧化鈉存在 過程③pH值小于等于7,所以氫氧化鈉不存在 還要考慮生成物是否為堿性 與HCl發生了反應 過程①②中HCl不存在,過程③中HCl可能存在。 過程①中NaCl不存在,過程②③中NaCl存在。 與氫氧化鈉發生了反應。 生成了水和氯化鈉 討論描述 閱讀,并與實驗過程相對應。課堂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酸堿中和反應。 同時學習了證明反應的發生,我們可以通過明顯現象,走兩條路徑,用新物質的生成和反應物的消失來證明反應發生。 師生共同完成 明確概念,歸 納總結。提升應用 稀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這個反應情境,在圖中哪個過程表示中和反應恰好發生呢? 若要判斷恰好反應,同學們覺得我們還需要什么條件? 10滴氫氧化鈉溶液和10滴稀鹽酸是否能證明反應恰好發生? 那么通過氫氧化鈉和氯化氫的哪些數據證明恰好反應? 沒有 等比例的滴加 不能 討論總結 充分利用情境,激發探究熱情,嘗試從定量角度解決問題。主要板書:酸堿中和反應 1、中和反應:酸+堿→鹽+水 (通過明顯現象) 用“新物質生成”證明 2、證明反應的發生 用“反應物消失”證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