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授課教師 學 校課 題 巧用思維導圖,密結知識網絡—九年化學六章復習冊 別 九下 總課時設計理念 借助六章思維導圖,習題訓練,增強學生的立體思維能力(包括思維的廣度與深度),培養復習的規劃能力,讓學生了解自我思維運行方式,借鑒他人的思維過程,培養自主、合作學習習慣、知識再現和復述能力。選擇課時 2教學目標 運用思維導圖復習第六章,使學生的知識脈絡形象化、網絡化。 運用點對點習題使知識與習題形成一一對應的關系,使學生明確目標,學以致用。教學重難點 勾畫思維導圖,整合章節知識,使之條理化、系統化,運用基礎知識解決章節習題。教學方式 與手段 自主探究,小組合作、討論交流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分析 教學策略 學生活動 教學預估問題引入:復習中六章知識點多、比較繁雜,掌握和記憶起來存在困難,介紹一種新的復習方法:即思維導圖復習法。 二、今日分享: 1、思維導圖的定義 2、創始人:東尼博贊 3、展示思維導圖的實例 ①部分知識塊的思維導圖 例:物質分類 ②化學整體知識的思維導圖 例:九年化學 提示:與我們復習中整理的知識網絡圖不是很一致 展示:元素和水的思維導圖 同學的思維導圖 歸納思維導圖的特點: 放射性思維的表達,來自一個中心點的聯想過程。 4、手繪思維導圖的步驟 ①、把“主題”畫在紙的中央。 ②、考慮“次主題”。 ③、在次主題后,羅列更為細節的要點。 ④、整理思維過程,一個次主題最好用一種顏色來表示。 三、我的思維我設計 1、教師展示講解第六章溶解現象的思維導圖設計 2、牛刀小試,講一講 學生將第六章思維導圖進行整理完善講解,組內匯報,查擺不足,修正認知 四、今日議題:我的地盤我做主 結合思維導圖自主復習成果,完成六章復習題。 我的疑問有你幫 組長強兵 現場點兵 我要救兵 六、我們一起共成長 通過自主復習、小組交流、考點分析,完成自我檢測。 七、今日感悟 八、我想對你說 1、學習的方式有千千萬萬種,今天我們嘗試的只是其中的一種,不同的方法適合不同的人群,希望大家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端正的學習態度加上合適的學習方法,就會取得令人驕傲和滿意的成績! 2、工作和學習沒有捷徑,只有勤于思考、敢于嘗試、勇于行動的人,才會有所進步、收獲豐碩! 針對復習急生所急 了解新 事物途徑 整體與 部分 思維方式不同思維導圖不同 歸納特點:一個中心點 展示 講解步驟 以身示范 師生互動中增強課堂趣味性和實效性 學以致用 提供方式多樣化的交流方式 交流中相互促進 點對點檢測知識的掌握和應用情況 反饋機制增強課堂效率增強課堂實效性 體驗更勝于學習知識本身 思想滲透 重點關注 認真看 認真看 觀察與思索 理解 觀察分析 聽看思考 理解成圖的過程 學生合作 交流 自主完成 組際交流 合作學習 計時答題 提問有疑問和不確定的內容 分享收獲 體會 引起興趣 粗略了解 宏觀了解 了解基本模式 理解思維導圖靈活性、多變性 完全理解 理解 整理思維拉網連線 互通有無 達到復習第六章基礎的目的 書上習題當堂過關 解決難點和疑點 共同進步 完成從知識到應用的轉化 從不同的角度體驗和感受成功的喜悅 學會分享學會合作 理解解決問題的方式可以多種選擇板書設計 巧用思維導圖,密結知識網絡 —九年化學六章復習 (分散) (組成) (溶解性) (溶解現象) (實驗)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 實踐證明,教學中還給學生作為學習和考試的主體應有的自主活動的權利,加大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完成的活動,使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這樣的課堂深受學生的喜愛。教學效果也較理想!克服了以往畢業班課堂教學存在學生活動結構不合理,知識運用過程(即練習)的學生活動偏多,而其他過程的學生活動明顯不足的現狀,基本做到為意義建構學習設計教學: 1、自主構建知識網絡的活動,加深學生對知識體系的理解,提高了復習效率。 從形成學科能力的角度來認識知識的復習,復習知識是為了運用知識,網絡化的知識是形成學科能力的堅實基礎。中考中考查的能力是以知識為載體的,基礎知識的復習整理和結構化,顯然是十分重要的。本節課著力在相關知識的聯系和區別上使學生得到深刻的理解;將一部分知識或全部所學的知識做一個系統化的梳理,建立所學知識的網絡結構。本節課成效體現在改變向學生直接呈現知識歸納的網絡結果,讓學生自主參與到知識網絡的構建之中,有學生自己的理解和加工,以六章為例使學生每章復習后都能歸納整理出一個系統的思維導圖。這使學生受益匪淺,一方面他對每一個部分知識加深了理解,更重要是在他頭腦已經形成一個可以運用的知識網絡,復習每一個事實、概念、規律時,都能在這個網絡上找到它所處的位置和發揮的作用。 正如現代教育學認為學習的過程就是將各種事物聯系的過程,聯系的結果便形成了網絡,只有對這個知識網絡關系清晰明了,學生就會輕松自如地跳躍于網絡之間,并能將其自我發展、擴充下去。 2、精編課堂練習,科學訓練,提升了學科能力 中考著重學科能力的考查,科學的訓練是形成學生學科能力的途徑。因為從對外界信息的識別、分析、輸入,到對內部存儲陳述性知識的檢索、提取、遷移,然后按一定的程序有序的組合、加工,最終形成結果。這是一個知識活化運動的復雜過程,這種過程只有多次重復才能被強化,才能形成某種學科能力。在設計本節復習課的教學過程中,在形成知識體系和網絡的基礎上,選擇體現“考試說明”對六章的能力要求的本章作業,讓學生在課堂上按教材主線進行訓練,并通過小組交流的策略實現生強生的效果。與此同時,課堂上在教師引領下的訓練做到有針對性、層進性,學生練習中的表現可以得到及時的反饋和指導,給學生留下較為深刻的印象。這樣不僅對學生起到鼓勵和指導作用,同時對能力的提高和升華提供了素材。 互動復習方式暴露學生知識的缺陷、思維的障礙,激活學生復習課的參與性。 課堂教學中,實施有效的接受式教學與獨立自主、合作交流相結合的學習方式,提供學生思維暴露、思維碰撞空間和時間,激發參加課堂復習的欲望。如在自主完成知識梳理的過程中暴露出學生對溶液配制計算含糊不精的知識缺陷,實則是對溶質質量分數的信息提取存在斷層的現象。堂上練習的總結歸納,強調學生自我感悟、自我反思,學生通過反饋實現自我調控、自我提高,以達到中考能力要求。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