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2年小學科學六年級上冊科普閱讀觀察細胞的內部結構旱金蓮是園藝中常用的一種植物,它那形似荷葉的葉片和絢麗多彩的花朵給花園帶來了生機和活力。旱金蓮是怎樣完成生存所必需的功能的 為了回答這些問題,你將開始一次充滿想象的旅行。你將進入旱金蓮的一片葉內,去拜訪當中微小的細胞。旅途中,你會觀察到植物細胞中的部分結構,并學習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之間的一些區別。旅途中,你還會發現在細胞里面還有許多更微小的結構,我們稱之為細胞器)。它們在細胞里執行不同的功能。就像胃、肺、心臟在人體里有不同的作用一樣,每種細胞器的作用也各不相同。現在,請讓我們啟動想象飛船,去探索一個典型的植物細胞吧。進入細胞你的神秘旅行并非輕而易舉就能實現,因為在真正進入細胞之前,你的飛船需要穿越細胞壁;和細胞膜。細胞壁:熟悉你進入植物細胞時將要看見的細胞結構。首先,我們得穿過細胞壁。細胞壁是包圍在植物細胞和其他一些生物細胞外的一層堅固的非生命物質。相反,動物的細胞是沒有細胞壁的。植物的細胞壁具有保護和支持細胞的功能。細胞壁由結實而又富有彈性的纖維素組成。盡管細胞壁如此堅固,但水和氧氣等物質依然能輕易地穿過它。細胞膜:當我們穿過細胞壁后,遇到的下一道屏障就是細胞膜。所有的細胞都有細胞膜。在具有細胞壁的細胞里,細胞膜緊貼在細胞壁的內側。對于沒有細胞壁的細胞而言,細胞膜就成了分隔細胞和環境的邊界。細胞膜對進出細胞的物質加以控制。細胞所需的每一樣東西從食物到氧氣都是從細胞膜進入細胞的。幸運的是,你的飛船也能順利通過細胞膜。細胞中有害的代謝廢物也從細胞膜排出。細胞膜必須能讓這些物質進出,才能使細胞得以生存。此外,細胞膜還阻止了外界的有害物質進入細胞。從某種意義上說,細胞膜像一道紗窗:既能將昆蟲擋在外面,又能使空氣自由進出。停靠細胞核當我們進入細胞以后,一個巨大的卵圓形結構躍入眼簾。這就是細胞核,它是細胞的“大腦”。細胞核被視為細胞的控制中心,它指揮著細胞的一切活動。核膜:仔細觀察你會發現,細胞核四周圍著一層核膜。就像信封保證信的安全一樣,核膜也起到保護細胞核的作用。物質通過核膜上的小孔,即核孔,進出細胞核。我們繼續向細胞核內部進發,這次穿過核孔時可要小心一點了。染色質:也許你會奇怪,細胞核是如何來指揮細胞活動的呢 答案就藏在那些漂浮在細胞核內的絮狀物質里。這些絮狀物質叫做染色質,它們攜帶著遺傳物質,即那些指揮細胞執行功能的指令。例如,染色質里的指令能指揮葉細胞生長并分裂形成更多的葉細胞。核仁:為我們準備離開細胞核的時候,又看見一個小小的物體漂過。這個結構叫核仁,是產生核糖體的地方。核糖體是合成蛋白質的細胞器。蛋白質是細胞內非常重要的化學物質。細胞質中的細胞器離開細胞核,你就會發現自己正置身于細胞質——細胞膜和細胞核之間的區域里。飛船周圍是透明、粘稠的膠狀液體,而且這些液體會不斷流動,你的飛船可以順勢而動。許多細胞器漂浮在細胞質中。線粒體:在細胞質里漫游時,你會看到一些紡錘形的結構在前方若隱若現。這些細胞器叫做線粒體。線粒體是細胞的“動力工廠”,能夠把食物分子中儲存的能量轉化為細胞可以利用的能量,以保障細胞的生命活動。