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性質活潑的氧氣》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氧氣是維持生命不可或缺的物質,也是參與化學反應最多的物質之一,所以有關氧氣的知識九年級學生必須掌握的化學基礎知識。同時它也是學生繼續(xù)學習第4章《認識化學變化》中《常見的化學反應--燃燒》和第5章《金屬的冶煉與利用》中《金屬的性質和利用》時必須具備的基礎知識,在教材體系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而且本節(jié)是教材第一次對一種氣體物質進行系統(tǒng)的研究,由此也提示了對物質進行探究的一些思路和方法,這些方法和思路對學生今后的學習也會有指導和啟示作用。因為這些思路和方法是蘊含在探究過程之中的,所以我們必須注重探究過程,認真完成和靈活調度教材安排的探究活動,從探究過程中抽取這些思路和方法,幫助學生盡快形成學習化學物質知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2.教材的編寫思路:1)讓學生了解氧氣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了解氧氣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對人類生活、生產(chǎn)的意義。2)讓學生通過實驗探究、討論交流,認識氧氣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用途。學會使用實驗方法獲取信息,并用比較、歸納等方法對獲取的信息進行整理總結。3)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fā)揚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創(chuàng)新和實踐的精神;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以及勤于思考、嚴謹求實、勇于創(chuàng)新和實踐的科學精神。3. 教材的特點:這節(jié)課采用“創(chuàng)設情景——提出假設——實驗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學模式。通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教師的積極參與指導、確立學生在化學教育中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激發(fā)他們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5.教材處理:1)學生已對基本實驗有所掌握,實驗的基本技能有所發(fā)展,對學習氧氣有幫助。2)氧氣的物理性質較容易掌握,但是學生對氧氣的化學性質不易理解,這一節(jié)課,我們教師做演示實驗和讓學生做實驗的同時運用多媒體模擬一些實驗過程,激發(fā)了他們的做實驗的興趣,為實驗的成功提供了保證。【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了解氧氣的物理性質(色、態(tài)、味、密度、熔點、沸點、水溶性等);使學生掌握氧氣的化學性質(觀察和描述木炭、硫、鐵,紅磷,蠟燭在氧氣中燃燒的現(xiàn)象,從中歸納出氧氣的化學性質);了解氧氣的主要用途,氧氣與人類的關系密切。培養(yǎng)學生觀察和描述實驗現(xiàn)象的能力,使他們學習通過實驗來研究物質及其變化的科學方法。2.過程與方法:體會實驗中的觀察、比較、分析和歸納的方法。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養(yǎng)成細致的觀察習慣和嚴謹?shù)墓ぷ髯黠L。【教學重點】:氧氣的化學性質及其現(xiàn)象的描述。【教學策略設計】本課是九年級化學第二章《身邊的化學物質》第1節(jié)《性質活潑的氧氣》的第1課時。本節(jié)內(nèi)容教材的設計符合邏輯性,在教學過程中,從生活經(jīng)驗入手,了解氧氣的物理性質,再引入探究氧氣的化學性質,最后由氧氣的性質總結氧氣的用途。教學中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對重點和難點進行突破。(1)、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實驗探究的機會。(2)、引導學生正確地進行實驗操作。(3)、采用學生小組實驗探究的方法,通過課前學案導學,課堂提出問題、設計實驗、分析實驗現(xiàn)象、得出實驗結論來解決問題,達到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所以,本節(jié)課的教學思想是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氧氣的性質實驗探究為主線,以培養(yǎng)學生思維為核心,以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yǎng)為目標。【教學用方法】:講授法,實驗法【教學用具】:儀器:集氣瓶(5個裝有氧氣)、燃燒匙、酒精燈等。藥品:木炭、硫粉、紅磷、紅鐵絲、蠟燭,石灰水、氧氣。其它:火柴。【教學過程設計】【問題引入】空氣的成分按體積算,最多的是( ),其次是( ),還有( ),( )和( ),我們是怎樣用實驗來確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的呢?