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的探究1、 設計思想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無明顯的現(xiàn)象,無法證明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是否確實發(fā)生了反應,為了讓學生觀察到明顯的實驗現(xiàn)象,于是決定對此實驗進行改進,通過創(chuàng)新實驗可以增強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2、 教學目標:1. 知識與技能:通過實驗更深入的了解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的反應2. 過程與方法:培養(yǎng)學生將各學科知識綜合運用的能力3.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探究的興趣和能力和發(fā)散思維能力,使學生養(yǎng)成自己動手動腦進行探究得出結論的科學素養(yǎng)3、 教學重點與難點:教學重點:培養(yǎng)學生探究的興趣和能力和發(fā)散思維能力以及將各學科知識綜合運用的能力教學難點:實驗的設計和試驗用品的選擇四、教學過程:方案 裝置圖 學生描述 教師問題和評 價【方案一】把充滿CO2的試管倒立在裝有NaOH溶液的燒杯中,若CO2能與NaOH反應,液體會上升到試管里(如圖1)。 (圖1) 為使實驗更有說服力,可設計對比實驗:將充滿CO2的大小相同的兩支試管分別倒立在盛有500mL水和500mLNaOH溶液的燒杯中,并使兩試管的高度相同。如上圖(鐵架臺省略):靜置一段時間后,可看到右邊試管內(nèi)液面上升的比左邊高得多。(注意:為防手被腐蝕,需戴上橡膠手套) 很好,設計周到,可以將該實驗用生動的名字命名,如:“不一樣的水”。問題:為什么右邊試管內(nèi)液面上升的比左邊高得多?【方案二】 用兩個相同的礦泉水瓶,收集滿二氧化碳氣體,向其中一個里面倒入氫氧化鈉溶液,向另外一個倒入相同體積的水,蓋上瓶蓋,振蕩,礦泉水瓶都變癟,但是變癟的程度不一樣。這一現(xiàn)象說明瓶內(nèi)氣體減少的程度不一樣,從而證明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溶液發(fā)生了反應。(如圖2) (圖2) 為使實驗更鮮明,在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試液 很好,但礦泉水瓶子不要太厚,也可以將實驗命名。問題:為什么礦泉水瓶會變癟,但是變癟的程度不一樣?【方案三】 在一錐形瓶中收集滿CO2,用帶導管的塞子塞緊,導管的一端綁一個癟氣球,倒入氫氧化鈉溶液振蕩后,氣球很快脹大。(如圖3) 圖3 在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入紅墨水 很好,塞緊膠塞一定要快。問題:為什么氣球很快脹大?【方案四】 收集滿一瓶CO2氣體,用帶導管的橡皮塞塞緊,將導管的另一端伸入水中,滴加NaOH溶液后振蕩,燒杯中的水很快進入瓶中。(如圖4) 圖4 神奇的藍液在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試液,在水中滴入紅墨水 很好,將生活中得特殊器材加以運用。問題:為什么水會倒流?【方案五】 “瓶吞雞蛋”如右圖: 向充滿CO2的集氣瓶中倒入NaOH溶液,用玻璃片蓋住后振蕩,移開玻璃片,將一去殼的熟雞蛋放在瓶口,不一會兒,雞蛋被吸入瓶中(如圖5)。 圖5 吞噬雞蛋熟雞蛋表面是很光滑的,且直徑大于瓶口直徑 很好,有特色,將食品用于實驗中,更加生動。問題:為什么雞蛋被吸入瓶中?五、教學反思: 以上五種方案的設計原理是CO2與NaOH反應,容器中CO2氣體減少,壓強變小,因而產(chǎn)生的各種現(xiàn)象,從而說明CO2與NaOH發(fā)生了反應,操作簡便,現(xiàn)象明顯,效果非常好。既培養(yǎng)了學生探究的興趣和能力,又培養(yǎng)了學生發(fā)散思維能力。對每個試驗方案進行優(yōu)缺點的評價,鼓勵學生動腦動手改進試驗。許多化學實驗存在一定的深化空間,教師能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的需要和學生的知識水平,啟發(fā)引導學生對這些實驗進行更深層次的探究,從多角度、多方位、充分發(fā)揮實驗的探究功能,也能起到啟迪思維、培養(yǎng)能力的作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