內質網:如果繼續在細胞質中探索,你會發現四周都是迷宮般的通道。這些通道被稱為內質網內質網的通道能把蛋白質和其他物質從細胞的一個部分運輸到另一個部分。核糖體有許多小顆粒黏附在內質網的外表面上,另外還有些漂浮在細胞質中,它們都是核糖。鐵是蛋白質的合成工廠,它們生產出的一部分蛋白質被送進內質網里,然后再運輸到高爾基體中。地球的內部結構探索地球內部地球的表面自始至終都在發生著變化。在漫長的地球歷史長河中,它的表面直在發生各種變化,有的隆起,有的凹陷,有的彎曲,有的出現裂縫。正因如此,地球現在的面貌與其數百萬年前的面貌是大不相同的。像基拉韋厄山那樣的火山噴發讓人們非常好奇:地球內部到底是什么樣的呢 然而,這個問題非常難以回答。就算地質學家愿意,他們也不可能挖條隧道直接通到地球的中心。地球內部的極端條件讓科學家無法深入到地下深處進行探究。世界上最深的礦藏是南非的金礦,它深入到地表下3. 8千米處。但是,這個礦藏還只能算是地球表面。上的一個小小的“擦痕。你需要穿行1 600多個這樣的距離,即6 000千米以上,才能到達地心。為此,地質學家主要利用兩種證據來了解地球的內部結構:來自巖石樣本的直接證據和來自地震波的間接證據。地殼地心旅行將從地殼開始。地殼是地球的“皮膚”,它是由巖石組成的圈層。地殼是由固態巖石組成的圈層,包括干燥的陸地和洋底。人們可以看到的地殼是一些裸露在地表的巖石和山脈,還有一些地殼被土壤和大面積的水域覆蓋。與下面的圈層相比,地殼很薄,就像洋蔥那一層薄薄的外皮。在有山脈的地方,地殼最厚;在有海洋的地方,地殼最薄。在大多數地方,地殼的厚度為5—40 km。而在有高山的地方,地殼的厚度最厚能達到70 km。地殼包括洋殼和陸殼。洋殼是海洋底下的地殼,它主要由玄武巖組成。玄武巖呈黑色,紋理細膩。陸殼是形成大陸的地殼,它主要由花崗巖組成。花崗巖顏色較淺,紋理粗糙。地幔如果你穿過地殼繼續向地心旅行,在地表以下5—40 km深處,你就會穿過一條界線。在這條界線之上,是由玄武巖和花崗巖組成的地殼,在這條界線之下,是由熾熱巖石組成的,厚達3000 km。科學家根據地幔的物理性質將它分成了幾個圈層。巖石圈:地慢的上部和地殼極為相似,它們共同組成巖石圈。巖石圈的平均厚度為100km。軟流圈:巖石圈下面的地幔物質溫度更高,承受的壓力更大。正因如此,這部分地幔物質就不像上面的巖石那樣堅硬,而是隨著深度的增加逐漸變軟,就像馬路上的瀝青在太陽的暴曬下會變軟一樣,具有可塑性。這一層地幔物質叫做軟流圈。盡管軟流圈中的物質是緩慢流動著的,但它仍然是固體物質。如果你用腳踢,你的腳趾就可能會受傷。下地幔軟流圈下面的地幔物質是固態的。這種固態物質一直延伸到地核。地核穿過地幔后,你就到達了地核。地核主要是由鐵和鎳等金屬組成,它包括液態的外地核和固態的內地核兩部分。外地核和內地核合在一起約3486 km厚。外地核和內地核:外地核是熔融狀態的金屬物質,包圍著內地核。盡管外地核內壓力很大,但它仍然是液體。內地核是一個密度極大的固體金屬球。在內地核中,超強的壓力將鐵原子和鎳原子緊緊擠壓到了一起, 使它們不能擴散開來而形成液體。現有的大多數證據顯示,鐵和鎳組成的。但是,科學家還發現了一些證據,證明地核中還有氧、硫和硅等物質。至于究竟是何物,還有待于科學家進一步的探索、證明。