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類重要的營養物質——蛋白質一、課程標準、教材以及學情分析:《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1年版)》對人類重要的營養物質的學習要求是:知道一些對生命活動具有重要意義的有機物(如葡萄糖、淀粉、油脂、蛋白質、維生素等),知道某些物質(如一氧化碳、甲醛、黃曲霉素等)對人體健康的影響,認識掌握化學知識能幫助人們提高自我保護意識。蛋白質分子結構復雜,種類繁多,教材只要求學生了解一些基本常識,通過簡單實驗讓學生初步了解影響蛋白質溶解性的因素、蛋白質的重要化學性質、蛋白質的灼燒氣味等,讓學生理解生活中某些物質危害人體健康的原理,從而感受化學對指導人類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學生在生物學科中已初步知道某些富含蛋白質的物質,如肉、蛋、奶等;學生的生活經驗中有高溫消毒、“點鹵”制豆腐、重金屬使人中毒、裝修污染中的甲醛等常識,但并不知道這些原理與蛋白質性質有關。因此,教學中應從學生已有經驗和認知出發,聯系日常生活和生物、醫學的常識創設學習情境,用信息技術手段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素材,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教學目標:1.通過閱讀資料和觀看視頻,知道蛋白質在人體中的攝入、消化、吸收和轉化的過程,認識蛋白質與氨基酸的關系以及蛋白質對人體的重要性,知道蛋白質是分子結構復雜的有機高分子化合物,了解我國科學家在研究蛋白質方面取得的成就,并為之感到自豪。2.通過數字化實驗,認識一類重要的蛋白質——酶的催化作用,知道溫度對蛋白質活性的影響,同時認識蛋白質對生命活動和人體健康的重要作用;通過具體的數據呈現,增加理性認識,并通過數據采集過程培養科學思維。3.通過實驗探究蛋白質的某些性質,并能據此說明和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化學問題,感受化學對指導人類生活的積極作用,體驗科學探究活動的樂趣,提升實驗技能。三、教學思維導圖四、教學過程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引入]同學們在生活中或在生物課上有沒有聽說過一種叫“蛋白質”的物質?蛋白質是人類重要的一種營養物質。大家對蛋白質有哪些了解?比如說,蛋白質對人體有怎樣的作用? 交流,回答。 從學生的已有經驗和認知出發,讓他們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學的重要性。[播放視頻]生命的基礎——蛋白質。 觀看視頻。 讓學生了解蛋白質是生命的基礎。[講解]這段視頻告訴我們:蛋白質是組成人體的基礎物質。其實,不僅是人體,蛋白質也是組成其它動物、植物以及微生物基礎物質。因此,沒有蛋白質就沒有生命。 聆聽,理解。 讓學生初步認識蛋白質對生命的重要性。[過渡]人體蛋白質從哪兒來呢?蛋白質在人體中又是怎樣消化和吸收的? [播放視頻]蛋白質的消化與吸收。 觀看視頻。 讓學生了解從食物中攝取的蛋白質如何在人體內消化、吸收,同時了解蛋白質和氨基酸的關系。[提問]食物中的蛋白質攝入人體后是直接被人體吸收的嗎? 回答。 檢驗學生對獲取信息的理解程度。[過渡]我國在研究蛋白質方面取得的成就是非常矚目的。 [播放視頻]我國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島素。 觀看視頻 讓學生了解我國在研究蛋白質方面的成就,增強民族自豪感。[引入]發燒時,人會食欲不振、四肢無力,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嗎?這與人體內的一類蛋白質——酶有關系。酶是生物催化劑,人體內的反應都是在酶的催化作用下進行的。發燒會對酶產生怎樣的影響呢?我們通過一個實驗來了解。 思考,聆聽。 以學生熟悉的生活經驗創設學習情境,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數字化實驗]探究溫度對蛋白質活性的影響。 觀看實驗過程,仔細觀察實驗現象,對比實驗數據結果,得出結論。 通過具體的數據呈現,增加學生的理性認識,并通過數據采集過程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引入]豆腐富含蛋白質。你會做豆腐嗎?教你家中自制豆腐的方法。 [播放視頻]家中自制豆腐。 思考,交流。 觀看視頻。 以學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創設學習情境,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問]做豆腐的關鍵步驟是“點鹵”,即往豆漿中加入鹽類物質,豆漿就變成了固態的豆腐。你知道是什么原理嗎?這與蛋白質的性質有關,我們自己通過實驗來探究。 分組實驗,自主探究,完成實驗報告,交流結果。 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活動的樂趣,提高實驗技能。[提問]鹽能使蛋白質的溶解性變差,從而從溶液中析出固體。這個性質叫做蛋白質的“鹽析”?,F在可以解釋做豆腐的原理了嗎? 回答,解釋。 運用所學化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讓化學“到生活中去”。[引入]人誤食重金屬鹽或體內重金屬超標都會使人中毒,你知道是什么原理嗎?這也與蛋白質的性質有關,我們自己通過實驗來探究。 分組實驗,自主探究,完成實驗報告,交流結果。 以學生熟悉的生活經驗創設學習情境,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活動的樂趣,進一步提高實驗技能。[提問]請歸納哪些情況會使蛋白質發生化學變化,失去原有的生理功能? [講解]實際上,還有一些物質也會使蛋白質變性,如甲醛、70%的酒精溶液、紫外線、X射線、超聲波等,都會使蛋白質發生化學變化,失去原有的生理功能,從而損害身體健康?,F在我們知道了這些化學知識,就可以有意識地防止這些物質對人體的侵害,這就是學習化學知識的意義所在。 交流,歸納。 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感受化學對指導人類生活的積極作用。[提問] 用甲醛制作動物標本(展示動物標本圖片),用75%酒精溶液消毒,什么原理? [講解]事物都有兩面性,蛋白質變性的原理也可以為人類提供有用的一面。 思考,回答,交流。 聆聽,理解。 引導學生用辯證觀點看待事物。[引入]同學們有燒羽毛的經驗嗎?羽毛燒焦后產生怎樣的氣味? [提問]羊毛衫、真絲衣服如何辨別真假?頭發的主要成分也是蛋白質,同學們可以灼燒頭發聞一聞氣味。 [講解]蛋白質灼燒會產生燒焦羽毛氣味,利用這個性質可以鑒別蛋白質,例如鑒別羊毛布料、絲綢等。 交流生活經驗。 分組實驗,自主探究,完成實驗報告,交流結果。 根據學生已有經驗和認知確定教學起點。 讓學生掌握鑒別蛋白質的方法。當堂練習(見學案)。 做練習,交流答案。 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感受化學對指導人類生活的積極作用。小結:同學們對知識掌握得不錯。但更重要的是把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讓化學為生活所用。所以,這節課我借用2011國際化學年的中國宣傳口號作為結束語:化學——我們的生活,我們的未來! 通過練習鞏固所學知識。 讓學生體會化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樹立“化學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觀念。五、板書設計:人類重要的營養物質——蛋白質六、教學反思本課在培養學生學科觀念和方法上主要突出以下四個方面:一是借助數字化實驗,通過具體的數據呈現,讓學生跳出感性經驗主義的泥沼,獲得理性認識,并通過數據采集過程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二是讓學生通過實驗探究蛋白質的一些特性,體驗科學探究活動的樂趣,提升實驗技能;三是緊密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說明和解釋生活中一些簡單化學問題,感受化學對指導人類生活的積極作用;四是在學科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環保教育等德育理念。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