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節 化學反應的表示課標要求:1、通過具體化學反應分析、理解化學方程式的涵義2、了解書寫化學方程式應遵守的原則。3、能正確書寫簡單的化學方程式。內容和學情分析:在學習本節之前學生已經有了一些用文字、圖形、符號表示微觀粒子、宏觀物質以及化學反應的經驗,學習了元素符號、化學式及其表示的意義,但是還不會用化學符號表示化學反應。學習建議:教師要抓住這一認知的起點和認知需求,以化學反應的表示為活動主題,讓學生在分析對比、討論交流的過程中開始本節課的學習,從而使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化學方程式的有關知識。學習目標:(1) 通過具體化學反應分析、理解化學方程式的涵義(2) 了解書寫化學方程式應遵守的原則。(3) 能正確書寫簡單的化學方程式。知識點(重點、難點):重點:1、 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原則2、 化學方程式的配平方法難點:化學方程式的配平方法。實驗準備: 投影儀學習過程:教師活動1、復習提問: 什么是化學方程式?一個化學方程式能提供給我們哪些信息?2、情景導入: 化學反應的符號表達式,它表示了反應物、生成物和反應條件,這是否就是化學方程式?為什么? P+O2 ====P2O5 這個式子能不能稱為化學方程式?一、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原則(板書)講解:符號表達式只完成了書寫化學方程式的第一步,書寫化學方程式要遵守兩個原則:以客觀(實驗)事實為依據遵循質量守恒定律二、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步驟(板書)講解: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步驟1、寫:根據實驗事實短線左邊寫出反應物,右邊寫出生成物的化學式,不只一種物質的用加號連結。例:KClO3——KCl+O22、配:配平化學方程式即調整化學式前邊的化學計量數系數,使短線左右兩邊達到原子的種類相同、數目相等,符合質量守恒定律。方法1:最小公倍數法講解:找出短線左右兩邊出現機會較多、原子數目變化較大的原子的最小公倍數,然后再調整其他原子的個數。學以致用:小結:書寫化學方程式分:“寫、配、注”三步進行。 學生活動意義: (1)表示反應物、生成物、反應條件。(2)各物質之間的質量關系。(3)表示分子、原子的數目。根據提問進行思考、討論,提出解決的方法在KClO3——KCl+O2中,先找出氧原子個數的最小公倍數是6,于是在O2前邊加上系數3,在KClO3前邊加上系數2,使左右兩式中氧原子個數相等后再調整KCl前面的系數2,使短線左右兩邊所有元素的原子種類相同、個數相等、質量也相等,符合質量守恒定律。 2KClO3——2KCl+3O2切記:決不能改變化學式右下角的數字,所配化學式前邊的化學計量數比應是最簡整數比。練習化學方程式的配平。 活動意圖問題導思,創設學習氛圍,激發學生探究,解決問題的欲望這個式子能不能稱為化學方程式?理解質量守恒定律的微觀含義學會用最小公倍數法配平化學方程式。理解質量守恒定律的微觀含義鞏固新知,從比較、評價中熟悉化學方程式書寫的步驟。投影:練習:總結:(投影)書寫化學方程式分:“寫、配、注”三步進行。 鞏固課本內容,交流本節課的收獲(自主建構知識體系) 培養學生分析歸納問題的能力布置作業: 完成投影中題目和108頁至109頁點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