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13——2014年中考政治熱點專題二:反腐倡廉 法治中國[背景材料]材料一: 2013年7月25日,薄熙來涉嫌受賄、貪污、濫用職權一案,已經依法提起公訴。這體現了我們黨從嚴治黨的根本要求和依法治國的執政理念,表明了我們黨反對腐敗的鮮明立場和堅定決心。材料二: 6月9日上午,原鐵道部部長、黨組書記劉志軍涉嫌受賄、濫用職權一案,在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材料三: 4月12日,全國檢察機關推進反貪辦案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提出,對行賄與受賄犯罪統籌查處,加大對行賄犯罪的查處力度。要堅持把查處行賄犯罪與查處受賄犯罪統一起來,做到同等重視、同步查處、嚴格執法。[題例設計](一)為什么1. 反腐倡廉有何意義?①反腐倡廉有利于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進程。維護法律的權威地位,保證國家的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②反腐倡廉有利于維護社會公平正義。③有利于黨員干部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做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2.我國政府嚴懲貪污腐敗高官,這說明了什么?①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只要觸犯了法律,不論其職位有多高、權力有多大,都要受到法律的追究;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②我國大力實施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切實做到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③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和諧社會的建設:④中國共產黨具有堅定不移懲治腐敗分子的堅強決心;⑤人民是國家的主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等等。3. 請你圍繞加強我國法制建設抑制腐敗現象,擬定兩條宣傳語。1)堅持依法治國,嚴防腐敗滋生;(2)加強法律制度建設,保障國家長治久安;(3)懲治腐敗,加強黨風廉政建設。4. 腐敗行為給社會帶來哪些危害 ①損害黨的形象,降低黨的威信,影響黨群關系;②破壞社會穩定,危害國家政權;③敗壞社會風氣;④危害社會公平正義。5.說說黨堅持轉變作風、改進黨風體現了教材中的那些知識點?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它的宗旨;中國共產黨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不斷完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有利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二)為什么:6.違法高官受到法律的嚴懲,這對我們有何啟示?(為什么要懲治高官?)①公民要依法行使權利。公民在行使權利時,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②我們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自覺抵制各種不良誘惑侵蝕。③我們青少年要依法行使權利,自覺履行義務;要認真學法、懂法、守法、護法,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做守法的好公民。④當我們發現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有違法失職等行為時,要勇敢地行使建議權和監督權,通過各種合法途徑向有關國家機關反映情況。(三)怎么做:7.我們青少年能為抑制腐敗現象做些什么 要認真學習、領會和宣傳十七大精神,積極宣傳加強依法治國的重要性,學會依法行使批評建議權,監督地方各級政府依法行政,勇于同各種腐行為作斗爭。8.當我們中學生了解到貪污腐敗現象時,可以通過哪些形式向有關部門反映 可以通過人大代表或者直接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和地方人大常委會反映;可以采用書信、電子郵件、電話、走訪等形式,向有關部門舉報或反映;可以通過電視、廣播、報刊等媒體進行監督等。9.在反映貪污腐敗現象時我們應該注意些什么問題 在反映問題時要實事求是,以事實為依據,如實反映情況,必要時出示證據和各種證明材料。投訴和舉報時,不得捏造或者歪曲陷害,也不能采用貼大字報、聚眾鬧事等方法。10.反腐倡廉工作的建議:①加強對黨員干部先進性教育活動;黨員干部要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工作宗旨和行為準則;②③堅持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④加大對腐敗分子的打擊和懲處力度;⑤廣開渠道,保障公民監督權.11.中學生怎樣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支持反腐倡廉工作。①我們發現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沒有履行或者沒有正確履行他們的職責時,有向他們提出批評建議的權利;當我們發現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失職、違法行為時,有舉報、揭發他們的權利。②具體的辦法有:直接向人民代表反映情況,表達我們的意見、建議和要求;可以給有關國家機關寫信、打電話或直接向有關人員反映情況;可以通過新聞媒體公開發表自己的意見;④不論采取何種方式行使權利,都應該而且必須是合法的。12.網絡時代,人人都有一個“麥克風”。在網民看來十分給力的“網絡反腐”,其實也是把雙刃劍,除了其中或多或少含有偶然性、娛樂化的成分之外,“誤傷”也時有發生。 如何避免網絡反腐中出現“誤傷”?國家:建立和完善反腐的法律法規;健全暢通反腐渠道,降低對網絡反腐的依賴;加快推進反腐制度改革,嚴厲懲處腐敗;公民:要樹立強烈的個人隱私保護意識,不侵犯他人隱私;遵守網絡道德和法律,規范自己的言行等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