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硫與空氣質量》教學設計主題的教學價值第九章《化學與社會發展》從能源、材料、環境三個維度,闡述了化學與社會發展之間的密切關系。而本節課圍繞酸雨的形成---酸雨的危害---酸雨的防治這一主線展開教學,力求讓學生感受到化學對社會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同時也要讓學生認識到化學的后續發展必將為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1. 從知識的層面上來說,二氧化硫與水、氫氧化鈉溶液之間存在非常密切的關系。通過對硫酸型酸雨形成的探究從而對二氧化硫的相關知識形成一定的知識網絡。2.從與社會、生活的聯系層面上來說,二氧化硫與環境有著密切的聯系,本節課從酸雨的形成,我市酸雨的狀況,酸雨的危害以及如何解決酸雨問題等多個角度闡述,希望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讓學生認識到化學在改善環境,減輕污染,促進人類發展,使生活更美好等方面有積極的作用。3.從提升學生化學學科素養的角度說,學習硫與空氣質量這一節內容,對于物質轉化的觀念、證據推理、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這些化學學科素養都有一定程度的體現。二、已有知識與經驗學生在第二章《我們身邊的化學物質》一章中學習氧氣的化學性質時,學生對于硫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硫有一定的了解,對于二氧化硫能使高錳酸鉀溶液褪色有了一定的知識儲備了。在第一章《開啟化學之門》時我們學習了化學指導人類合理的利用資源時,學生對于二氧化硫能引起酸雨有一定的了解。而且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學生對于酸雨是有一定的了解的,對于酸雨的危害,酸雨的防治也有一定的基礎。三、主題的學習目標1.通過實驗探究,初步了解二氧化硫性質(使高錳酸鉀溶液褪色、與水反應、與堿溶液反應),能用高錳酸鉀溶液區別CO2和SO2;2.認識SO2對環境的影響,依據SO2的性質及其變化認識酸雨的成因、危害,增強消除大氣污染的緊迫感。3.能列舉常見的大氣污染物及其危害,能結合具體的污染問題(酸雨)設計簡單的防治方案。能舉例說明化學在防治酸雨中的作用,能運用綠色化學思想分析和討論化工生產的相關問題。4.能通過報刊、網絡等方式收集空氣質量報告的信息,通過調查了解空氣污染來源,能查閱國家關于環境保護方面的法律法規分析,通過揚中酸雨防治的討論,促進學生辯證地看待問題,培養學生參與社會決策的意識。四、教學過程教學進程 教師行為 學生活動 評注第一階段: 引入 鎮江市環境狀況公報(2016) 全市酸雨平均發生率為5.9% 揚中市酸雨發生率為15% 播放學生采訪的視頻 傾聽思考 SO2因與酸雨的密切關系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從2016年的環境公報和學生對于酸雨的認識出發引出教學內容比較貼近學生生活,也比較能激起學生繼續學習的欲望。第二階段: 探究之旅一 探究火柴燃燒產物使高錳酸鉀溶液褪色的原因 【資料提示】:火柴梗成分:(纖維素 C、H、O) 火柴頭成分:( 含有硫) 引導學生根據資料提出猜想---設計實驗方案----收集證據----得出結論 提出猜想:SO2 、CO2 設計實驗方案 分別點燃火柴頭、火柴桿,用小燒杯罩住,振蕩,觀察高錳酸鉀溶液是否褪色 實驗現象:火柴頭燃燒產物使高錳酸鉀溶液褪色。 實驗結論:火柴頭中含有硫燃燒產生的SO2氣體能使高錳酸鉀溶液褪色。 通過對火柴燃燒使高錳酸鉀溶液褪色這一現象的探究逐步形成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提出問題→設計方案→收集證據→得出結論。 培養學生閱讀資料的能力,分析推理高錳酸鉀溶液褪色的原因。第二階段: 探究之旅二 硫酸型酸雨的形成 【分組實驗】1、用針筒吸入蒸餾水約 10mL,注入裝有二氧化硫的袋中,拔出針筒振蕩,觀察袋子的變化 2、將一小塊pH試紙放在表面皿上,用針筒抽取少量SO2的水溶液注射到pH試紙上,與標準比色卡對照 3、多余的SO2的水溶液注入氫氧化鈉溶液中 演示實驗:硫酸根離子的檢驗:加入稀鹽酸和氯化鋇溶液如出現白色沉淀則為硫酸根離子 歸納與小結: 【資料介紹】:酸雨 資料介紹:紅酒的成分表中還有SO2 【資料展示】: 空氣質量報告 (1)空氣質量報告的主要內容包括哪幾項? (2)空氣污染指數的大小與空氣質量的關系如何? (3)造成大氣污染的主要污染物? 揚中市當天的SO2含量 環境檢測站工作人員采訪 高煙囪排放煙氣的優缺點 酸雨的危害 【過渡】既然酸雨有如此多的危害,我們應該如何防止酸雨的發生呢? 【資料介紹】:燃料脫硫 燃燒前脫硫:洗煤 燃燒中脫硫 煙氣脫硫 【寫一寫】:請根據某燃煤發電廠處理廢氣的裝置示意圖寫一寫整個過程中的反應方程式。 【資料介紹】:煤化工 【資料介紹】:新能源 【結束語】:2030,我相信,藍天碧水不再是神話,我們的寶島揚中實現去煤化,建成國內首座不消費煤炭的低碳能源島不再是夢想。因為今天的你們已經種下夢想。為了這一夢想我們該化為怎樣的具體行動? 觀察并實驗,記錄實驗現象 實驗1現象:袋子變癟 實驗1結論:SO2是無色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易溶于水 實驗2現象:pH試紙變紅, pH約為2 實驗2結論:二氧化硫的水溶液呈酸性 實驗3現象:無明顯現象 實驗3結論:SO2可以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 (1)污染物、空氣污染指數、空氣質量等級 (2)空氣污染指數越小空氣質量越好 (3)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可吸入顆粒物 觀看,傾聽 討論高煙囪排放煙氣的優缺點 危害:1.土壤酸化 2.魚類死亡 3.腐蝕建筑物等 4.危害人體健康 1.二氧化硫煙氣處理 2.燃料脫硫 3.開發新能源 傾聽 學生討論,交流 通過動手實驗體驗二氧化硫能溶于水,并且溶液呈酸性;從而進一步認識到硫酸型酸雨是如何形成的。且通過二氧化硫水溶液的尾氣處理為后面學生認識酸雨的防治埋下伏筆。 引導學生要辯證的認識物質。 通過閱讀課本認識空氣質量報告的相關內容,培養學生閱讀能力。 通過對揚中市SO2含量的監測讓學生通過數據的感知二氧化硫的存在,從而進一步確立要保護環境的意識。 通過對酸雨形成的認識以及酸雨的危害的認識進一步激發起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 學生通過對二氧化硫性質的認識從而對酸雨防治提供思路。 通過對二氧化硫的處理從而對于物質的循環利用有一定的理解。 通過對低碳能源島的建設獻計獻策從而激發學生參與社會決策的意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