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基礎實驗8 酸與堿的化學性質第二課時 堿的化學性質 教學設計一、 教學內容1、課標中的內容本節課是初中化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提供生動、豐富多彩的化學物質,設計有趣的探究實驗,讓學生初步了解研究物質組成、性質和變化的方法,獲得探究物質及其變化的親身體驗,享受到探究物質的樂趣,體會到研究身邊的化學物質對提高人類的生活和質量、促進社會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2、教材中的內容本節課是滬教版九年級《化學》下冊,第七章 應用廣泛的酸、堿、鹽中的基礎實驗8 酸與堿的化學性質,第二課時堿的化學性質。本節教學內容主要包含常見的堿——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的性質和用途。二、 教學對象分析1、知識技能方面:學生基礎相對較弱,但學生已學習了常見的酸——鹽酸和硫酸的性質和用途,以及已經學習了常見的堿,因此已基本具備一定的能力和能力提升的基礎和方法。2、學習方法方面:通過常見的酸的性質學習及復習,已具有一定的學習方法基礎。三、 設計思想總的思路是先設置情景,通過相關知識及實驗的回顧,讓學生歸納總結常見堿的性質及用途,以知識內容為主線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和解決問題分析問題的積極性,培養探究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四、 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認識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的物理性質,了解其用途。(2)通過對比認識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的化學性質。(3)通過問題分析及練習提高知識的應用能力。2、過程與方法:通過知識回顧和實驗回放及一些探究活動,進一步認識與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學會用堿的有關性質解釋有關生活現象。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通過實驗設計及實驗分析,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2)通過學生親身參與科學探究活動,激發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學生尊重事實的科學態度,發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學精神。五、 教學的重點和難點1、教學重點:NaOH和Ca(OH)2的性質2、教學難點:堿的化學性質及應用六、 教學過程教學 內容 教學環節 活動時間 教學活動 設計意圖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引入 3分鐘 變魔術引題 常見的堿你知道 哪幾種? 3.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的俗名叫什么? 叫兩名學生參與活動 思考并回答問題 通過變魔術引起學生注意,從而引入本節課的內容是,堿的化學性質物質性質的學習方法 設問 2分鐘 出示幻燈片,并指導學習方法 認識學習物質性質的方法 使學生學會如何學習物質的性質,提高學習效率NaOH、 Ca(OH)2的有關物理性質 知識再現 4分鐘 出示幻燈片, NaOH的物理性質 Ca(OH)2的物理性質 與老師一同再現知識強化印象 再次熟悉其主要物理性質實驗回放及性質應用 設置情景 5分鐘 展示幻燈片 1.石蕊與酸性、堿性溶液 2.酚酞與酸性、堿性溶液 3.Ca(OH)2性質應用(用石灰漿抹墻、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觀察現象并分析討論 使學生通過觀察及思考與堿的化學性質聯系起來NaOH Ca(OH)2的化學性質 對比總結 7分鐘 出示幻燈片 要求學生按表格邊小結邊練習方程式的書寫。 師總結:氫氧化鈉、氫氧化鈣分別與指示劑、非金屬氧化物、酸、及與某些鹽的反應。 做好小結,完成方程式的書寫 培養學生的書寫及表達能力和歸納總結能力,為知識的應用打下基礎。NaOH Ca(OH)2的用途 總結 2分鐘 出示幻燈片 簡單說明性質與用途的關系 要求同學們結合其性質認識它們的用途 學生在頭腦當中將知識再現 通過前面性質的總結及性質與用途的關系認識兩種物質的用途。 學會學習。交流 與討論 想一想 議一議 5分鐘 出示幻燈片提出問題: 氫氧化鈉、生石灰和濃硫酸為什么必須密封保存?原因有什么不同? 氫氧化鈉、生石灰做干燥劑是否能干燥所有氣體? 師小結: 分析討論并回答問題 讓學生通過問題的分析與解答掌握有關性質并提高應用能力。練習與實踐 課堂練習 10分鐘 幻燈片出示練習題: 直擊中考 并指導學生完成, 解決問題總結方法 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布置課外練習 鞏固練習 1分鐘 題略 課后完成 鞏固提高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布置課外小制作 1分鐘 介紹無泥皮蛋的制作方法及要求 課后完成 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