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基本信息 名稱 第三單元 物質構成的奧秘 課題3 元素執教者 課時 1所屬教材目錄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課題三教材分析 本課題包括元素、元素符號和元素周期表。本課題教學可以引導學生把宏觀和微觀分析聯系起來,建立元素概念。學情分析 學生剛學習過原子的內部結構,雖然對不同原子結構不同有了了解,但對元素概念中的“一類原子”還難以理解。另外,學生還不明白宏觀分析用元素,微觀分析用原子;元素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了解元素的概念,認識物質的宏觀組成與微觀結構。理解元素、物質和原子、分子的關系。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建立微觀模型,認識到化學反應中分子(物質)變化而原子(元素)不變。2.通過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活動探究等形式達成學習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進一步建立科學的物質觀、增進對物質的宏觀組成與微觀結構的認識。教學重難點 重點 元素概念的初步形成及理解。難點 原子與元素等宏觀概念與微觀概念的區別和聯系。教學策略與 設計說明 針對教材分析中知識結構的特點和學情分析中學生的認知特點,擬采取如下策略進行教學:根據上節課的內容,創設情境引入原子結構的異同;依托導學案中自主學習材料,用“概念最小化法”引導學生分析和理解元素概念。通過提供比較項目的圖表組織學生討論原子和元素的區別和聯系。通過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競賽等形式達成學習目標。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注明每個環節預設的時間)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主課42分鐘 創設情景原子是否實心體?原子內還有哪些微粒?投影 表格一 提問:你發現了什么“怪”現象?請填寫在表格二中交流討論小結:1、原子中的質子數(核外電子數)都是1,它們都是氫原子。2、原子中的質子數都是1,而中子數、相對原子質量不同,是不同的氫原子。引出概念 元素:具有相同核電荷數(即核內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 反思升華 質子數為1的一類原子,稱為 。投影 表格三 投影 表格四 反思升華 質子數為6的一類原子,稱為 。質子數為8的一類原子,稱為 。延伸思考 一種元素只有一種原子?目前已發現的元素有一百余種,那么原子的總數是不是也是一百余種?是大于、小于還是等于該數目呢?引導閱讀 P60圖3-17、圖3-18P60資料卡片,與地殼中的排位元素進行對比。歸納小結 地殼中各元素按質量由多到少的順序。 創設情景 如何表示指定的元素呢?a、元素名稱(中文) 。b、元素符號(國際通用)。從P73資料及表4-3,找一找元素符號書寫的特點。元素名稱造字的規律。引導閱讀 P62-63的元素周期表簡介 討論小結 元素符號書寫的特點;元素名稱造字的規律。 課堂練習 P65 2、6題。 學生自由發揮,回答。 發現原子結構的異同 學生們發言。 閱讀。 學生回答。 學生回答。 思考,并討論。 閱讀課本。 合作學習,歸納問題的要點。 分小組同時計時(3 分鐘)競賽,看看哪個小組寫得既對又快。 從化學式判斷物質的元素組成。 學生合作式學習,交流、討論。 回憶日常的生活知識、電視廣告,獲取答案。 學生練習 復習上節課的知識。 接觸元素的特征。 學生們的發現。 進入本節的學習重點。 元素的概念的運用。 鞏固元素的概念層層遞進發問,讓學生自己找到問題的答案。 培養自學歸納能力,使學生形成“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由元素組成的”認識觀。 自學能力、口頭表達能力的加強。 練習元素符號的書寫。 鞏固對元素符號的認識,使學生意識到元素在地殼里以單質或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世間萬物由元素組成”。 形成學生對元素周期表的初步認識。 了解人體營養健康與元素息息相關。 活躍課堂氣氛 課堂小結2分鐘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還有哪些問題?布置作業1分鐘 P65 1、3、4、5題。板書設計 課題2 元素1、元素的定義:具有相同核電荷數(核內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2、地殼中和生物細胞中主要元素含量。3、書寫元素符號的要求。4、元素名稱造字的規律。5、元素符號的意義。教學反思 本課題中,宏觀概念與微觀概念區別聯系的理解對于學生有一定難度,另外元素符號的意義與書寫也需要多加練習。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