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植物體的結構層次》教學設計模式介紹探究式教學是以自主探究為主的教學。它是指教學過程是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以學生獨立自主探究或合作討論為前提,以現行教材為基本探究內容,以學生周圍世界和生活實際為參照對象,為學生提供充分自由表達、質疑、探究、討論問題的一種教學形式。學生對當前教學內容中的主要知識點進行自主學習、深入探究并進行小組合作交流,以自我獲取,自我求證的方式深化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從而較好地達到課程標準中關于認知目標與情感目標要求的一種教學模式。其中認知目標涉及與學科相關知識、概念、原理與能力的掌握;情感目標注重科學素養與道德品質的培養。本節是在講述“動物體的結構層次”的基礎上,以綠色開花植物為例,按照從宏觀到微觀的順序介紹高等植物體的結構層次。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經知道了組織器官等的概念,也對高等動物體的結構層次有所了解,因此在教學中可采用對比, 小組閱讀教材,討論等方法,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將動物體與植物體進行比較,找出異同點。學生對植物體有一定的了解,在教學中應盡可能地展亦常見的植物,充分調動學生主體參與的積極性,加深對植物體結構層次的感性認識。教材分析植物體的結構層次”是新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二章“細胞怎樣構成生物體”第三節。它是第二節“動物體的結構層次”的姐妹篇,也是它的延續,意在使學生了解生物體是怎樣有序構成的,幫助同學們進一步形成生物體是一個統一整體的生物學觀點,培養同學們的生物科學素養。學好該內容能也為進一步理解第三單元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作好鋪墊。同時本節從宏觀入手,也就是從學生感性認識入手,先認識植物體再逐層揭示植物體的結構層次,使學生學會正確的觀察方法和認知順序。在了解動物體的結構層次的基礎上,再進一步學習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相關知識內容減少了,難度要求降低了,不必再次學習組織,器官,系統的定義,也不必介紹系統這個層次了,因此,教材的內容安排也會出現相應的變化。與動物體的結構層次相比,本節只講了器官和組織兩個層次,而且是先交代器官層次,說明綠色開花植物體有六大器官,再講組織層次,描述植物的幾種主要組織。這種安排是基于以下原因:一是學生已經知道構成生物體的組織和器官層次,不需要再從組織形成器官這個角度強調,教材先介紹器官,再介紹構成這些器官的組織,也是符合認知邏輯的;二是學生熟悉的是植物體的根,紫葉,花,果實,種子這六大器官,是先從學生的感性認識人手,從學生熟悉的植物體的結構人手組織教學,即利用了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這種安排有利于學生學習;第三,從器官到組織是從宏觀到微觀的認識過程,與動物體的結構層次的認識過程相反,有利于幫助學生建立起從宏觀到微觀,從微觀到宏觀這種雙向的認識事物的方法。關于綠色開花植物體六大器官的內容。教材先從學生已知的六大器官人手,將這六大器官分成兩類,一類是營養器官,一類是生殖器官,然后以油菜植株為例,呈現了一棵完整的油菜植株以及六大器官的局部圖片,讓學生在圖片旁邊填出六大器官的名稱。教材之所以這樣安排,是因為學生已經知道植物體的六大器官,利用這種經驗通過識圖的方式鞏固學生已有的概念。關于植物的幾種主要組織,考慮到植物的各種組織都是由分生組織細胞分裂,分化形成的,因此,教材先講分生組織的分裂能力,主要分布部位,細胞的特點等。在重點了解分生組織的基礎上,再以圖文結合的方式介紹植物的其他組織。 由此可見,分生組織細胞的特點,分裂和分化能力分生組織的作用是學習的重點,其他組織是在分生組織細胞分裂和分化的基礎上形成的,因此,這些組織的主要特點及分布位置是了解內容,在后續的相關章節中還會進一步學習。