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 題 課題2 元素(第一課時)教學目標知識技能:讓學生認識元素的存在,形成元素的概念,知道元素的簡單分類。過程方法:通過微觀想像、分析、討論、對比,認識化學反應中分子可以發生變化而元素不發生改變情感態度價值觀:使學生形成“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由元素組成的”認識觀。教學重點:元素的概念教學難點:對元素概念的理解教學內容一、認識元素,理解涵義【設問】的確物質都是由元素組成的,那么什么叫元素呢 ?回憶并回答。【提問】⑴回憶原子的構成。⑵什么是相對原子質量?其中一種碳原子是指哪種碳原子?你認為有沒有其它的碳原子?答:碳原子是指碳12原子(質子數6,中子數6的碳原子)。猜想:有、不確定、可能有。(從已有知識入手,自然且便于理解。)【黑板展示】質子數6,中子數7碳原子質子數6,中子數6質子數8,中子數8質子數8,中子數9;質子數8,中子數10提問:上述每組原子在結構上有何共同點?學生觀察兩組原子。回答:每組原子的質子數相同。(培養觀察力,分析能力。)【投影展示】在上面投影的基礎上指出這些碳原子都屬于碳元素,這些氧原子都屬于氧元素。質子數6,中子數7碳原子質子數6,中子數6質子數8,中子數8質子數8,中子數9;質子數8,中子數10提問:根據以上內容,你們能試著說說什么叫元素嗎 交流,試著說出元素的定義。(在對比中讓學生感悟元素的特點,讓學生在琢磨中加深理解。)強調:1.計量核電荷數時不管中子數。只要質子數相同的同種原子就是同一種元素,“質子數”是決定原子屬于哪種元素的依據。2.元素是一宏觀概念,不能論個數。二.元素的存在和分類物質是由元素組成的,目前知道110多種元素,組成了三千多萬種物質。1.元素的存在【創設情景】我們在看電視的時候,經常看到為健康勸人們“補鐵”、“補鈣”的廣告,這里的“鐵”、“鈣”指的就是元素,(設計意圖)從人體中含量最多的物質入手,引導學生猜想人體中含量較多的元素,培養知識遷移能力。那么,元素在自然界是怎樣存在的?各種元素含量如何?生動,有趣的歸納,加深記憶。【引導閱讀】指導學生閱讀P73第三段并認識圖4-4。(自主學習)【歸納小結】地殼中各元素按質量計,由多到少的順序為:氧、硅、鋁、鐵……,記作一只羊、二只龜、三頭驢,用鐵鍋煮。(歸納,記憶)【提 問】水占人體體重的70%左右,能否猜想一下,我們人體細胞中含量較多的元素有哪些?(交流回答)生齊答:一致!氧、碳、氫,記作“氧探親”;氧元素很多,而氫元素、碳元素較少。【創設情景】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見到藥品或一些商品貼有標簽,不知你注意過沒有,標簽上都寫了些什么?(活學活用,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為學生再認識元素的存在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引導探究】⑴請各小組把課前準備好的標簽拿出來,你能否從上面找出該藥品或商品所含元素呢⑵請用圖表表示該藥品或商品中各元素的含量。【展示評價】各小組展示答案,老師給予激勵性評價貼近生活,激發了學生在討論中的“表現”欲望。氧原子碳元素氧原子氧元素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