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探究CO2與NaOH溶液的反應》教學設計1、 教學內容分析依據(jù)《教學基本要求》,本課時的學習內容和要求如下 學習內容 具體要求 學第三單元 堿 氫氧化鈉的化學性質 1.知道氫氧化鈉與酸堿指示劑、酸性氧化物、酸、某些鹽的反應,并描述現(xiàn)象。2.寫出氫氧化鈉與酸性氧化物、酸、某些鹽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B2、 教學設計說明“對于沒有明顯現(xiàn)象的反應,如何使其變化顯性化”,特別能體現(xiàn)初三化學作為一門實驗學科的魅力,希望學生們通過不斷地多角度地設計、實驗、思考、改進、總結、反思,能初步養(yǎng)成敢于質疑、勇于探究、不畏失敗,勤于反思的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體會科學探究的魅力和精神,并能真正地理解和熱愛化學這門學科。3、 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目標:(1) 知道氫氧化鈉溶液與CO2能發(fā)生反應,并能寫出反應方程式。(2) 初步學會利用壓強變化,探究CO2與NaOH溶液的反應。(3) 通過設計實驗方案、小組討論并進行實驗,提高自主探究能力、有效溝通、協(xié)作能力和實驗操作能力。2.過程與方法目標:(1) 經(jīng)歷實驗與思維相結合的科學探究過程,感受“猜想、設計、實驗、觀察、改進、總結與反思”的研究方法。(2) 運用多種方案進行實驗,多種角度進行思考,感受實驗方法、思維模式的多樣性。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1) 在實驗探究過程中,樂學善學,體驗科學探究的艱辛和樂趣,懂得合作與交流的意義。(2) 通過不斷反思和改進,養(yǎng)成敢于質疑、勇于探究、不畏失敗,勤于反思的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體會科學探究的魅力和精神。4、 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1) 學會利用壓強變化,自主探究CO2與NaOH溶液的反應(2) 通過不斷反思和改進,養(yǎng)成敢于質疑、不怕困難,不斷探索的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體會科學探究的魅力和精神。教學難點:(1) 自主設計并進行實驗,能應對意外情況,學會反思并進行改進。(2) 通過不斷反思和改進,養(yǎng)成勤于反思、敢于質疑、勇于探究、不畏失敗的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體會科學探究的魅力和精神5、 教學資源(1) 實驗藥品:NaOH溶液,CO2氣體,水,紅墨水(2) 學生實驗儀器: 軟塑料瓶,集氣瓶,錐形瓶,分液漏斗,玻璃導管,試管,剝殼熟雞蛋,小氣球,膠頭滴管,,水槽,燒杯,鐵架臺(3) 演示實驗儀器:圓底燒瓶,鐵架臺,大燒杯,膠頭滴管,試管,塑料瓶,DIS裝置(含CO2氣體傳感器),注射器(4)多媒體教室、實物投影儀、手機(AirPlay技術)、DIS實驗裝置6、 課堂教學思維結構7、8、 教學過程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學活動 從學科育人價值角度分析設計意圖環(huán)節(jié)一:課前預熱 教師活動1 播放視頻 學生活動1 觀看(4min) 感受化學的美麗和神奇環(huán)節(jié)二: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教師活動2 演示實驗:少量濃NaOH溶液滴入CO2氣體中,提問:沒有現(xiàn)象是不是就沒有反應呢? 學生活動2 觀看、互動并思考 (2min) 學會理性判斷,初步體會嚴謹、質疑的探究精神環(huán)節(jié)三:探究CO2和NaOH溶液的反應(從反應物減少的角度) 教師活動3 演示噴泉實驗,提問:噴泉能說明什么,并引導解釋 學生活動3 思考并回答并解釋 教師活動4 繼續(xù)提問:還有別的方法嗎 學生活動4 思考回答 教師活動5 講解:可以從反應物減少和新物質生成2個角度證明,并布置任務:著重從反應物減少角度設計方案。 (3min)學生活動5 小組討論:設計方案并拼出裝置圖教師活動6 巡視,拍照展示學生裝置圖.提問:可能出現(xiàn)什么現(xiàn)象?學生活動6 小組代表發(fā)言,預測現(xiàn)象(5min)教師活動7 指導學生按序領取儀器,并準備實驗 學生活動7 討論主要步驟并進行實驗教師活動8 巡視、指導、拍攝學生實驗學生活動8 在自主思考及教師指導下,優(yōu)化實驗,改進實驗 (8min)教師活動9 精彩回放學生實驗 (3min)并提問:在實驗過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難了嗎?怎么解決的?學生活動9 結合實際情況進行交流教師活動10 總結,鼓勵并表揚不畏失敗的探究精神學生活動10 領會精神,掌聲鼓勵 (3min)教師活動11 通過一道情境題,提出質疑學生活動11 設計對照實驗教師活動12 演示對照實驗學生活動12 觀察演示實驗(4min)教師活動13 回顧整個探究流程,進行思維拓展,提問:哪里還運用化學實驗中壓強差?學生活動13 思考回答: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實驗(2min)教師活動14 實驗演示(視頻):數(shù)字化實驗測CO2含量的變化學生活動14 觀看實驗 (6min) 發(fā)散思維,學會多角度分析問題2)能獨立思考,自主學習,也能進行討論,合作交流。3)設計出多種實驗方案,感受實驗方法多樣性,并能清晰勇敢地表達提高自主探究能力、有效溝通、協(xié)作能力和實驗操作能力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樂學善學,懂得合作與交流的意義。6)通過不斷探索和改進,養(yǎng)成勤于思考、勇于探究、不畏失敗的科學態(tài)度,并能大膽嘗試去解決問題,體會科學探究的艱辛和樂趣。養(yǎng)成勤于反思、敢于質疑、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 會設計對照實驗,并運用控制變量的思想感受“猜想、設計、實驗、觀察、改進、總結與反思”的研究方法會聯(lián)系所學知識,進行知識遷移、融會貫通11)通過實驗方法包括儀器都在不斷被更新的事實,再次領會科學創(chuàng)新、嚴謹、探究的精神環(huán)節(jié)四:小結 教師活動15:提問:科學探究中應該具備怎樣的科學精神?學生活動15:交流想法,領會精神教師活動16 總結,寄予希望 (4min) 集體體會探究精神9、 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