本節的“想一想,議一議”活動列舉學生熟悉的植物器官——番茄的果實,提供番茄表皮細胞和果肉細胞的顯微圖片讓學生觀祭,引導學生思考番茄不同部位細胞的形態,結構有什么特點,這些細胞各執行什么功能,結合生活經驗說出吃番茄時酸甜的汁液來自表皮細胞還是果肉細胞,其目的是將租物體結構層次的學習與學生的生活經驗聯系起來。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說出構成綠色植物的六大器官;2.描述植物體中各組織的形成;3.識別植物體的幾種主要組織;4.說明植物體的結構層次。【過程與方法】1、通過分辨植物體六大器官,提高觀察能力;2.嘗試應用實驗方法,加強小組成員之間合作和相互交流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植物體結構層次,進一步形成生物體是一個整體的生物學觀點。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植物的幾種主要組織.【教學難點】植物的幾種主要組織。教學準備1.學生分組準備不同植物體及器官。2.老師準備植物標本、模型。教學過程【教師】提出下列問題: 動物體的結構層次是怎樣的?細胞是如何通過分化形成組織的?器官和系統分別是怎樣形成的?【學生】課前可在復習上節所學內容的基礎上,引出本節所要解決的問題:植物。【設計意圖】復習舊知,導入新課。【教師】檢查學生所帶的植物材料:課前收米集一些草本綠色開花植物及植物食用部分蘋果、番茄,及其其他。【學生】學生兩人一組,觀察收米集一些草本綠色開花植物及植物食用部分;觀察教師提供的植物圖片及植物標本。【教師】提問:你所觀察的植物都有哪此器官?它所具有的器官都完整嗎?通過閱讀教材,你認為完整的綠色開花植物應該具有哪些器官?【學生】對觀察植物體的六大器官,歸納計論交流,得出結論:完整的綠色開花植物體應具有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大器官【教師】教師在此可做進一步的指導說明:植物體有六大器官,是對綠色開花植物而言的,但海帶是一種藻類植物,既沒有根,莖葉,也沒有花,果實和種子,再如常見的松杉,柏等雖然有根,莖,葉,但沒有果實,種子是保路的,等等;植物體的六大器官可分為營養器官(與植物生長有關的根,莖葉)和生殖器官(與植物繁殖后代有關的花,果實,種子)。【設計意圖】通過觀察目主學習,認識植物體的六大器官。【教師】分發洗凈切好的番茄果實(每個果實切成兩瓣或四瓣)。【學生】仔細觀察果實的結構,有果皮 果肉。種子及果肉內一條條黃白色的筋絡。【教師】讓學生撕下番茄表皮觀察,拉動其表皮,是柔韌還是脆弱?接著讓學生品嘗,提問: 果皮和果肉的口感有何不同?【學生】回答后得出結論:它們是由不同的細胞組成的。果皮不易嚼爛,說明組成它的細胞排列緊密,且細胞壁較厚; 而果肉汁多味甜易嚼,口感好,說明組成它的細胞壁薄,液泡再觀察果肉中黃白色的細絲,猜測它的功能。【教師】取番茄的果皮,果肉及細絲三部分制作臨時裝片,做示范鏡,再結合“想一想,議一議”中的圖片,讓學生觀察比較。【學生】過觀察比較,得出結論:植物體的器官也是由不同的組織構成的。在此基礎上觀察幾種常見的植物器官(如白菜葉,菜薹莖,橘子)的結構,加深對組織構成器官的理解。【設計意圖】通過解剖番茄,觀察,認識植物體的器官構成。【教師】提出以下問題:植物有哪些主要組織?這些組織的作用如何? 分布在植物體的哪些部位?【學生】學生閱讀教材,觀察幾種主要組織的彩圖,回答學生結合解剖番茄的感受,加深理解各種組織的形態,結構特點及其功能。如拉一拉堅韌的表皮,體會保護組織;嘗一嘗多汁的果肉,體會營養組織。【教師】要求聯系實際,觀察課件植物食用部分,舉例說明日常生活中吃的瓜果蔬菜主要吃的是哪些組織,討論各組織在植物體中存在的部位。【學生】與實際生活相聯系,觀察和理解的分生組織,輸導組織和機械組織等。【教師】補充例子說明學生不易觀察和理解的部分。例如,根和莖為什么能生長?這是因為在根尖,枝條的頂端具有終生保持分裂能力的分生組織,進而介紹分生組織。又如將樹干的樹皮剝去,植物為什么會死亡?從而介紹輸導組織。再如讓學生回憶吃甘蔗的經歷:剝去甘蔗莖堅韌的皮(保護組織和機械組織);咀計蔗莖時會有很多甜汁(營養組織);吐掉咀嚼之后剩下的渣(輸導組織和機械組織)。【設計意圖】聯系實際生活,識圖比較植物的幾種主要組織。【教師】組織學生從微觀到宏觀的順序總結并板書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細胞一組織一器官一植勿體。【學生】整理文字資料,把觀察到的植物各結構層次的認識提升到文字概念上。