【回答】(氮氣),(氧氣),(稀有氣體),(二氧化碳),(其他氣體和雜質), 紅磷的燃燒實驗。【問題引入】為什么一定要通過實驗才能知道空氣中存在著氧氣?(比如小白鼠的缺氧實驗)而不是用肉眼去看?氧氣是無色、沒有氣味的氣體,這是氧氣的什么性質?紅磷能在氧氣中燃燒,這又是氧氣的什么性質?【回答】物理性質,化學性質。【確認目標】這節(jié)課來學習氧氣的性質,要求:記住氧氣的主要物理性質,掌握氧氣的化學性質。一、認識氧氣的性質【問題討論】描述氧氣物理性質。想一想,氧氣有味嗎?氧氣溶于水嗎?【回答】無色、氣體,無味,可溶(不溶)兩種答案均可能出現(xiàn)。【提問】魚在水中靠什么呼吸?它呼吸的氧氣來自哪里?【回答】靠腮呼吸。氧氣來自水中。【結論分析】由此可推知氧氣的溶解性,氧氣既不是可溶于水,也不是不溶于水,而是不易溶于水。物理性質:(1)無色、無味的氣體。(2)不易溶于水。(3)密度比空氣大(同一條件下)。(4)液態(tài)(沸點—183°C)、固態(tài)均為淡藍色。【問題討論】氧氣有哪些化學性質呢?提問:什么叫化學性質?【回答】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xiàn)出來的性質。化學性質:【閱讀實驗】木炭在氧氣中燃燒:1.將木炭加熱至紅,放入集氣瓶中,劇烈燃燒、發(fā)白光。2.在集氣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蕩,石灰水變渾濁。【提問】石灰水變渾濁說明瓶中產(chǎn)生了什么氣體?【回答】二氧化碳【結論】碳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請寫出此反應的表達式。【閱讀實驗】鐵絲在氧氣中燃燒這瓶氧氣與前幾瓶有何不同?瓶底鋪少量的沙子(或少量水也可以),思考為什么?將鐵絲加熱至紅伸入集氣瓶中。描述實驗現(xiàn)象: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提問】為何集氣瓶底要放少量的沙子(或水)?生成黑色固體的溫度很高,掉到集氣瓶底會怎樣?【討論】會引起集氣瓶炸裂。【回答】防止集氣瓶炸裂。新 課標 第一網(wǎng) ( http: / / www.xkb1.com / )【結論】此黑色固體的名稱是四氧化三鐵,而不是我們前面所說的鐵緩慢氧化生成的紅色的氧化鐵。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生成四氧化三鐵。請寫出此反應的表達式。【閱讀實驗】蠟燭在氧氣中燃燒1.將小半截蠟燭放在燃燒匙中,在酒精燈中點燃2.把燃燒匙伸入集氣瓶中。 現(xiàn)象:劇烈燃燒,蠟燭很快就燃燒完了,集氣瓶內(nèi)壁有小水珠。3.在集氣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蕩。現(xiàn)象:石灰水變渾濁。【提問】集氣瓶內(nèi)壁有水珠生成說明了什么?石灰水變渾濁說明瓶中產(chǎn)生了什么氣體?【回答】有水珠說明蠟燭燃燒有水生成,能使石灰水變渾濁,說明反應有二氧化碳生成。【結論】蠟燭(石蠟)在氧氣中燃燒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請學生寫出此反應的表達式。【問題討論】通過上述實驗,我們可知,物質在較純的氧氣中燃燒,比在空氣中燃燒得( ),由此可見:氧氣的化學性質比較( )。【思考并回答】(更劇烈),(活潑)【閱讀實驗】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氧氣瓶中。觀察現(xiàn)象:木條燃燒起來了。【提問】為什么殘存火星的木條會再次燃燒起來?【思考并回答】因為氧氣的化學性質比較活潑,它可助燃(支持燃燒)。【問題討論】如何證明一集氣瓶中裝的是氧氣?【回答】將帶火星的木條抻入氣體中,若木條燃燒復燃,則證明此氣體為氧氣。結論:氧氣化學性質比較活潑,可以支持燃燒(助燃)【講述】我們說一種物質的性質決定了他的用途,那么,氧氣有哪些用途?二、氧氣的用途1.供給呼吸2.支持燃燒(助燃)【課堂小結】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氧氣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以及木炭、硫、鐵,蠟燭在氧氣中燃燒的現(xiàn)象。【課后作業(yè)】完成講學案課后作業(yè)【板書設計】性質活潑的氧氣1、氧氣的物理性質:(1)無色、無味的氣體。(2)不易溶于水。(3)密度比空氣大(同一條件下)。(4)液態(tài)(沸點—183°C)、固態(tài)均為淡藍色。二、氧氣的化學性質:1、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碳+氧氣→二氧化碳2、鐵絲在氧氣中燃燒鐵+氧氣→四氧化三鐵3、蠟燭在氧氣中燃燒石蠟+氧氣→二氧化碳+水3、氧氣的用途供給呼吸支持燃燒(助燃)【教學反思】這節(jié)課以實驗探究為主,在探究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了學生觀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體會到學習化學的快樂。這節(jié)課由于實驗多,教師除了注意強調實驗操作的規(guī)范性外,要合理安排45分鐘,學生能自得的內(nèi)容少講或不講(如氧氣的物理性質),在實驗探究處放慢節(jié)奏,這樣就能圓滿完成本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