會操控杠桿的鼠尾草說一個人卑微時,有人會說“就像路旁的一株狗尾巴草”,那假如說像纖細的老鼠尾巴草,會不會覺得更卑微?直卑微到塵埃里去。呵呵,名為“鼠尾草”的植物,才不會這么想呢。其貌不揚的鼠尾草,可是草叢里的智者,這智慧,來自于它在傳宗接代大業上,深思熟慮后別出心裁的發明——操控杠桿。當我們人類嘖嘖贊嘆阿基米德發現了杠桿定律,并利用這一原理設計制造機械時,豈不知,我們腳下的鼠尾草,早已靈活運用了幾百萬年。鼠尾草是一個龐大的家族,上上下下幾百號“人”。但無論是灌木鼠尾草還是草本鼠尾草,它們的生殖器官——花朵,(哦,請原諒我這樣說人們心目中美的化身。)都擁有完美的杠桿裝置。附身一株正在綻放的唇形科植物鼠尾草,就會發現它那令人乍舌的智慧。鼠尾草的花萼、花冠都合生成管子狀,但5片花瓣卻分裂成上下“嘴唇”的形狀:有2片合成像鴨舌帽似的“上唇”,另3片團結成“下唇”,儼然一個袖珍停機坪伸出去。這自然是為紅娘準備的歇腳點啦。上唇的下面有2枚雄蕊和1個花柱。雄蕊的構造頗費心思,藥隔延長變成1個可以活動的“杠桿”,支點是花絲和花藥的連接處。杠桿上臂長,頂端有2個發達的花粉囊。下臂短,這里的花粉囊只是空有皮囊,起平衡錘的作用。但這“皮囊”的位置極為重要,能夠恰好遮住花冠管的入口,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架勢。當蜜蜂被鼠尾草花朵分泌的蜜汁引誘,想要進入花冠管的深處飽餐一頓時,卻發現近在眼前的美食,并非唾手可得,還要過“皮囊”這一關,蜜汁就在“皮囊”的后面,若隱若現。蜜蜂也不是輕易就放棄的主。它會選擇在“停機坪”稍事休息,然后鉚足勁,用腦袋使勁撞擊“皮囊”。此時,鼠尾草的“杠桿”裝置“發力”了——當“皮囊”被向內推動時,上部的長臂自然向下彎曲,頂端的花藥開裂,花粉正好灑落到蜜蜂毛茸茸的背上。鼠尾草設計的力臂長度、花粉拋灑的角度,其準確性,無異于天才。而此時,花中的雌蕊尚未成熟,這樣的時間差,自然避免了自花授粉。一旦蜜蜂離開,兩根有彈性的樞軸會立刻彈回,裝置恢復原狀,就像什么也沒有發生過,靜靜等待下一個送上門來的訪問者。夠精彩吧。其實,到這個時候,鼠尾草導演的精彩好戲,只上演了前半場,有趣的下半場,會在另一朵花兒里繼續。就在這朵花兒的附近,在另一朵藍色或粉色的小小帷幕里,雄蕊剛一“謝幕”,花中的雌蕊,便迫不及待地登臺亮相了。雌蕊先從帷幕鴨舌帽中,緩緩伸出頭來,伸展、俯身、彎曲、分叉,長成二分的柱頭,再次如“皮囊”那樣,巧妙擋在花冠管的入口。背負著花粉的蜜蜂前來采蜜時,腦袋可以輕松通過懸垂下來的叉子,被叉子蹭過的蜜蜂背部和兩側,正是另一朵花的雄蕊撒過花粉的地方,叉狀的柱頭,巧妙獲取了“紅娘”身上的花粉,完成受孕……每當我停下腳步,凝目一朵智慧的鼠尾草花時,我的贊賞、尊敬和感動,都無以言表。沒有學過物理學的鼠尾草,究竟經過了怎樣的努力?受到什么樣的啟迪,才設計出如此完美的“杠桿”、擁有這樣妙趣天成的“愛情”呢?個子小,沒有關系,其貌不揚,更沒有關系。學學鼠尾草,貌不驚人的小“家伙”,操控的不止是“杠桿”,它操控著比自己強大很多的物種——聰明的、會飛的昆蟲。什么是磁想象一下乘坐一列不接觸地面的列車快速飛馳的場景:你感覺不到來自鐵軌的振動,也聽不到車輪碰撞鐵軌發出的噪聲,在列車以每小時40千米的速度直奔旅程的終點時,你只要舒適地坐著就可以了。這是在夢中嗎 不,這不是夢!