【教師】再讓學生討論交流,比較植物體與動物體結構層次的異同【學生】1.植物與動物的生長發都是從受精卵開始的;。2.受精卵經過細胞分裂, 分化形成不同的組織。3.器官也是由幾種不同的組織構成的。4.不同之處在于植物沒有系統,動物有系統這一層次。【設計意圖】梳理知識,總結構建植物體的結構層次【教師】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植物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教師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加以總結歸納。【學生】1.從結構上看,任何一個植物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形成組織,組織構成器官,器官進一步構成植物體。一個植物體內的各個細胞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與周圍的細胞互相聯系的。 植物體內的輸導組織就像人體里的血管,它們貫穿在植物體中,延伸到各個器官,起著運輸水和無機鹽以及有機物的作用,將植物體聯系成為一個整體。2.從功能上看,植物體的六大器官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生命活動。例如,根從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無機鹽,通過莖中的輸導組織運輸到葉;葉利用根吸收的水分和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通過莖中的輸導組織運輸到莖和根,供這些部位的細胞利用。 由此也可以看出,植物體的各個部分相互依存,構成了一個統一的整體。【設計意圖】課堂延伸:討論交流為什么植物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初步形成生物體是一個整體的生物學觀點。板書設計一、綠色開花植物有六大器官二、植物的幾種主要組織1.分生組織2.保護組織3.機械組織4.輸導組織5. 營養組織教學反思本節課包括兩大部分,即“綠色開花植物有六大器官”、“植物體的幾種主要組織”和“植物體結構層次”。其中“植物體的幾種主要組織”和“植物體結構層次”內容比較抽象。讓學生通過觀察圖片與認真閱讀課本教材進行教學。教學過程中,首先對上節內容中的相關概念如細胞分化、組織、器官的概念進行復習提問,以舊引新,給本節內容的學習打下基礎。再利用多媒體展示綠色開花植物從而認識構成綠色開花植物體的六種器官。在前一節學習人體組織和器官的基礎上,觀察并認識植物體的器官也是由不同組織構成的,理解植物的主要組織也是通過細胞分化形成的。同時注意到構成植物體的細胞也是多種多樣的,再強調植物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這樣采取的是“從局部到整體”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方式的訓練。先由個體深化到器官、組織再到細胞,是從宏觀到微觀的過程,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在上述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圖片來認識植物體的器官,并且填寫六大器官名稱的過程中,加深對植物體宏觀結構層次的認識。本課需要改進的地方:這一節仍采用教師傳授知識為主,學生的自主參與課堂教學仍然比較少。沒有真正發揮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2、設計教學的能力、駕御課堂的能力、語調的表達能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的能力等這些方面還需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漸積累和提高。3、在本節課的學習中,學生的參與程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4、在細節方面加強對學生的關注與鼓勵,增強學生對該門學科的興趣。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