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一、教材分析本課題以探究思想為指導,旨在培養學生對實驗方案的設計能力。之前已經學習了氧氣的實驗室制法,因此,探究二氧化碳實驗室制法既是對之前知識的應用,又是對實驗室氣體制備方法的總結,為今后學習其他氣體奠定基礎。教材首先給出了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學反應原理,在此基礎上主要對“實驗室如何制取二氧化碳” 進行探究,我認為制取二氧化碳的反應原理也可以拓展探究。二、學情分析在此之前,學生已經詳細學習了氧氣的實驗室制法,知道實驗室制取氣體可以從原料、原理、實驗裝置及操作等方面考慮。而在本課題之前,學生也已經掌握了多種可以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學反應。因此,在學習本課題的時候,學生基本具備了設計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知識和技能。三、教學設計思路學生在學習本課題之前,已經對氧氣的三種實驗室制備方法有所了解,因此本節課想要設計成讓學生通過回憶、歸納的方式解決實際問題的模式。學生首先明確本課的目的是成功制備出二氧化碳氣體,進而分析達到這一目的所需要解決的問題,即藥品如何選擇,裝置如何設計,如何操作以及操作中的注意事項,帶著這三個問題,學生采取分析、討論、動手實驗、評價交流等方式逐一解決,并適時歸納小結,最后親自動手制備二氧化碳氣體,體驗成功的喜悅。四、實驗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 :通過對比實驗初步學習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取原理,練習組裝儀器。2、過程與方法:通過類比實驗了解實驗室制取氣體的一般思路和方法。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分組實驗培養學生初步形成樂于鉆研、勤于動手、積極思考的習慣,體會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五、教學重點與難點教學重點:初步了解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應原理,學會選擇發生裝置和收集方法。教學難點:理解實驗室制取氣體的設計思路和方法,學會組裝儀器,掌握操作要點。六、教法學法教法:1、對比實驗演示法 2、分組實驗探究法 3、類比歸納法4、列表比較法 5、電化教學法學法:1、對比觀察法 2、分組探究法 3、交流歸納法七、教學過程1、導入新課:請學生說出實驗室制取氧氣的方法。2、引出課題:實驗室如何制取二氧化碳呢?3、引出重點:要成功制取二氧化碳必須解決哪幾個問題?學生回憶氧氣制法,交流討論:① 選擇何類藥品?② 如何設計裝置?③ 實驗操作步驟和注意事項有哪些?4、體驗成功:① 指導學生利用手邊儀器組裝裝置制取二氧化碳。(增強感性認識,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動手實驗的能力和描述實驗的能力。)② 相互交流對本課學習有哪些收獲?有哪些疑問?③布置作業:查閱資料,嘗試在家中尋找替代品代替實驗室藥品制取二氧化碳。具體的從下面五個環節進行教學的:環節一:溫故知新,對比概括通過觀察對比實驗:碳酸鈉固體和稀鹽酸反應:大理石和稀硫酸反應;大理石和稀鹽酸反應,概括制備原則:原料易得,產物純凈,產物純凈,速率適中。環節二:類比分析,梳理思路通過類比制氧裝置:高錳酸鉀加熱制取氧氣,過氧化氫催化分解制氧氣,引導展開討論:① 發生裝置所需儀器根據什么來選擇?② 氣體的收集方法由什么決定?③ 如何驗證氧氣已收集滿?④ 如何檢驗收集到的是氧氣?然后,確定裝置類型(發生裝置):固固加熱型;固液不加熱型。確定裝置類型(收集裝置):排水法;向下排空氣法;向上排空氣法。環節三:遷移應用,分組探究進行分組探究區別教學:1、 儀備準備;2、學生活動(前后四人為一小組,在規定時間內組裝儀器并討論提出的問題);3、問題討論: ①請利用提供的儀器組裝制取CO2的裝置。②分析裝置特點,組裝時需要注意什么?③藥品如何加入?④制取過程可分為幾個步驟?環節四:小組展示,交流歸納簡易裝置;改進裝置;常見裝置。(可組裝不同類型的裝置,還可自行設計新裝置)。展示裝置歸納特點,(裝置簡單,制少量氣體)(便于添加液體藥品, (便于控制液體加入量) 漏斗下口應液封)根據簡單裝置歸納操作步驟:查氣密性,加入藥品,收集氣體,進行驗滿,檢驗氣體。環節五:鞏固練習,反饋小結練習:指出圖1中均用不到的儀器有哪些?為什么?① 你學到了哪些化學知識?② 你了解到哪些學習方法?③ 這節課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八、板書設計課題 實驗室如何制取二氧化碳制取一、藥品的選擇:原料易得,產物純凈,產物純凈,速率適中。藥品: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鹽酸原理: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二、裝置的確定:發生裝置 :固液不加熱型收集裝置 :向上排空氣法三、操作及注意1、查氣密性:2、檢驗: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變渾濁,證明是二氧化碳。3、收集方法:只能用向上排空氣法3、驗滿:用燃燒的木條放在瓶口,木條熄滅,證明已經收滿。九、教學反思和自我評價“二氧化碳的制取”是九年級化學教材中的重點內容。本節重點是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和裝置,難點是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這次教學本著以發展學生的能力為根本原則,采用引導,探究教學法,利用多媒體、實驗和實物展示等手段,創設問題情境,引導探究,使學習過程更加形象生動,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潛在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成為積極的參與者。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假設,并進行實驗探究,經觀察、分析、討論,選擇較合理的方案。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引導學生分析、歸納,探究氣體制法的設計思路、方法,培養學生在學習中發現、思考一些問題,經分析、探索、總結形成經驗并上升為理論,再將理論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實驗能力,讓學生學會探究學習的一般方法。當然,在教學中也暴露了不足。由于平時學生動手機會較少,學生在探究實驗中比較混亂,個別組無法準確得出探究的結論,一節課內完成這么多的探究實驗有點倉促,不利于學生實驗能力的進一步提高,同時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要不斷培養。但不論怎樣在本節課學習中學生還是大有收獲的。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