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物質在水中的分散 執教:吳健教學目標: 1.能夠通過對比實驗,歸納、了解溶液的特征,培養觀察、分析實驗的能力; 2.從微觀的角度理解溶解現象; 3.了解懸濁液、乳濁液的概念,并初步學會區分三種分散系; 4.知道溶液、懸濁液、乳濁液的應用; 5.了解乳化現象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價值 重點、難點: 1.了解溶液的概念與特征,溶液的微觀知識; 2.認識乳化現象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 3.從微觀上認識溶解的過程及乳化作用的原理。 課前準備: 演示實驗板塊 展開教學的的問題串設計 學生活動串設計 目標達成反饋串設計溶液概念的形成 引言:寒冷的冬天很多人喜歡泡一杯熱果珍,既可以暖手,又可以暖身體。 問1:人們經常需要把一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中,比如果珍分散到水中,洗衣粉分散到水中等,你還能舉出什么例子? 實驗:(很多物質都能分散到水中,但分散的情況不同,)將糖、鹽、泥土、粉筆灰、食用油等于試管中,再加入適量水,振蕩。 問2:根據分散情況的不同,請你試著將所得的五種混合物進行分類。 演示:將高錳酸鉀分散到水中。 問3:屬于哪一類? 問4:我們先來研究這類分散系,糖、鹽或高錳酸鉀為什么消失了? 小結:這樣的分散過程我們稱之為溶解,你能試著給溶解下一個定義嗎? 問5:物質溶解后形成的混合物稱之為溶液,請同學們再觀察一下剛才所得的五種混合物,想想溶液有什么特征? 問6:如何給溶液下一定義? 問7:如何理解這一概念? 練習:判斷正誤: 1.溶液一定是無色透明的液體。 2.無色透明的液體一定是溶液。 3.均一、穩定的液體一定是溶液。 4.把食鹽水倒掉一半,味道變淡了。 5.鹽水放久后,鹽與水會分層。 6.物質只有分散到水中才能形成溶液。 7.溶液中只能含有兩種物質。 8、潔凈的空氣也可稱為溶液。 出示三瓶有色溶液、蒸餾水、碘酒 實驗:向鹽水中加入高錳酸鉀 參照課本P2表6-1回答 觀察 同伴交流 觀察 獨立思考 小組討論 獨立思考 觀察 獨立思考 學生代表回答 代表回答 引導學生分析 回答 回答 學生代表回答 其他同學補充 判斷,并說出依據 教師點評濁液概念的形成 過渡:下面我們再來分析一下不透明、不澄清的,稱為濁液。根據分散物質的狀態不同分為懸濁液和乳濁液。 問1:(出示實驗)哪些是懸濁液,哪些是乳濁液? 問2:觀察靜置后的懸濁液與乳濁液,與溶液相比,它們有何特征? 聽講、思考 獨立思考 學生代表回答三種分散系的應用 過渡:溶液、懸濁液、乳濁液三種分散系在生活中都有很多應用,特別是溶液,你知道哪些?舉例說明。 同伴伴交流 回答乳化現象及其應用 過渡:做完實驗后要清洗儀器的,除了裝油的試管其他都還好清洗,放油的試管如何才能洗干凈? 實驗:向油水中加入洗潔精,振蕩 問:你知道為什么水不能洗干凈,而洗潔精或洗衣粉能洗干凈油污嗎? 講:這種現象叫乳化 結合課本P154和P155的《拓展視野》簡介乳化現象、乳化劑、乳化作用及應用等。 獨立思考 觀察 看書P5 回答 描述現象 說出概念 教師巡視,指導看書課堂小結課外拓展 三種分散系之間還可以相互轉化。 實驗: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氣,變渾濁,再滴加稀鹽酸,又變澄清。 實驗、觀察板書: §6.1物質在水中的分散一、物質在水中的分散物質的溶解:物質以分子或離子的形式均勻分散到另一種物質中的過程。溶液:物質溶解后形成的均一、穩定的混合物。特征:均一性穩定性混合物1.三種分散系懸濁液:物質以細小的固體顆粒分散到水中形成的混合物。濁液乳濁液:物質以小液滴分散到水中形成的混合物。特征:不均一不穩定混合物2.應用:3.乳化及其應用(1)乳化:(2)乳化劑:(3)乳化作用:(4)應用:P5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