雖然你很可能沒有乘坐過這樣的列車,但這種懸浮在空中幾厘米高度的高速列車確實存在。那么,是什么使得列車懸浮起來的呢 信不信由你,是磁鐵使它們懸浮起來的。磁鐵的性質說到磁鐵,你可能會想起家中電冰箱上用來夾住紙條的那個小磁鐵。其實,在許多日常物品中,如錢包、廚房里的櫥柜、商店里的安全條碼中都有磁鐵。磁鐵能夠吸引鐵和含鐵的物質。磁鐵在現代生活和生產中有廣泛的應用,但磁鐵并不是新玩藝。早在2000多年前,居住在古希臘馬格尼西亞城(今屬土耳其)的人們就已發現了一種不尋常的巖石。這種巖石含有一種稱為磁鐵礦的礦物。磁鐵礦和磁鐵的英文名詞都來自于馬格尼西亞這一地名。這種含有磁鐵礦的巖石能夠吸引含鐵的物質,也能吸引或排斥另一塊含磁鐵礦的巖石。磁鐵之間吸引或排斥的性質叫做磁性。大約在1000多年前,中國人發現了磁鐵礦石的另一種有 趣的性質。如果把一塊磁鐵礦石用繩子吊起來讓它能自由地轉動,磁鐵礦石中的某一個 部位總是指向同一個方向,這個方向指向北極星的方向,北極星也叫做引導星。由于這個緣故,磁鐵礦石也被稱為北極石。與磁鐵礦石一樣,磁鐵也具有同樣的性質。磁鐵能夠吸引鐵和含鐵的物質,也能吸引或排斥其他的磁鐵。如果磁鐵能夠自由轉動,磁鐵的一端總是指北。磁極日常生活中所用的磁鐵是人工制造出來的,它們具有與天然磁鐵一樣的性質。 我們已經知道磁鐵的一端總是指北。任何磁鐵,不管其形狀如何,都有兩人端點,每一個端點都稱為磁極。磁鐵的磁極磁性最強。磁鐵上指北的那個磁極稱為磁鐵的北極,磁鐵的另一個磁極稱為南極。任何磁鐵總是具其有一對磁極:北極和南極。磁極之間的相互作用:當你將兩塊磁鐵彼此靠近時會發生什么現象呢 這取決于靠近的是哪兩個磁極。如果你用一塊磁鐵的北極去靠近另塊磁鐵的南極,那么這兩個異名的磁極就會彼此吸引。但是,如果你將兩塊磁鐵的北極與北極靠近,兩個同名的磁極就會彼此排斥;如果將兩塊磁鐵的南極與南極靠近,兩個同名的磁極也是彼此排斥。同名磁極相互排斥,異名磁極相互吸引。磁場力:磁鐵磁極之間的吸引力或排斥力叫做磁場力(magnetic force)。對一件物體推或拉,就有力施加在物體上。力可以改變物體運動的狀態。當磁極之間相互作用時,就產生磁場力。能夠產生磁場力作用的任何物體都是磁鐵。前面描述過的磁懸浮列車,就是利用磁場力來驅動的,裝在列車底部的磁鐵和裝在地面導軌上的磁鐵的極性相同,因為同名磁極相互排斥,這兩個磁鐵就彼此推開,使列車廂鐵懸浮起來。其他的磁鐵將產生向前運動的推力,推動列車向前奔馳。磁場在磁鐵上,磁極的磁場力最強,但磁場力并不局限在磁極處,磁鐵的周圍都存在著磁場力的作用。磁鐵周圍有磁場力作用的區域稱為磁鐵的磁場。磁場的存在,使得磁鐵間不通過接觸也能發生相互作用。一塊條形磁鐵周圍的磁場。圖中磁鐵周圍的紅色曲線稱為磁感線。磁感線不是實際存在的線,但它形象地展示出磁鐵周圍磁場的分布情況。磁感線從磁鐵的一個磁極出發,圍繞著磁鐵沿曲線前行,最后返回到另一個磁極。磁感線從磁鐵的一個磁極到另一個磁極形成一條封閉的回路,磁感線之間永不相交。箭頭用來表示磁感線的方向,磁感線的方向總是從磁鐵的北極出來再回到南極。磁感線的疏密程度表示磁場的強度。磁感線越密的地方,磁場越強。磁感線在磁鐵的磁極處最密集。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