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酸和堿的中和反應》教學設計第一課時 中和反應及其應用一、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知道酸和堿發生的中和反應。(2)了解中和反應在實際中的應用。2、過程與方法:(1)通過探究,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2)通過討論交流,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進一步增強學習化學的興趣。(2)體驗化學充滿探究性,培養學生勇于創新和實踐的科學精神。(3)體會化學與社會的密切關系,增強學生對社會的責任感二、教學重點:酸堿之間的中和反應.三、教學難點:中和反應的探究過程.四、教具:提供藥品是:NaOH溶液、鹽酸、石蕊溶液、酚酞溶液五、說教學過程:活動 流程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設計 意圖1、 創設 情境 引入 新課 【引出課題】紙折好的白花→噴少量酚酞→噴適量的NaOH溶液→花由白色變紅色→噴適量HCl溶液→花由紅色變白色。 【創設問題】你們想知道這個奧妙嗎?要想揭開這個謎,這節課我們就一起學習:課題2酸和堿的中和反應 【板書】§10.2.1 中和反應及應用 學生觀察現象,分析原因 讓學生在教師創設的問題情境中思考問題。2、 提 出 問 題 , 猜 想 探 究 【提出問題】酸和堿之間是否會發生化學反應?如果發生化學反應,又會有什么特點?讓我們通過實驗來一起探究。 【提供藥品】NaOH溶液、鹽酸、石蕊溶液、酚酞溶液。 【過渡】前面同學們已學過酸、堿各自具有一些化學性質,那酸與堿之間會發生化學反應嗎?要正確回答這個問題,我們應該用事實說話,請同學們進行活動與探究,從老師提供的藥品中選擇適當的物質,通過小組討論,設計探究實驗方案,動手實驗,自主選擇兩組或兩組以上藥品,并記錄本組所選藥品、觀察到的現象以及得到的結論。接著引導學生進行實驗探究 【實驗探究】讓學生親自動手、分成四大組完成實驗合作探究: 【分組實驗】方案一: 稀NaOH溶液(無色) →滴酚酞溶液 →振蕩→→ 溶液變紅 →→滴加稀鹽酸→振蕩→溶液紅色變無色 方案二: 稀鹽酸(無色) →滴酚酞溶液 →振蕩→→ 溶液無色 →滴加稀NaOH溶液→振蕩→→溶液無色變紅色 方案三 稀NaOH溶液(無色)→滴石蕊溶液→振蕩→→ 溶液變藍色→滴加稀鹽酸→振蕩→→溶液變紫色 方案四: 稀鹽酸(無色) →滴石蕊溶液→振蕩→→ 溶液變紅色 →滴加稀NaOH溶液→振蕩→→溶液變紫色 分組討論:進行活動與探究,從老師提供的藥品中選擇適當的物質,通過小組討論,設計探究實驗方案,動手實驗,自主選擇兩組或兩組以上藥品,并記錄本組所選藥品、觀察到的現象以及得到的結論。 通過學生親自動手實驗。 激起學生的探究欲。 通過自主探究,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參與意識。將知識內容學習和方法學習融為一體,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探究過程中不僅學到知識技能而且學會科學的探究方法。通過交流討論,培養學生的合作競爭意識。3、 過 渡 , 演 示 實 驗 【過渡】是不是所有的酸堿反應都需要借助酸堿指示劑的顏色變化,才能判斷反應是否發生?若反應過程中有明顯的實驗現象(如:固體溶解、生成沉淀、顏色變化等),則不需要借助于酸堿指示劑幫助判斷反應是否發生。 【演示實驗】氫氧化鋇溶液與稀硫酸的反應。 【結論】若反應過程中有明顯的實驗現象(如:固體溶解、生成沉淀、顏色變化等),則不需要借助于酸堿指示劑幫助判斷反應是否發生。 學生認真觀察實驗現象,討論交流,得出結論。 通過教師演示實驗、學生觀察實驗現象突破學生錯知識點,強化記憶。4、 分 析 與 總 結 【練習】書寫酸堿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NaOH + HCl== NaCl + H2O Ca(OH)2 + 2HCl== CaCl2 + 2H2O 2NaOH + H2SO4== Na2SO4 + 2H2O 【教師引導】學生仔細分析課本中的三個化學反應方程式,自己總結規律,(如果學生有困難,教師可以適當提示從化合價的角度去分析)在學生懂得“酸與堿反應化合價沒有變化”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書寫自己在探究中所涉及的化學方程式。從而揭示中和反應:酸和堿能進行反應,生成鹽和水。進而理解鹽的定義: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構成的化合物。 學生仔細分析書寫的三個化學反應方程式,自己總結酸堿中和反應的通式、鹽和中和反應的定義。 中和反應:酸和堿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 通過教師板演書寫的方式將知識點變抽象為具體,從而降低了學習難度,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5、中和反應的應用 【提出問題】“寶寶金水”為什么能治療被蚊蟲叮咬的人?緊密聯系生活實際。 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課文,然后自己解決所給問題,教師簡單作以總結。 總結中和反應的實際應用,學生理解化學源于社會又服務于社會,感到化學不僅是有趣的還是實用的。 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自學能力;鞏固所學的知識;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6、 歸納 小結 知識 提升 作業 布置 【學以致用】發放導學案(附件),學生練習的過程中,我進行巡堂,對于不會做或做錯的學生,我就一對一地指導他們從正確的思路去分析,最后利用展臺隨機選擇學生的習題展示,分析學生的掌握情況,講解集中易錯題,最后作出評價。 【課外探究】清除茶瓶水垢: 用久了的保溫瓶內壁往往會形成一層水垢,它的主要成分是Mg(OH)2和CaCO3。嘗試用廚房中的物質將它除去。 學生認真完成導學案。 通過由易到難的題目,讓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喜悅。同時讓學生意識到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五、說板書設計: 我認為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所以我把大部分黑板都留給了學生,我只是在學生板演的基礎上加以歸納總結,從而體現本節課的知識目標。酸 和 堿 之 間 會 發 生 什 么 反 應第一課時 中和反應及其應用(一)酸 + 堿 == 鹽 + 水 HCl + NaOH == NaCl + H2O2HCl + Ba(OH)2 == BaCl2 + 2 H2O H2SO4+ Ca(OH)2 ==CaSO4 + 2 H2O H2SO4 + 2NaOH == Na2SO4 + 2 H2O H2SO4 + Ba(OH)2 == BaSO4 ↓+ 2 H2OH2SO4 + Ca(OH)2== CaSO4 + 2 H2O 3HCl + Al(OH)3 == A lCl3 + 3 H2O (二)中和反應在實際中的應用 1、用于醫藥 2、改變土壤的酸堿性 3、處理工廠的廢水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